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_7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_7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腰椎间盘突出症,陈超然 吴湘莲江苏江阴,本演示文稿可能包含观众讨论和即席反应。使用 PowerPoint 可以跟踪演示时的即席反应,在幻灯片放映中,右键单击鼠标 请选择“会议记录” 选择“即席反应”选项卡 必要时输入即席反应 单击“确定”撤消此框此动作将自动在演示文稿末尾创建一张即席反应幻灯片,包括您的观点。,腰骶部,(1)、腰髂肋肌:腰髂肋肌是髂肋肌的一个组成部分。起于骶棘肌总键;止于下六个肋骨角下缘(7-12肋骨)。单侧收缩时,使躯干侧屈。双侧收缩时,使腰部伸直。腰大肌(包括腰小肌)起自胸椎12、腰椎1-4椎体,椎间盘侧面,全部腰椎1-5横突。止于股骨小转子。收缩时屈腰,使躯干前屈。(2)
2、腰方肌:起自髂嵴后部的内唇,髂腰韧带、腰椎3-5横突。止于12肋骨,腰椎1-4横突,12胸椎体。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下降12肋。(3)背阔肌:起自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嵴、髂嵴外唇后1/3,下7-12胸椎棘突,下8-12肋骨。 止于肱骨小结节峭。收缩时上肢上举固定时使躯干向上。(4)脂肪垫;在腰三角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垫,其厚薄大小视人而异,其功能是作为腰腹部肌性组织起支持作用。由于日益增大,增厚变为压迫局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5)棘上韧带(讨论腰棘突止韧带) 起止于腰部棘突上的韧带,位于皮下结缔组织。起着腰部肌组织附着作用。(6)腰背筋膜腰背筋膜分为深浅两层:浅层居斜方肌、背阔肌
3、和后下锯肌的深侧,遮盖骶棘肌后背深部的短肌。该层筋膜愈向下方愈发达,至腰的背面时,由于背阔肌和下后锯肌起始腱膜的增强而特别发达。此层筋膜向上移行于项筋膜,向下附着于髂嵴和骶外侧嵴,向内侧附着于胸椎、腰椎的棘突、棘上韧带和骶中嵴,外侧在胸背部附着于肋骨角和肋间,筋膜在胸背部被菱肌遮盖、较薄,呈透明状;在腰背部呈腱膜状,白色,有光泽。腰背膜的深层位于骶束肌的深面,向上附着于第12肋下缘,向下附着于髂嵴,内侧附着于腰椎横突,外侧与腰背筋膜浅层的外侧缘愈合,构成腹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的上部,介于第12肋和第1腰椎横突之间特别增厚,称腰肋韧带。腰背筋膜的深浅层共同围成骶棘肌的肌纤维鞘。包绕骶棘肌和背深
4、部短肌。,第一部分解剖概要,臀部肌的解剖:髋内肌,1、腰大肌、腰小肌前已论述 2、梨状肌起自骶骨两侧部的盆面(第25骶椎体),经坐骨大孔出小骨盆至臀深部,止于大转子尖端,使大腿外旋并外展。 3、髂肌位于髂窝内,为扇形的扁肌,起自髂筋膜、止于肌小转子及髋关节囊。可屈大腿并外旋。,第一部分解剖概要,臀部肌的解剖:髋外肌,1、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到尾骨尖之间的部位,骶骨下部和尾骨的背面以及两骨之间的韧带,腰背筋膜和骶结节韧带,肌纤维平行斜向外下方,至股骨上部,止点有二,上部(大部分)移行于髂胫束的深面;下部(小部分)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该肌在跨过股骨大转子外面时,已被腱膜替代,在此腱膜与大转子之间,
5、有一个很大臀大肌转子囊。可伸大腿,并稍旋外。 2、臀中肌前上部位于皮下,后下部位于臀大肌的下面,其前方为阔筋膜张肌,后方为梨状肌。全肌呈扇形,肌纤维起自臀前线以上,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的上面和外侧面。使大腿旋内; 3、臀小肌位于臀中肌的深面,前部肌纤维与臀中肌的肌纤维相愈着,起自臀前线以下,其抵止处有一不恒定的臀小肌转子。 4、阔筋膜张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外侧髁。作用为紧张阔筋膜,前屈大腿并稍旋内。 5、股方肌位于臀大肌的深侧,起自坐骨结节的外面,止于转子间嵴和大转子。其作用使大腿旋外。,第一部分解剖概要,大腿部解剖:大腿肌,股前肌群:浅层缝匠机、深层股四头肌、 股内侧肌群:浅层耻骨肌、长
