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PT80页)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55404690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PT8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PT8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PT8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PT8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PT8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PT8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PT80页)(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林红,经济学部世界经济研究室,2,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特征 中国未来国际经济地位展望,3,一、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影响因素,1.世界经济格局的含义: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体系内部充当主要角色的经济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结构状态,或它们之间的实力对比关系。,4,一、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影响因素,2.在世界经济体系内部充当主要角色并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国家或经济组织,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先进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考察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的地位和作用,具体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 A.各

2、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所达到的水平 B.各个国家所拥有的经济规模,5,3.世界经济格局与国际政治格局的相互作用,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对国际政治格局具有重大的影响。 国际政治行为体力量的形成,与其经济实力以及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紧密相关。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更以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为前提。 世界经济格局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演进方向。,6,3.世界经济格局与国际政治格局的相互作用,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经济格局也具有反作用国际政治格局对国际体系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强大的制约力。冷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与国际政治格局的相互作用 国际政治经济化 世界经济政治化,7,4.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

3、趋势,必须回答两个问题,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是否有单一国家仍能够像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那样在世界经济中独领风骚? 对中国经济的两种前途论争做出回应 “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崩溃论”。,8,二、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特征 1.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独霸的世界经济格局美国独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被截然分裂为两个互不联系的独立的经济体系。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两大阵营的对立开始缓和,两大体系也从原来的封锁、对抗演变为竞争与合作并存。其它经济力量的迅速发展与美国经济霸权的相对衰落,共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向

4、多极化方向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苏联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丧失;东亚经济迅速崛起;世界经济体系内部矛盾发生变化:西方国家固有的经济矛盾显露出来,南北矛盾加剧。,9,2.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和具体表现,多极化格局的基本特征-一超多强北强南弱,10,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具体表现,一个超级大国:美国 两种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四种类型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 转轨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五个国际机构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经济合作与发展

5、组织八国首脑会议(七国首脑会议)六个支点:美、日、欧(第一层次)俄、中、新兴工业国和地区 (第二层次),11,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具体表现 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相互之间采取比区域外国家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上结成经济联合组织以至国家集团的进程。 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按照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12,3.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具体表现 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现有成员国15个(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保、荷兰、葡萄牙、西班牙、 英国、丹

6、麦、瑞典、希腊)人口3.74亿,面积323.5万平方公里,GNP为8.8万亿美元,贸易额1.8万亿美元(1998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人口3.93亿,面积2028.9万平方公里,GNP8.9万亿美元(1998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成员21个国家或地区(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日本、 韩国、 香港 、台湾、 中国 、新加坡、 泰国、马来西亚、 印尼、 菲律宾 、文莱 、墨西哥 、智利 、巴布亚新几内亚、 越南、 俄罗斯 、秘鲁),人口25亿,面积6073万平方公里,GNP总量17万亿美元(1998年)。,13,一体化进程中欧盟的实力地位,2004年5月

7、1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个国家将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 欧盟由15国扩大为25国后,它在欧洲7.3亿人口中占4.5亿,在100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占400多万,在44个国家和地区中占25个,在11万亿美元GDP中约占10万亿美元,东扩后的欧盟将进一步成为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导性力量。,14,东亚区域合作新进展,东盟自由贸易区:1967年8月成立,原有新加坡、 泰国、马来西亚、 印尼、 菲律宾五国,后吸收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参加,10国人口近5亿,2003年建成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

8、目前17亿人口,GDP总值1.7万亿美元,贸易额1.3万亿美元。10年后人口将达到20亿, GDP总值超过2万亿美元,贸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 东亚自由贸易区(10+3,东盟+中日韩)13国人口20亿,GDP总值超过7万亿美元,贸易额超过2.3万亿美元。,15,3.世界经济格局变动中的发达国家经济 多极化之首位的美国的实力地位,美国:人口2.65亿,面积937万平方公里. GDP总量为10万亿美元(2002年) 战后初期GDP总值占世界的1/3、世界贸易的1/3、黄金储备的1/4,工业生产的53.4%,2002年GDP总值占世界的1/4强,世界贸易总额的1/5,国际外汇储备资产的3/5,美国股市

9、占全球股市总市值的45%(2000年底)。,2000年 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排名前十位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及有关比重的情况,16,200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世界排名前十位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17,18,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 -最资料来源:IMF.2001年和2002年是IMF10月份预测值,19,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具体表现 泡沫破裂的日本的实力地位,日本人口1.27亿,面积38万平方公里. 2003年GDP总值为4.4万亿美元,人均GDP总值为3.5万美元;年末外汇储备已达5000亿美元, 2000年贸易收支盈余1166亿美元;国际净债权余额达已达11579亿美元;海外总资

