《司马迁与《史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迁与《史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迁与史记,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鲁迅,少年耕读,青年漫游,潜心准备,忍辱著书,司马迁像,司马迁生平,返 回,司马迁的生平及心态变化,一、少年耕读率真、自由、宏大 二、青年漫游-飘逸、淳厚、豪迈 三、潜心准备-昂扬、深沉、发奋 四、忍辱著书-痛苦、自卑、忧愤,42岁参加制定太初历, 并开始著述史记 47岁遭遇李陵事件。 50岁出任中书令。 约53岁著成史记。 近60岁去世。,第二节 “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一、“发愤著书”说的提出 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说: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这一理论自提出以后,
2、作为我国古典文论中一条历史贯穿线,对文艺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或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或从时代政治的影响上,或从个人的遭遇上,以各自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二、“发愤著书”的内涵及意义: 第一:它明确指出穷愁困辱是成就伟人的一个条件,是取得创作成功的一种动力。因为只有穷愁困辱带来的坎坷和磨难,才使得作家对社会和人生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才能使他们产生非凡的激情,吐发不平的思虑,从而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第二:穷愁困辱所结之“思”,之“怨”,如不能通其道,在功业上发展,那就应当“述往事,思来者”,在作品中喷涌而出,形成思想的火花,使生命永生不息。,三、司
3、马迁的修史理想,1.究天人之际: 即探讨天道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通古今之变: 就是要通过对三千年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考察来寻求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从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中去寻求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这既突出了司马迁对治乱兴衰规律的总结,也表现出他进步的政治思想。,3.成一家之言: 其一:“一家言”的结构,融会贯通百家学说以建立统一的新思想体系。 其二:“一家之言”的核心思想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以志古自镜。 其三:“一家之言”的表述形式,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史记的编撰太初元年就开始了,司马迁出狱后继续编写,前后历经14年才基本编写完成。,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
4、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记叙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返 回,史记成书体例,第三节史记的结构体例,史记由五体组成: 1.本纪十二篇。 2.表十篇。 3.书八篇。 4.世家三十篇。 5.列传七十篇。 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原题太史公书,东汉桓灵之际,始专名史记。,纪传体: 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创于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由“本纪”、“世家”、“列 传”、“表”、“书”五部分组成。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人物传记。后来班固汉书去掉“世家”并入“传”,这样就只有“纪”、“传”两种了。 后世由此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纪传体。,本纪:记载从皇帝到武帝各
5、代帝王的兴废和政治大事。 本纪之义有二:一为法则、纲要之意。二为记载国君之言事专用。,十表:分世表、年表、月表三种。是按世代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 表的用意有三: 一 是表隐微之事,使之鲜明。 二 是扩大纪传的记事范围。 三 是与纪传互为经纬,是联系纪传的桥 梁。,八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载专章。 八书是分门别类的文化 制度史。,世家:主要记载诸侯王大事间而述及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时事迹。 世家之义有三: 一 是记诸侯列国史。 二 是载传代家史。 三 是与本纪同体,均编年记事,因有别于天子等第而别名“世家”。,列传:是历代上自将相,下至游侠,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 司
6、马迁借以传人,记功臣贤人之言行以注本纪,表示人臣拱卫主上。,第四节史记的思想内容,一、进步的民族观 史记摒弃了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说法,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大一统的民族观。司马迁把远古传说中的五帝归入同一世系,认为他们都是同一祖先,摒弃了各民族间的偏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平等、和善、友好相处,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二、开明的政治理想,推崇高尚的君德 推崇君明臣正的君臣关系 推崇宽松治民,反对严刑苛法 这些政治理想,显然都具有历史进步性。,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史记周书: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