6、收肌、肌薄肌;深层:短收肌、大收肌。 股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第一部分解剖概要,大腿部解剖:股前肌群,(1)缝匠肌为全身最长的肌肉,为细长的带形肌。起自髂前上棘,肌纤维自外上方斜行向内下方,绕过股骨内收肌结节的后方至小腿,止于胫骨粗隆,其作用使大腿旋外,外展和前屈,并使小腿旋内和屈曲。(2)股四头肌为全身最大的肌肉,起点由四个头组成,(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其余三个头均起自股骨。四个头于股骨下端合成一扁腱,跨过膝关节前面而止于胫骨粗隆,腱内包绕一个全身最大的籽骨,即髌骨。肌腱的髌上部叫股四头肌腱,髌骨下部即髌韧带,此肌为强大的小腿伸肌。,第一部分解剖概要,大腿部解剖:股内侧群,(
7、1)、耻骨肌,起自耻骨梳和耻骨上支,止于股骨小转子以下的耻骨线,使大腿屈曲。 (2)长收肌,起自耻骨结节和耻骨下支前面上部,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三分之一。使大腿内收并旋外。 (3)股薄肌,起于耻骨下支的前面,止于胫骨粗隆内侧,使大腿内收。 (4)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止于股骨粗线的上1/3,使大腿屈曲并内收。 (5)大收肌,起自坐骨结节,坐骨下支和耻骨下支的前面,止于股骨内上髁,使大腿内收。,第一部分解剖概要,大腿部解剖:股后肌群,(1)股二头肌,肌的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嵴的外侧唇和外侧肌间隔。止于腓骨小头,此肌的作用为伸大腿。 (2)半腱肌,起自坐骨结节,止于胫骨粗隆内侧。作用为伸
8、大腿,屈小腿。 (3)半膜肌,起自坐骨结节。止点有三:腘斜韧带,胫骨髁下缘和腘肌筋膜,作用除伸大腿、屈小腿及使小腿旋内以外。,第一部分解剖概要,大腿部解剖:小腿肌,前群: (1)胫骨前肌,起自胫骨外侧面的上2/3,止于第一楔骨及第一跖骨基底部。作用为伸足(背屈),使足内翻,及内收。 (2)足母 长伸肌,起于腓骨内侧面下2/3及其邻近的骨间膜,止于足母 趾末节趾骨基底部的背面。作用为伸足母趾及足。 (3)趾长伸肌,起于腓骨前嵴和邻近骨间膜,胫骨上端,止于第2-5趾的末节趾骨及中节趾骨的基底部的背面。有伸足、伸趾的作用。,第一部分解剖概要,大腿部解剖:小腿肌,后群肌 1、浅层 (1)腓肠肌,起自股
9、骨外上髁;内侧头较高,起自股骨内上髁。与比目鱼肌腿膜愈着,止于跟骨结节。作用为屈小腿,使足跖屈并稍使足内翻。 (2)比目鱼肌,起点只限于腓骨头后面,其抵止处的深面,作用如腓肠肌同。 (3)跖肌,起自股骨外上髁及膝关节囊,止于各趾。有屈趾作用。 2、深层: (1)胫骨后肌,起自小腿骨间膜上2/3及邻近的胫腓骨骨面,止于舟骨粗隆,及第一、二、三楔骨的基底面。又是足最强大的内收肌。 (2)足母长屈肌,起自腓骨后面下2/3及其邻近的小腿骨间膜,止于足母趾末节趾骨基底部。足跖屈及内翻的作用。 (3)趾长屈肌,起自胫骨后面中1/3及小腿固有筋膜深层,止于末节趾骨的基础部。使足跖屈及内翻的作用。 (4)腘肌
10、,起自股骨外上髁,止于胫腘线以上的骨面。有屈膝关节作用。 3、外侧群 (1)腓骨长肌,起自腓骨小头,腓骨上2/3的外侧面和小腿深筋膜。止于第一楔骨和第跖骨基底部跖侧面的外侧,使足外翻,跖屈及足外展。 (2)腓骨短肌,起自腓骨外侧面下2/3及前、后肌间隔。止于第五跖骨粗隆。作用使足外翻。,第一部分解剖概要,椎间盘突出是多源性、广泛性病变。病因不外乎外因、内因、不内不外因等。1、外因:指风寒、潮湿(下简称寒湿)。寒潮是软组织劳损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当寒湿不良因子作用于机体时,超过了机体耐受程度时,皮肤、筋膜、肌肉组织等本能地应答反应收缩。 血管初扩张后收缩。肌肉不自主地挛缩释放热量以御寒。如寒湿因子
11、仍持续,机体防御机制:初代偿失代偿衰竭坏死(冻伤)。寒湿因子从局部向上、向四周扩散侵犯,而导致游走现象。如肌组织挛缩、紧张,使组织间隙变狭窄,滞性增高。肌组织在肌鞘内、肌组织间隙内不能自由收缩、舒张,形成机械性绞锁现象。初为物理性,日久有不同程度的生理、生化性改变。如供血、供O2不良时,造成组织饥饿性疼痛、或酸胀。如循环回流受阻时,可造成代射产物酸性物质蓄积,产生酸性刺激症状而酸痛,或胀重等症。由于循环回流受阻时,更加重绞锁现象,形成恶性循环,使症状加剧,形成临床椎间盘突出肌源性筋膜劳损症侯群腰、臀、腿痛。病久肢体本能地、保护生使肌组织张力降低肌萎缩。伴有肌无力现象等。患者姿势有向患侧侧变,以
