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打印稿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407926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打印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打印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打印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打印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打印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打印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打印稿(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卫生部 2001年),户县医院刘三芳 2013-10-18,正确认识医院感染,有医院就存在医院感染 ; 监测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控制感染; 医院感染涉及的医患纠纷。 (交大新生儿事件及其造成的影响) 如实报告、全面监测、严密控制,一、感染性疾病的共同待征 -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1.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新出现的病原体如:SARS、朊蛋白(朊毒) 2.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传染病:SARS、禽流感 机会致病菌:与宿主免疫有关、二重感染 耐药菌:,3.流行病学特征: a 外来性与地区性 b 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2、c 三间分布 4.感染后免疫: 终身免疫:麻疹、脊灰、乙脑 短暂免疫:流感、细菌感染、 无保护性免疫:蠕虫感染、,一、感染性疾病的共同待征 -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复发与再燃,后遗症期,恢复期,前驱期,症状明 显期,潜伏期,一、感染性疾病的共同待征 -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期,最短潜伏期 最长潜伏期 医学观察、接触者留观、检疫 常见潜伏期 医院感染诊断,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潜伏期,复发与再燃,复发:1、恢复期 2、稳定退热一段时间 再燃:1、恢复期 2、体温尚未完全正常,在医院感染诊断中,原病的复发、再燃不属另一次的新发感染。,1.发热与毒血症: 免疫反应差的个体,可以无发热或低体温。 如:老年肺炎、

3、新生儿败血症。 但无论发热与否,均可出现毒血症状。 2.体征:红、肿、热、痛;影像学改变,一、感染性疾病的共同待征 -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3.出疹: 传染病:麻疹、猩红热、水痘 感染性疾病:菌血症(出血疹)、金葡菌感染(疱疹、脓疱疹),一、感染性疾病的共同待征 -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体征,定植:指细菌在入侵部位粘附于上皮细胞或其他组织,不被排掉,并在局部不断繁殖、增多。 污染: 污染、定植感染 定植/污染危险因素 感染,一、感染性疾病的共同待征 -污染、感染、定植的区别,医院感染表现的非典型性 易被原发病和基础病表现所掩盖,如:心衰并肺部感染; 病人的反应不同,如老年肺炎可不发热;菌痢可呈现

4、严重菌血症; 免疫功能严重不足,吞噬细胞功能受抑制,胸片缺乏渗出病变; 住院中曾接受抗感染治疗,使炎症表现不典型,如神外术后脑膜炎,除发热外,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可不明显,甚至CSF白细胞仅轻度升高; 医院易为混合菌或复数菌感染,或出现二重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判定 -感染诊断的复杂性与诊断技术,医院感染常用诊断技术 病原体检查:需、厌氧、真菌培养;检测病原体的抗原、抗体 影像学检查: 炎症反应物质的检测: 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动态观察 C反应蛋白-急性感染指标 降钙素原-细胞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

5、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判定 -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的判定 -医院感染判定标准,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6条)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输血、手术部位) 3、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6、医院感染判定标准,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4、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肺炎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曲菌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4条)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复发与再燃均不列入二次感染,稳定期

7、至少半个月)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二、医院感染的判定 -排除医院感染的情况,医院感染分类,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指病原体来源于病人体外,即来自其他住院病人、工作人员、病人家属、污染的医疗器械、血制品、医院环境等。 感染可以散发,也可暴发。 通过消毒、灭菌、隔离等措施可预防和控制。,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储菌库的正常菌群,或外来的已定植菌。病人自身抵抗力降低,体内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易位时可发生感染。 感染呈散发。 预防控制困难,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感染风险。,医院感染传播过程,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并可污染环

