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要16血液系统疾病(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96154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概要16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临床医学概要16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临床医学概要16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临床医学概要16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临床医学概要16血液系统疾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概要16血液系统疾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概要16血液系统疾病(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能够长期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的细胞。具有二大特点: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呈不对称分裂 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血细胞生成条件,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出生后造血,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红细胞疾病: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 粒细胞疾病:粒细胞缺乏、类白血病反应、惰性白细胞综合征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炎症性组织细胞增多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M 造血干细胞疾病:AA、PNH、MDS、AML及骨髓增殖性疾病 脾功能

2、亢进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凝血障碍性疾病、DIC、血栓性疾病,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出血倾向 定义:指各种异常出血或容易出血不止 常见病因 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 血管壁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出血部位: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皮肤、粘膜(以牙龈、鼻腔处粘膜较多);其次是内脏,如消化道、泌尿道、肺及颅内等,也可有关节出血 出血程度,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继发感染 定义:指血液病患者因机体抵抗力低下,病原体容易侵袭机体而发生的感染 常见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粒细胞成熟障碍。 血液

3、病患者食欲差、摄入少,可引起营养不良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发热、出汗等,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一、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概 述 定义:IDA是指体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发病情况: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铁的代谢 铁的来源 内源性铁(为主):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 外源性铁(为次):从食物中摄取由于动物食品中铁是以血红素的形式存在,其吸

4、收率高,约为10%22%,而蔬菜、大米等植物中的铁吸收率仅1%左右食物中含铁最高的首推黑木耳、海带和猪肝等,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等 铁的吸收、运输 吸收部位:主要吸收部位是十二指肠,其次是空肠上段,每天吸收铁1.5mg 铁的运输:吸收入血的二价铁经铜蓝蛋白氧化为高价铁后,与肝脏合成的1球蛋白(转铁蛋白)结合被输送至各组织,主要是转运到骨髓中的幼红细胞内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铁的分布 功能铁:血红蛋白铁(占体内铁67)、肌红蛋白铁(占体内铁15)、转铁蛋白铁(占体内铁0.12)、含铁酶(占体内铁0.2) 贮存铁: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

5、胞系统中,占体内铁1621 铁的排泄:人体排铁量一般不超过1mg/d,女性月经期排铁量增多,达 2mg/d 主要是通过肠黏膜脱落的细胞随粪便排出 少量通过尿液、汗液,乳汁排出 女性月经排铁,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供求失衡: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吸收不良 损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贫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发病机制 红细胞内缺铁:临床上分三个阶段 贮存铁缺乏期:骨髓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正常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骨髓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缺乏,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血红蛋白无明显减少 缺铁性贫血期: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组织缺铁,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

6、病,临床表现 贫血的共同表现 特殊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 ,为含铁酶及铁依赖酶活性降低所致: 外胚层营养障碍: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脱落,指甲变平、易脆,甚至反甲 粘膜损害:口腔炎、舌炎、胃炎,严重者引起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 syndrom) 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易激动、烦躁、兴奋 异食癖:少数出现喜食生米、泥土、石子等 原发病表现,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辅助检查 血象 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为主 用普鲁士兰染色可见骨髓含铁血黄素(细胞外铁)和铁粒幼细胞(细胞内铁)减少,这是诊断早期缺铁的可靠依据 铁代谢 SI8.95mol/L及TIBC

7、64.44mol/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15%(0.15) 血清铁蛋白12g/L(正常男性15200g/L,女性12150g/L ),血清铁蛋白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敏感、最可靠的指标,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骨 髓 涂 片 铁 染 色,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有导致缺铁的病因 有贫血的共同表现和缺铁的特殊表现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12g/L、血清铁8.95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总铁结合力64.44mol/L 骨髓增生活跃,铁染色显示细胞内、外铁减少 铁剂治疗有效,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鉴

8、别诊断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幼红细胞线粒体内酶的缺乏,铁利用不良,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的一种低色素性贫血 无缺铁临床表现 血清铁蛋白增高 骨髓内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都明显增多,并出现特殊的环形铁粒幼细胞(有诊断意义)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合成异常所致,为不同程度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有家族史 有慢性溶血表现 血片中见较多靶形细胞 血清铁、骨髓含铁血黄素和铁粒幼细胞都明显增多 慢性病性贫血,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治 疗 一般治疗 休息:避免劳累,重度贫血卧床休息 饮食:鼓励患者进食含铁量丰富的食物 重度贫血可适量输入全血或浓缩红细胞 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并清除引起缺铁性贫血

