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405905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穿刺后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常见) 血栓形成(危险大) 导管堵塞 导管内自发返血 穿刺处渗液 穿刺处渗血 穿刺侧肢体肿胀,机械性静脉炎,多发生在插管后2-10天 机械刺激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1.沿静脉走行的发红、肿胀、疼痛、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状改变。 2.有时可以表现成局限症状 局部的硬结,机械性静脉炎,机械刺激性静脉炎形成的原因: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血管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摩擦刺激引发变态反应 选择合适型号导管,机械性静脉炎,机械刺激性静脉炎的预防(1): 穿刺前介绍穿刺程序、应用目的、使用好处、做好心理护理、降低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 穿

2、刺中保持与病人的良好交流 接触导管前冲洗干净附于手套上的滑石粉 将导管充分的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送管中动作轻柔,尽量匀速运动,导管堵塞,非血凝堵塞 导管失去功能中超过40%由此引发 血凝堵塞 末端开口式导管堵塞中最常见原因,非血凝型导管堵塞原因,维护不当 脂类堵塞 药性沉淀 配伍禁忌,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发现,导管堵塞后、溶栓治疗无效 可以看到导管内有沉淀物 在输入不相容药物后突然发生的堵塞或阻力增加 缓慢加重的堵塞通常提示脂类物质沉积,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预防,严禁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输注血、血制品或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必需立即冲管 给以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应对,易溶于酸性药物

3、的沉积0.1HCL 易溶于碱性药物的沉积NaHCO3(碳酸氢钠) 脂类的堵塞70%ETOH(酒精)0.1%NaOH(氢氧化钠),血凝性堵塞原因,1.导管末端位置不对或导管发生易位2.胸腔内压力增加3.导管维护不当4.末端开口式导管最常见,血凝性堵塞的发现,部分或全部的回抽或注入困难可以是突然发生的,也可能是持续加重的,血凝性堵塞的预防,1.导管末端位置应保持正确2.脉冲式正压封管3.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以及冲管频率的规定4.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血凝性堵塞的应对,溶栓治疗使用负压注射技术尿激酶的浓度为每毫升5000单位,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一),负压方式使完

4、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二),负压方式使完全堵塞的导管再通(三),血栓生成原因,病理学家Virchow血栓形成的三个病理因素血管壁受损或炎症;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导管固定不良,导管末端位置不理想 2.年龄大,血流速度减慢 3.血液高凝状态,血栓生成的发生率和影响,导管相关性的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从3%到70%其中70%的病人伴有导管易位脱出血栓形成对病人的影响很大,有的甚至威胁病人生命,血栓生成的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拔除导管,血栓生成的预防,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成人4F、儿童3F)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保持导管末端在适当位置对易于生成血栓的病人考

5、虑预防性的应用抗凝剂和溶栓治疗,导管内自发返血,原因:1.瓣膜受损/导管受损2.导管易位,导管末端弯曲,使瓣膜偶然打开3.突然的胸腔内压力升高,例如咳嗽,处理方式:1.在发现返血的第一时间用20ml或以上的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洗导管 2.解决导管受损/导管易位更换导管/拔出导管 3.一些妥协性的用法,比如安装可来福接头,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穿刺点渗液,原因:1.纤维蛋白鞘生成2.病人低蛋白血症期3.导管于穿刺点下、血管外发生破损4.液路不畅,处理:1.照紫外线2.使用抗生素,穿刺点渗血,原因:1.凝血机制异常的病人2导管自由进出穿刺点频率3.穿刺位置不好:在活动最多处,皮肤穿刺点于血管穿刺点过

6、近,处理:1.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解决导管自由进出3.选择肘关节下两横指位置进针,导管在皮下走一小段再进血管最佳,导管脱出移位,原因:1.固定不当2.活动过度3.胸腔压力改变,预防处理:1.良好固定导管2.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选择贵要静脉3.更换敷料时,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4.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细菌性静脉炎及导管感染,原因:1.透明敷贴覆盖区域及导管被污染2.导管自由进出体内3.未能按要求更换贴膜、接头,预防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按时更换无菌敷料 3.使用固定翼固定导管 4.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 5.做好院外护理的宣教 6.患者体温38时不做置管计划 7.通过血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8.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