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常识 马作峰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5405721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化常识 马作峰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古文化常识 马作峰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古文化常识 马作峰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古文化常识 马作峰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古文化常识 马作峰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文化常识 马作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化常识 马作峰(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知识,马作峰 医学博士、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E-mail: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基(内经)教研室,第一节 记时方法,一.纪日法,日是最早出现的记时单位。 干支纪日: 即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单位(又称60甲子)来记录日期。 干支纪日法,大约产生于殷商时代,一直到1911年前止,计2600多年,从未间断。,何谓干支: 干支:就是干枝,天为干,地为枝。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排列顺序,六十

2、甲子配法:干支配,单配单,双配双,始甲子,终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六十甲子顺序纪日,周而复始,循环不断。 如今天是甲子日,则明天是乙丑日,后天是丙寅日;而昨天则是癸亥,前天则是壬戌。 此外也有用天干记日,或地支记日。,特定日子的名称,从一个月来说,古代还

3、会为阴历一些特定的日子起名。如: “朔”,每月的第一天。 “晦”,每月最后一天。 “胐”,每月初三。(音fi,又读pi)。 “望”,每月月半,小月在第十五日,大月在第十六日。 “几望”,望日前几天(几读j,意为“几乎”)。 “既望”,望日后、下弦前。 “上弦”,每月初七八。 “下弦”,每月二十二三。 “弦”,“上弦”、“下弦”的合称。,二、纪时法,三、纪月法,四、纪年法,古代主要采用年号和干支纪年法。此外还有星岁和生肖纪年。 民国开始采用公元纪年。即以耶稣生年算起,为“公元元年”;以前的时间则为“公元前”。 年号纪年 始于西汉汉武帝。 即采用皇帝的年号纪年,皇帝即位即更换年号,如贞观元年(公元

4、627年,唐太宗),第二年则为贞观二年。 一位皇帝可以只有一个年号,也可有多个年号,汉武帝刘彻在位48年曾经改元11次。,干支纪年 东汉光武帝时,开始通行。 是采用60甲子,周而复始地计算。 如,辛亥年(1911,1971,2031),甲午年(1894,1954,2014)。 如,2004年是甲申年,2005年则是乙酉年,2006年是丙戌年,2007年是丁亥年。 星岁纪年(略),生肖纪年 即十二属相。古人将12种动物与12地支、五行相配,循环表示年份。 凡子年生的皆肖鼠(属鼠),丑年生的皆肖牛。 生肖纪年始于东汉,一般都是民间口头使用,文献少有使用。,五、节气,古代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将全年划分

5、为“二十四节气”。 24节气口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4节气表,六、节日,由于风俗习惯的关系,我国古代的节日很多,有许多一直流传到今天。,春 节,时间:汉代以后一直以立春为春节。 民国后,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风俗:扫尘、守岁、放爆竹、贴春联、拜年5种。此外还盛行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踩高跷、赏冰灯等喜庆活动。 有关人物、诗词: 王安石元日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上 元(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也称元宵节、灯节。这天晚上称为元

6、宵、元夜。 风俗:观灯、猜迷、包汤圆、吃饺子。,上 巳(禊日),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习俗 :临水洗濯,水边饮宴,踏青等。 有关人物、诗词: 王羲之兰亭序 梁代陶弘景:“服三树桃花尽,则面色红润悦泽,如桃花也”。 “三月三采桃花,泡得桃花酒服之,除百病,好颜色”。,曲水流觞,文人雅聚,曲水流觞,寒食 时间:清明前二天 习俗:禁火,吃寒食 有关人物、诗词: 晋文公 介之推 足下别来无恙。,清明 时间: 24节气之一。约在阳历 4月5日。 习俗:踏青、扫墓。 有关人物、诗词: 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

7、,赛龙舟,悬艾驱邪 有关人物、诗词 :屈原,七夕 (乞巧节),时间:农历七月七日 习俗:妇女结彩楼,向织女乞求智巧。 有关人物、诗词:牛郎 织女 秦观诗,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有的作品气格较弱。,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 习俗:吃月饼,赏月,家人团聚。 有关人物、诗词:张士诚,苏轼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

8、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重 阳,时间: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登高望远,饮酒赏菊,采茱萸。 有关人物、诗词: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腊八 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吃腊八粥 有关人物、诗词: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时

9、期。本是一国的王太子,后因分别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顿时觉得人命无常,想到人纵然活到高寿八、九十岁,荣华富贵也是如同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于是,出家修行,经历了雪山修习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不成人形,最终认为这种苦行并不是究竟解脱的办法,于是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用杂米和着羊奶熬成的奶粥,恢复了体力,这就是我们后世腊八粥的由来。 恢复体力后,太子便找到一颗菩提树座下来结草打坐,并发誓愿,如果我不成正觉决不起此坐。果然他在几天内陆续证得了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六种神通。这也惹得魔王波旬极大的不安,他先用魔军威吓,看到不成,又来软的派出他的三个妖艳的女儿前去诱惑佛但也不奏效。最终,太子在第七