12、减轻肢体负重以求缓解。 2、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中医学说:正不虚、邪不入。正指机体体质。邪指外因寒湿。如体质强实,寒湿不易侵人,即使侵入也不易扩散而至病。如体弱,外卫系统:皮肤、筋膜、肌组织抗寒能力低下,易使寒湿入侵,并扩散而形成臀、腿痛症侯群。 3、不内、不外因: (1)因工作条件,生活习惯,使局部:腰、臀、腿受动、静力劳损时,造成局部抵抗力下降,加上寒湿因子侵袭时,肢体代偿过度时,即可发生急、慢性腰、腿痛症候群。其中以静力性劳损,是肌源性筋膜劳损症的一大隐患。病变是潜进性,失代偿过程。由隐性 代偿期 亚急性轻症期暴发期现重症腰、臀、腿痛症。 (2)脂肪垫:脂肪垫初为代偿性起支持点
13、作用。久之病变为压迫神经、循环而出现症状,如酸痛、麻木、肢冷等。脂肪垫一般与肌源性筋膜合并病变。单独为患者多数发生于青壮年、体型胖实者。 (3)椎间盘突出:该症在腰、臀、腿痛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关他的病理机制,各教科书都作了详解。笔者临床观察,椎间盘突出有三种现象: a、有椎间盘突出有症状,符合教材所述; b、有椎间盘突出无症状,人们不易觉察; c、无椎间盘突出有症状(包括有椎间盘突出),符合本文腰臀腿痛。因此椎间盘突出能否引起腰腿痛,但不一定是唯一病变依据。 (4)腰椎间关节系乱症:少数腰臀腿痛患者,有腰椎关节不全错位,和骶髂关节不全错位存在。其病因有二:a、肌源性收缩而致,特别在深秋,冬
14、季,气候骤变冷时,肌组织挛缩御寒时,在弯腰或侧屈时,可发生肌组织挛缩腰椎关节不全错位。b、素有慢性腰痛史,在劳动时,某一侧负重而角力不正,没有思想准备时,往往患者觉腰部咯嚓一声,即觉腰部不能动弹,不久疼痛即向臀腿部放射。这类病人如不纠正关节错位,保守疗法很难奏效,如一旦关节复位,其症迅速消失。,第二部分 病因机制,病理机制(椎间盘突出),腰、臀、腿痛病变有四种现象: (1)放射现象:(2)传递现象:(3)分叉现象(4)传递与放射同时存在。 1、放射现象:多数为腰骶部筋膜在内、外因作用下,压迫腰L3、4或L5、S1神经而产生放射症状,疼痛、麻木,形成反射弧。其压迫愈严重,其放射症状愈远、愈得。即
15、从腰骶部臀部大、小腿部足底或足趾。 2、传递现象:以臀部肌源性筋膜劳损(或骨膜效应)牵拉其起止点,及大、小腿中段支持点筋膜,而出现由上而下传递者症重。以臀部、小腿部为重,叫顺传。由下而上传递者症轻,以小腿部为重,叫逆传。顺传易伴有神经性、惯性所至,极易由腰骶部臀部大小腿部足底、足趾。塑逆传,逆传是沿肌、筋膜组织传递。传至膝关节处而滞留。因膝关节处组织较致密不易逆行而上,故不易传至大腿、臀部。 3、分叉现象:有神经性分叉、肌源性分叉及分叉部位。a、神经性分叉:神经性分叉:主要是神经纤维在深、浅部骨缘越过骨缘分叉至另一骨面。b、肌源性分叉:主要在左右相邻的肌组织,如腓骨长肌后侧,与腓肌肌外侧相邻的
16、健康肌筋膜,可并发为继发性病变。c、分叉部位:臀部:在髂前下棘、髂后下棘。大腿部:在臀大肌粗隆、股骨外侧缘。小腿部:在腓骨外侧缘等处分叉。 4、传递与放射循序:一般症状由后侧外侧内侧传递或放射。或由外侧后侧传递或放射。很少见内侧外侧或内侧后侧传递放射。,第二部分 病因机制,当前腘内,外对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臀、腿痛的分型(诊断)不够确切、造成误诊、漏诊较为普遍。从而影响疗效。传统分型古代按经络学说,现代按骨性学说,分型(诊断)。尚有不足之处。一不符合国际病症;二不符合解剖学的测定;三治疗效果欠佳。分型(附病例于后)腰、臀、腿痛的分型确切与否直接影响诊断指导手术。提高疗效,避免误诊、漏诊关系极大。笔者实践证实其有三型十种。即后侧型(其扩散为后侧型、和后侧型共三种),外侧型(其扩散为前侧型和前内侧型三种),及脊中型等三型七种。还有高敏型也叫弥漫型,为后侧三型合并暴发而致。特异型:即病人进针后只有痛感,无酸、重、感。女性多见,可产生任何型。手术后复发型等十种。,第三部分 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的分型与诊断,(一)后侧型:各型均按解剖学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