7、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也就是说,农、工、虞、商这四个方面都可能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不应贵此贱彼、重此抑彼,而要工、农、商、虞四者并重。,四、勇敢的批判精神,继承了中国史官文化的优良传统:秉笔直书,不隐恶、不潜善。 破除了成者王侯败者寇的统治思想的束缚,揭露了历代统治者的残忍本性,对残害人民、搜刮民脂民膏以困苦人民的统治者,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和否定。,五、对正义的真诚赞美,司马迁为正义讴歌,在陈涉世家中,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肯定了陈涉起义在推翻暴秦的历史进程中的“首事”之功;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无比
8、欣赏的态度,描写了项羽在推翻秦王朝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刺客列传中,对反抗强暴、视死如归、勇敢无畏的行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在游侠列传里,他还写了一些小人物,赞美为正义抗争的小人物。,六、独特的人生价值观,1.积极奋斗,建功立业 2.忍辱发愤,百折不挠 3.生死关头,慎重抉择,第五节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的文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叙事技巧看. 第二:从写人艺术看,开创了传记文学,将历史人物写得形象生动,文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某一类人,反映了社会形象,有的已经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第三: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司马迁无疑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用52万字的篇幅,写出了近三千年的历史
9、.,1.选择重大的事件,展示人物命运 2.在矛盾冲突之中,描写人物性格 3.通过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4.运用个性化语言,活化人物形象 5.运用闲笔写人法,暗示人物命运 6.运用互现的技法,丰富人物形象,一、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司马迁在史记中为突出人物个性和避免重复,独创了互现法。其中最成功的例子是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二、史记的悲剧艺术,悲剧人物的划分: 按悲剧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分: 1.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是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对当时的时代和社会有积极的影响。(项羽、陈胜、晁错等) 2.普通人的悲剧(荆轲、高渐离、聂政、程婴、公孙杵臼等),二、史记的悲剧艺术,史记全书1
10、30篇,写人物的有112篇,其中有5篇专写悲剧人物,加上作品中附带写出的悲剧人物,史记的悲剧人物约有120人之多。 可以说,悲剧气氛充溢于史记全书. 作者共写了五类悲剧人物。,第一类:他们是新生事物的代表,反映了历史前进的合理要求,但却在与强大的反对势力进行斗争时被毁灭。如商鞅 第二类:他们曾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过去,但由于自身的某些因素,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如齐桓公 第三类:他们功高盖世,却被谗遭嫉,结局悲惨。如白起,第四类:他们是一批忠贞、正直、义薄云天的人物,勇于为真理慷慨赴死。如屈原 第五类:他们是一批在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的斗争中无辜被害的人物。如申生,悲剧审美的主要特征,(
11、一)推崇建功立业的生命价值,讴歌不惧强权的反抗精神。 (二)寄托作者对天道的怀疑和对现实的批判。 (三)传达作者对正义的赞美和对善良的同情。 总体特征:激越高亢、慷慨悲壮。,按悲剧原因可分为: 性格悲剧:指悲剧主人公的悲剧主要是由个人性格的缺陷造成的。 社会悲剧:是指悲剧主人公的悲剧主要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 性格社会悲剧:指悲剧主人公的悲剧结局是由个人性格和社会原因多方面造成的。,三、纯熟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简练、质朴、生动、传神 (二)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言 (三)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一是作品融注了司马迁愤世嫉俗之情,富有内在的感人力量。 二是作品引用大量的诗赋、谣谚,用诗的语言,使作品激荡
12、着诗的情蕴,充溢着感人的魅力。,鸿门宴: 这场刀光剑影的鸿门宴体现出丰富的历史内涵。因为它标志着两种转折。 历史的转折。 刘项命运的转折。,垓下之围:写了项羽的悲剧结局。但也没有忘记突现他的英雄本色。 选材上司马迁在突出描写重大事件的同时,也没有忽略一些典型细节。 2.善于塑造人物形象 3.采用互见法,(二)善于运用“互见法” 这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第六节史记的影响,第一,对散文的影响最为深远; 第二,对小说的影响也很大; 第三,对戏曲有重要的影响; 第四,在国外受到普遍重视。,史记风格特征:爱奇的审美倾向,司马迁的爱奇尚奇及史记中奇的具体内容可分三个层次: 1.表层的奇:指那些神话、传说、异闻等. 2.深层的奇指对那些风流倜傥的特异性历史人物的推崇与偏爱。 3.文学家的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