10、产32046亿美元(1.88万亿美元投资于制造业,1.3万亿美元投资于金融业);国内储蓄达到11.4万亿美元。,20,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的具体表现 六个支点-俄罗斯,俄罗斯:人口1.47亿,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2003年GDP同比增长7.3%,GDP总值达到4652亿美元(13.3万亿卢布),人均GDP为3200美元;工业生产增长7.3%;农业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再次成为粮食出口大国;外债总额从高峰期的1600亿美元下降到2003年底的119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92亿美元,外汇储备近600亿美元;失业率下降为6%,居民实际收入增长13.5%,财政盈余增加。,21,2003年俄罗斯经

11、济成为欧洲经济的亮点推动经济增长主要因素,国内消费和投资增强 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越来越务实 政局日趋稳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2002年美国、欧盟分别正式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地位,2003年10月标准普尔对俄罗斯主权信用等级从适合投机级提高到投资级,美国最具权威的A.T.科尼尔公司所做的最具投资吸引力国家排名中俄罗斯由2002年的17位飙升到第8位。可口可乐、三星、LG等公司纷纷扩大对俄投资,2003实际利用外国投资达65亿美元。,22,高盛公司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预期,按照最新人口统计预期、资本积累和生产率增长模型估算,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国是在未来40年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市

12、场经济国家,其中之一的俄罗斯将在2020年超过意大利,2025年超过法国和英国,2030年超过德国。虽然从总体上看到2050年BRIC经济总量超过G6(美、日、德、英、法、意),但人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只有俄罗斯能够赶上G6的中低水平。 普京在2003年5月提出: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应当在世界上真正强大的、经济先进的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23,印度的崛起,印度:人口10.16亿,国土面积,2003年GDP增长8.4%,外汇储备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外汇储备超千亿美元的经济体;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孟买证交所综合股指突破6000点大关,创造3年来最好成绩;印度作为全球

13、第二大发展中国家,现在已开始“高速驶出车站”,有望与中国共同成为引领亚洲经济前进的火车头。印度经济经历了连续7年的稳步增长,目前正处在56年来的最佳时期。,24,来自印度的挑战,印度是首个通过脑力劳动起家的发展中国家 1990年代的全球化是以制造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第一波”,21世纪初期将迎来以服务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的“第二波”。中国在“第一波”中占尽优势。但印度目前已经显示出其在服务业中对中国的压倒优势。 制造业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只占产值的14%,吸收11%的劳动力;而服务业的份额,占美国经济产值的60%,吸收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印度正在抢着分享这块更大的蛋糕。,25,印度发展服

14、务业的优势,印度是个英语国家,在占领国际服务业市场上具有天然优势。 印度的金融市场较为健全,小型私人企业容易融资。 印度的司法制度较健全,在保护商业合同、知识产权方面,比较有效。而服务业比起制造业来,更依赖这样的保护。 印度的人口年轻。目前35%的印度人在15岁到59岁之间的工作年龄。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47%,远比中国和美国的人口年轻。到时即使中国总人口仍比印度多,印度的劳动人口也将超出中国。而中国将负担更多非劳动人口的福利和医疗费用。,26,三、中国未来国际经济地位展望,1.中国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2. 中国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3.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因素4.中国经济现

15、代化与国际化的互动关系与对策思路,27,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1980年,中国的GDP总量为1882亿美元,比当时西欧小国的荷兰的GDP总量(1793亿美元)才多89亿美元。 2002年,中国的GDP总量达到12371亿美元,经济总量在美、日、德、英、法之后位列世界第六。人均GDP也从220美元提高到940美元。,28,中国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中国:人口12.9亿,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2003年GDP1.4万亿美元;全年贸易总额8512亿美元;外汇储备403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530亿美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沪深两地2003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数量达到1

16、287家,市价总值4.26万亿元。但我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000美元,还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世界银行1992年调整的分类标准: 人均GNP67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 人均GNP6758356美元的为中等收入的国家(其中以2695美元为线分为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 835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10000美元以上为发达国家。,29,中国新世纪奋斗目标,邓小平三步走战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实现现代化新三步走2010年GDP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GDP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49年GDP总值比2020年再翻一番,30,中国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差距依然巨大,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农业化 程度18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