9、的病因,这是纠正缺铁性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环节 补充铁剂 口服铁剂:为补充铁剂的首选方法 常用药物 硫酸亚铁0.3每日3次 富马酸亚铁0.2每日3次,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注意事项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常规剂量 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避免服用防碍铁吸收的因素:钙剂、四环素、碱性药、牛奶、咖啡及茶叶水等 同服生素C、稀盐酸以增加铁剂吸收 疗效观察 服药3天后Rt开始升高(为最早的血象变化,可作为治疗有效的指标),510天达到高峰,2周以后又降至正常范围内 Hb常于治疗2周后逐渐上升,约2个月左右完全恢复正常 若治疗3周无反应,应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铁吸收障碍等因素 用药

10、疗程:Hb恢复正常后,仍需46个月小剂量铁剂治疗,以补充体内的贮存铁,待血清铁蛋白恢复正常后停药,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注射铁剂 常用药物:右旋糖酐铁 用药方法 计算补铁量:铁的总需量(mg)(需达到的Hb患者的Hb)患者体重(kg)0.33 给药途径与量:均深部肌注。首次给药量为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二日可增至100mg,如仍无不良反应,以后每日100mg,直至总剂量给完 用药观察:右旋醣酐铁易发生注射局部疼痛,头痛、发热、荨麻疹等,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 中医中药,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概 述 概念:再生障碍性贫血是

11、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RBC、NC、BPC三系细胞减少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分类:原因不明者叫原发性再障,原因明确者叫继发性再障,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多数病因不明确 化学因素:药物和化学物质是继发性再障碍的首位病因 药物:其中氯(合)霉素是药物引起再障最多见的病因 化学毒物:长期接触苯、染发剂可引起骨髓抑制 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 生物因素 :主要是乙肝病毒,部分原发性再障患者在起病前曾有呼吸道病毒感染史,EB病毒、流感病毒、HIV病毒、分枝杆菌均可能引起骨髓抑制 其他因素:遗传倾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SL

12、E、慢性肾衰、严重的甲状腺或腺垂体功能减退等,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缺陷 造血微环境异常 免疫异常:患者T细胞功能亢进, T细胞分泌的造血负调控因子明显增多,使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及分化受损;T细胞亚群失衡,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多数患者临床上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患者免疫功能异常, T细胞功能异常亢进,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和淋巴因子介导的 造血干细胞过度凋亡引起的骨髓衰竭是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造 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祖细胞量的改变是异常免疫损伤的结果,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表现 重型再障

13、(SAA) 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称SAA-);少数由非重型再障进展而来(称SAA- )。未经治疗者数月或1年内死亡。早期突出表现是感染和出血 非重型再障(NSAA) 大多起病和进展缓慢。主要表现贫血症状,出血、感染一般较轻微,感染出现较晚,较易控制,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辅助检查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为最主要的特点,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程度不一定平行。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性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明显减低20109/L 骨髓象:骨髓检查是确诊再障的依据 SAA: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粒、红两系明显减少,巨核细胞缺乏 NSAA:由于造血组织呈“向心性”萎缩,穿刺不同部位其骨髓象不同,但共同点

14、是巨核细胞减少,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S A A 骨 髓 象 : 有 核 细 胞 增 生 重 度 减 低,N S A A 骨 髓 象 : 有 核 细 胞 增 生 减 低,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SAA骨髓象:骨髓造血岛呈空网状,仅见 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大量网状纤维, 未见造血细胞,NSAA骨髓象:淋巴细胞较多,可见中性 晚幼粒细胞。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晚幼 红细胞核高度致密,浓缩呈“炭核”样,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两型再障表现区别,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SAA 早期突出表现是感染和出血,贫血呈进行发展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Rt绝对值15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

15、值0.5109L,血小板20109L,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骨髓象:骨髓小粒少,脂肪滴增多;骨髓广泛性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有核细胞显著减少,主要是粒系及红系细胞减少,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NSAA 起病和进展缓慢,以贫血为主,出血和感染较轻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Rt绝对值20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血小板20109L,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骨髓象 骨髓增生减低,骨髓活检病理切片上造血组织显著减少,代替以脂肪组织,其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布在疏松的间质中 有灶性增生,如抽取到灶性增生部位的骨髓,可呈骨髓

16、增生活跃,但巨核细胞仍减少或缺如是其典型特点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急性白血病 有肝、脾或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 血中见到原始或幼稚白细胞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或幼稚(淋巴、粒或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有反复发作的血红蛋白尿、黄疸和脾肿大 网织红细胞增高 酸溶血试验阳性、蔗糖溶血试验阳性、蛇毒因子溶血试验阳性、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呈阳性 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骨髓病态造血,红、粒和巨核系均有形态异常 可见小巨核细胞,巨核细胞数不减少,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治 疗 一般治疗 休息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营养 注意个人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皮肤、口腔、会阴部清洁护理。遵守无菌操作技术;SAA患者宜予保护性隔离 去除一切可能损害骨髓的因素 对症治疗 纠正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控制感染 控制出血:给予常规止血药,若血小板20109L时,可输注血小板悬液 护肝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