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03301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 治 (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时期 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题概览,秦汉(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第4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汉时期的政治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考点1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点2 秦始皇 考点3 汉代的集权措施,考纲要求,本讲考点,考点1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 (1)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

2、分裂割 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 的封建王朝。 (2)扩大版图 a.北方:北击 匈奴 ,收回河套地区;修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b.南方:在岭南置郡,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c.西南:在“西南夷”开辟了“五尺道”,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 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3)影响:扩大了秦帝国的版图,推动了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格局的 形成。,2.主要内容 (1)郡县制 a.实施: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和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始 皇确定以 郡县制 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b.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 职官,

3、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郡,下设“乡”“里” 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c.特点: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 动,不得世袭。 d.影响: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 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误区警示 关于郡县制几种错误认识的纠正:郡与县在春秋战国时 期就已经出现,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是对分封 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和发展;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 制。 误区警示 关于郡县制几种错误认识的纠正:郡与县在春秋战国时期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变

4、革。诸侯国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求集权体制代替分权体制,郡县制就是适 应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 取代世袭制,集权制取代分权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皇帝制度 a.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b.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3)三公九卿制 a.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 负责监 察系统。 b.九卿: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c.议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以备皇帝裁决。,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 垂直 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

5、方的有效管辖。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思维启迪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 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体现了皇帝制度怎样的特点?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主题一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史料呈现 史料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相国、丞相,皆秦官, 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 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 石。 班固汉书 读史指导 本段史料为历史典籍原文,主要叙述了秦统一全国之后建立的中央官僚 机构,由可

6、以判断出史料介绍了“三公”的具体职责。,史料应用 根据史料说明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构成及特点。 提示 秦朝中枢由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构成。丞相是中央政权机构 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协助丞 相处理政务。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上军权属于皇帝。三者互相 协作,互相牵制。三者均参与重大军国事务的决策,有一定的决策权,但 最终的决策权属于皇帝。,主题二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影响、评价 史料呈现 史料1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 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时 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

7、劫令而并起。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史料2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 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 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郡县论,读史指导 (1)史料1选自古代学者的文章,文章题目说明史料内容与古代分封制有 关。反映了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则说明秦朝灭亡是秦朝残暴统治引发的,而 不是郡县制的错误,肯定了秦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2)史料2选自古代学者的论述,“郡县论”表明史料是针对古代郡县制 的论述。由可知分封制的弊端

8、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分强大和 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皇权过分专制,中央权力过大。应该在郡 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史料应用 (1)史料1中,柳宗元认为秦朝实行郡县制有什么作用? 提示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2)根据史料2说明顾炎武认为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什么弊端。 提示 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权力膨胀和国家分裂;郡县制则造成皇权过 分专制,地方的创造性和进取性被压抑。 (3)综合以上史料,谈谈封建王朝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提示 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 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认识秦朝政治 1.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

9、用 (1)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 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 少府等官职都是为皇室专设的,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这是封 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2)作用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2.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反映出的趋势及先秦贵族政治与秦朝官僚政治的 区别 (1)趋势: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这是政治改革的

10、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区别 概念内涵: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 禄制基础上、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官僚政治是秦朝在官 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的 中央集权、地方服从的政治体系。,政治体制:西周分封制与贵族政治相伴而生,是适应父权家族制扩大 化的结果,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是已取得统治权 力的宗族在拥有一个共主的基础上,其他家族成员也能够享有对整个国 家的统治权力;官僚政治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 制,皇

11、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 命,代表皇帝去行使管理权。,典例 (2017河北石家庄月考)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 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 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 ( ) 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继承了西周疆土 D.首创了郡县制度 解题关键 准确理解“软件”指的是管理制度。 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根据题干可知该学者 强调的是秦国治理国家的措施,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秦统一六国的强大条件,故A项正确。,A,1.下图是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措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以

12、隶书为基础通行全国 B.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C.秦始皇暴政的重要表现 D.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D,答案 D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把秦朝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所 以A项说法错误,排除;焚书坑儒是思想控制的需要,与文字无关,排除B 项;“书同文”的措施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对文字发展也有贡献,不属 于暴政范畴,排除C项。,2.(2018河南洛阳质检)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 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 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 ) 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权力分工结

13、构体现原始色彩 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答案 C 据材料中“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 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皇室与政 府的界限还相当模糊,可见权力的分工结构还有相当的原始色彩,故C正 确。,C,3.有学者在总结中国古代制度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 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无奈。最大的局 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 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 是 ( ) A.扩大地方伪独立性 B.维护百姓的利益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

14、“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答案 D 中国古代政权是“统治性政权”,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 治,故D项正确。,D,4.(2017湖北宜昌月考)王夫之读通鉴论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 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 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据 此判断,王夫之认为 ( ) A.秦国之前的君王已制定了郡县法律 B.秦朝以郡县之道治民应算是天下为公 C.三代所封的全部诸侯国被秦国灭亡 D.郡县制下通过选举可以实现人尽其才 答案 B A、C说法不符合史实;秦朝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在封建社会也不可能实现人尽其才,排除D。,B,

15、5.(2017山东莱芜月考)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 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 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答案 C 礼仪与政治分离,从人治到法治在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B两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大秦帝国时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故D项错误。,C,考点2 秦始皇1.主要功绩 (1)兼并六国。条件:时代趋势;国力基础;重用人才;个人素质。过程:到 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 中国长期分

16、裂割据的局面。 (2)政治制度创新:创立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颁行秦 律。 (3)经济文化措施:土地私有合法化,奖励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 文字 ,修建驰道,统一车轨。 (4)开拓疆土: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建灵渠。,2.功过评述 (1)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 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 固和国家统一。 (3)“ 焚书坑儒 ”、严刑峻法、滥用民力,专制暴虐,使秦朝 二世而亡。 3.总结:尽管秦始皇的暴政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使国家实现统一,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 思维启迪 有人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他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