10、天的早晨看到初升的太阳而大彻大悟成就觉行圆满的佛陀。释迦成佛后,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在他八十一岁那年,于娑罗树下示寂入灭。,祀灶日(小年),时间:农历十二月廿三 习俗:祭祀灶神,扫棚,吃灶糖。,除夕,时间: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 习俗: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名称 时间 习俗 春节 正月初一 拜年,放爆竹,贴春联,舞狮子等 上元(元宵节) 正月十五 猜迷,吃汤圆,观灯,舞狮子等 上巳(禊日) 三月三日 临水洗濯,水边饮宴,踏青等 寒食 清明前二天 禁火,吃寒食 清明 阳历4月5日 踏青,扫墓 端午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悬艾驱邪 七夕 七月七日 妇女结彩楼,向织女乞求智巧 中秋 八

11、月十五日 吃月饼,赏月,家人团聚 重阳 九月九日 登高望远,饮酒赏菊,采茱萸 腊八 十二月初八 吃腊八粥 祀灶日(小年) 十二月廿三 祭祀灶神,扫棚,吃灶糖 除夕 十二月最后一天 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第二节 年龄称谓,1.出生时期 初度:出生之时。后指生日,如“四十初度”。 2.幼年时期 周晬(zu醉):周岁。也叫晬日、晬盘日。 孩提:2-3岁。,3.童年时期 龆龀(tiochn条趁):7-8岁。 龆与龀,均谓儿童换齿,即脱去乳齿,长出恒齿。 幼学:10岁。 总角:借指童年。古代男女未成年前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垂髫( tio条):借指童年。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

12、”指童年或儿童。又称髫年、髫岁、髫龄等。,4.少年时期 志学:15岁。 成童:15岁。 束发:15岁前后。古代男孩成童时将头发束成一髻,因用以代称成童。又称结发。,5.成年时期 弱冠(gun贯):指男子20岁。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郑玄注:“成人矣,敬其名。”唐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为成人的标志,因以称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几岁的年龄。 及笄(j基):指女子年满15。 笄,即发簪。盘发而用簪插之,称加笄,为女子成年之礼,相当于男子的冠礼。古代女子已许婚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未许婚者,二十则笄。因称女子年达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女子已到

13、可以出嫁的年龄。,6.壮年时期 而立:指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南宋朱熹注:“有以自立。”又称而立岁、而立之年。 有室:指男子30岁。礼记曲礼上郑玄注:“有室,有妻也。妻称室。”上古习俗男子三十而娶,授以室,故称。 男子三十岁亦称“壮”。东汉刘熙释名释长幼:“三十曰壮,言丁壮也。”又称壮室。,7.中年时期 不惑:指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朱熹注:“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后以“不惑之年”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强仕:指男子四十岁。礼记曲礼上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释名释长幼:“四十曰强,言坚强也。”又称强、强仕之年。,8.老年时期 艾:指

14、男子50岁。又称艾服、艾服之年。 耆(q奇):指60岁。又称耆年、年耆。 老:70岁。 耋(di迭):指80岁。 耄(mo茂):指90岁。有时也泛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100岁。因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此时饮食、起居、动作需人养护,故曰颐(颐,养也)。,艾耆:五六十岁,也称耆艾。 耆老:泛指六七十岁。又称老耆。 耄耋:泛指八九十岁。 耋期:八十至百岁的高龄。 耆耄:泛指60岁以上的老人。 知命:指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人到了五十岁,才认识天命。又称知命之年。 花甲:指60岁。花甲本指六十甲子,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又称花甲之年。 耳顺:指60岁。 从心:指

15、70岁。 古稀:指70岁。语本杜甫诗:“人生七十古来稀”。,第三节 避讳方法,1.避讳概述 在封建社会里,凡遇到跟君主或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或读音,要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这叫做“避讳”。(注,古代一般避名不避字) 避讳分避正讳和避嫌名。 正讳即所避之名相同的字。嫌名,指与所避之名音同或音近的字。 一般说,礼不避嫌名,但历史上有很多连嫌名都得避的。如宋代将“蒸饼”改成“炊饼”,就是避宋仁宗赵祯的嫌名。,唐宋时,甚至偏旁相同的也要避,如: 泄洩 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谈谭 避唐武宗李炎的讳。 避讳流行于秦汉,盛行于隋唐,而两宋时期最为严格。直至民国废除帝制,这一旧习才基本废止。,古代避讳严格,不避

16、讳就是犯罪:“诸上书若奏事,误犯宗庙讳者,杖八十;口误及余文书误犯者,笞五十。即为名字触犯者,徒三年。”(唐律疏议卷十职制篇) 金代医学家张元素二十七岁时参加经义进士考试,就是因为试卷中用字“犯庙讳”而落第的。明清时期,因犯君讳而引起文字之祸,甚至无辜遭戮的,也不少见。 历代医书受此影响,颇多用讳。,2.避讳的方法 避讳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改字、空字和缺笔。 改字法 凡遇到需要避讳的字,就改用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叫做改字法。所避之字称为讳字,改用的字称为避讳字。如: 汉书“邦”“国” 。为避汉高祖刘邦之讳。 太素 “太渊”穴“太泉”。为避唐高祖李渊讳。 中药“恒山”“常山”。为避汉文帝刘恒、唐穆宗李恒、宋真宗赵恒之讳。 孙权的太子叫孙和,所以改浙江禾兴县为嘉兴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