8、境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包括病人、带菌者、自身感染者、某些带菌(毒)的场所。 感染途径: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的途径。包括经空气、经水或食物、接触、生物媒介、血液及血制品、输液制品、诊疗器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传播等。 感染因素:指容易引起感染的因素。如: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侵袭性操作、易感人群、住院时间长、消毒隔离不严、预防医院感染意识淡漠等。,原有指标与现状,医院感染发病率 100张床位以下低于7%,100-500张病床低于8%,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低于10%。 现状:均低于以上指标;零宽容;无限定指标。 医院感染漏报率20% 管理年要求:10% 一类切

9、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00张病床以下低于1%,100张病床以上低于0.5% 管理年要求:不按床位均低于0.5%,医院感染诊断程序,确定感染,医院感染,病原学诊断 感染部位诊断,同社会性感染,1.入院至发病时间 2.潜伏期 3.与医院环境、 设施的同源性,发热 致病菌与污染菌 细菌与病毒 脂肪液化 输液反应 腹泻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鉴别诊断,二、医院感染的判定 -感染病历的调查方法及技巧,一、查阅病历: 1.住院志 2.三测单:入院日期、手术日期、大小便排泄、体温变化(起止、热型) 2.医嘱: 抗菌药物应用(应用/更换的信息) 侵袭性操作 3.病程:基础病情发展、新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处置情况 4

10、.化验结果:三常规、微生物-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是可靠的 5.影像学:对呼吸道及胸腔感染判定有指导意义 二、询问和检查患者: 三、与医生、护士交流:,三、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血液系统 腹部和消化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手术部位 皮肤和软组织 骨、关节 生殖道 口腔 其它部位,与临床各科诊断标准相比,固定、死板,便于掌握,便于各地区、各医院之间比较。,据2007年7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 资 料:,按照感染部位的不同,排在前3位的医院感染分别是:,腹部和消化系统、皮肤和软组织、血液系统,一 、 呼吸系统 (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 38

11、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血常规。 普通感冒症状重,但体征轻。,一 、 呼吸系统 (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发热。 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一 、 呼吸系统 (二)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

12、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 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真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军团菌等 5、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一、 呼吸系统 (二)下呼吸道感染,6、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 105cfu/ml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到病原菌数 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

13、数必须 103cfu/ml。,一 、呼吸系统 (二)下呼吸道感染,说 明: 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25个/LP或鳞状上皮:白细胞1:2.5;。 2、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炎实质炎症( 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一 、 呼吸系统 (二)下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入院后出现败血症要算一次医院感 染。 败血症出现器官脓肿只算原发感染。 狼疮性肺炎、放射性肺炎(放疗后1-2月内发 生)不属医院感染。,二 、 腹部和消化系统 (一) 感染性腹泻

14、,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HP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者1天水泻5次以上。 病原学诊断: 1、培养、镜检出肠道病原体。 2、血液、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抗体。 病原体的检出是确诊每一感染性腹泻的根本依据,但是,单有病原体检出而无临床表现可能为慢性病原携带者,不列入医院感染。,二 、腹部和消化系统 (一) 感染性腹泻,说明: 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基础疾病:重症肝炎、肾功衰竭

15、、胆道疾病、甲亢、糖尿病、肠道占位病变、腹腔手术等。 可致泻的药物:抗酸剂、化疗药、乳果糖等。,二 、腹部和消化系统 (二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临床诊断: 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 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二 、腹部和消化系统 (二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或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色斑块

16、伪膜。 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 2、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二 、腹部和消化系统 (二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大便涂片细菌比例正常值: G+杆菌 5074% G- 杆菌 3544% G+ 球菌 210% G- 球菌 0.55%,三 、泌尿系统,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HP、女性10个/HP,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医师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三 、泌尿系统,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数 104cfu/ml、革兰氏阴性 105cfu/ml 。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 103cfu/ml。 3、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数 104cfu/ml、革兰氏阴性 105cfu/ml 。 小便常规中检出霉菌,病人无症状者不算。除非新鲜尿液中,3次检查中2次以上霉菌阳性。 真菌培养菌落计数 103cfu/ml有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