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 治(北京专用)一轮课件: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02826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 治(北京专用)一轮课件: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9版高考政 治(北京专用)一轮课件: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9版高考政 治(北京专用)一轮课件: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9版高考政 治(北京专用)一轮课件: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9版高考政 治(北京专用)一轮课件: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 治(北京专用)一轮课件: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 治(北京专用)一轮课件: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 (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 苏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运动: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考纲展示,第33课时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情链接2013年北京高考第27题以家长给学生报培训班为话题,考查规律的 客观性和普遍性,考查形式为选择题。2015年北京高考第27题以谷雨节 气为话题考查规律的知识点,考查形式为选择题。考生在备考时应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可以结合具体事件加深对考点的认识和理解,(考点一)1、世界的物质性 (考点二) 2、哲学中的运动观 (考点三) 3、物质运动的

2、规律,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 物质世界 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没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判断:自然界的变化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提示:错误。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其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产生:人类社会是 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 (2)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集中体 现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 判断:人类社会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所以人类社会不具有客观物质性。 提示

3、:错误。人类社会的存在因素具有客观性,人类社会有其自身的变 化规律。,3.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 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 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 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物质性 。 思考:你知道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吗? 提示:物质不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我 们感觉到的都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将物质具体形态等

4、同于物质属于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 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 质”和“事物”是 ( )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 B. C. D.,A,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和“事 物”即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它们都是客观的,不选;物质与物质的 具体形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正确,错误。故选A。,2.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 话表明 ( ) A.

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 力。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 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选D。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说法错误,客观事物本 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 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 ) 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质

6、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 B. C. D.,A,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防灾减灾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故排除。防灾减灾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来 认识和利用规律,排除。故选A。,1.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特别提醒 (1)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 和。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 质现象,还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2)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 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7、3)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 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 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4)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特别提醒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

8、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 界是物质的。 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3)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典例1 (2016北京朝阳期中,2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 ) 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C,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 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A、B缩小了物质概念

9、的外 延,应排除;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典例2 (2016北京顺义模拟,26)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 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 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 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 )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 B. C. D.,D,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说法错误,虽然规律是客观的,但 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0、材 料并没有体现;正确切题;材料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 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 的,这体现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 是D。,典例3 (2016北京通州模拟,27)2015年9月,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展示了他 们所谓的迄今为止有关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确凿证据:随季节变化的条纹 状含盐流水痕迹。科学家还能够探测到浸满水的高氯酸盐分子的存 在。这一发现使火星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了。这些发现进一 步证明了 ( ) 事物总是在运动变化发展中不断自己暴露和展现其本质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矛盾的普遍性

11、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 B. C. D.,B,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要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事物不会自己暴露和展现其本质,事物展现的是现象,本质 蕴含在现象之中,材料中的发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故错误。 通过材料可知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 正确;材料中的发现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入选; 表述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本题答案选B。,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 化和过程 。,考点二 哲学中的运动观,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12、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 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判断:运动是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 提示: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并不是唯一特性。,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 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 和相对的。 (2)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 与 相对静止 的统一。 (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 形而上学 的不变论,反对只承 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 相对主义 和诡辩论。 思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要坚持“变与不变”的结合,你知道其 中蕴含的哲理吗? 提示:变强调运动

13、和变化,不变强调静止,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统一。,1.“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B. C. D.,A,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绝对运动。“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 不停地变化,强调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正确。因时而变,随 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故正确。离开运动 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 排除。,2.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

14、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 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B,答案 B 解析 材料是说法度、风气等都是运动变化的,故B符合题意。A 错误,是唯心主义观点;C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错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 者。,3.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 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 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

15、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 B. C. D.,A,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事物发展状态等相关 知识。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体现事物绝对 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符合题意;事物结构变化会引起质变,经济结 构优化升级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 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据此可排除 错误观点;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辩证的否定过程,而非根本否定,因此 观点错误。故答案选A。,1.正确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性的;二是 倒退性的。发展特指前一种情形,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 一定是发展。 (3)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形而上 学要么否认运动,要么只承认机械运动。,特别提醒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 物质的唯一特性。,2.全面认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特别提醒 辩证法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 学运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