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讲解1政史地高中教育教育专区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94763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器官讲解1政史地高中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体器官讲解1政史地高中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体器官讲解1政史地高中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体器官讲解1政史地高中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体器官讲解1政史地高中教育教育专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器官讲解1政史地高中教育教育专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器官讲解1政史地高中教育教育专区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器官,五脏六腑,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也用以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男性专属名词。现在医学最新研究表明,只有男性是五脏六腑,而女性则有六脏六腑。女性的第六个脏即为子宫。五脏六腑是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一个名词,就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心脏,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

2、个腔。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或肝脏的(希腊 hpar(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

3、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 字形器官。肝脏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脾脏,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部。脾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脾的质地较脆且血运丰富,因此一旦受到强大外力打击,很容易破裂,脾破裂会导致严重的大出血,是能够致死的腹部急症之一。 脾脏是一个富于血供的实质性脏器,质软而脆。一般认为生理脾长1012cm,宽68cm,厚34cm,重110200g。 脾脏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

4、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脾门与胰尾相邻。 脾脏为腹膜内位器官,由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与邻近器官相连。,脾的生理功能: 1.造血和储血 脾是胚胎时期重要的造血器官,但在成体脾脏中仍有少量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 脾是血液,尤其是血细胞的重要储存库,将血细胞浓集于脾索,脾窦中。当某些紧急状况下,脾会收缩将血细胞释放到循环血液中。 2.滤血 血液中的细菌,异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及衰老的血细胞流经脾脏时,被大量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3.免疫功能 脾脏中B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大,还存在有许多抗体依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在特异性抗体存在下可直接实现

5、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脾与造血系统疾病: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慢性白血病: 脾脏不仅“捕捉”白血病细胞,而且还是白血病细胞的仓库和隐蔽所,并为其增值转移提供了一有利环境,且使白血病细胞在骨髓,血液与脾脏间往返循环增加,使细胞的正常释放调节过程受到破坏。 淋巴瘤 表现有贫血,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中性粒细胞增多,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与肿瘤负荷有关。,肺,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左右各一,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五脏之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6、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肾,肾是脊椎动物的一种器官,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由后续管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在人体中,正常成人具备两枚肾脏,位于腰部两侧后方。 为暗红色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肾表面光滑,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 肾脏的位置:右肾门针对第二腰椎横突,左侧针对第一腰椎横突,右肾由于肝脏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正常肾脏上下移动均在1-2厘米范围以内。肾脏是在横膈之下,体检时,除右肾下极可以在肋骨下缘扪及外,左肾则

7、不易摸到。 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小肠,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小肠与心互为表里。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米,张开有半个篮球大,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作用,一、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是38小时,这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份,人的小肠长约4m,小肠粘膜形

8、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又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m2左右。这就使小肠具有广大的吸收面积。 绒毛内部有毛细血管网、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网等组织。平滑肌纤维的舒张和收缩可使绒毛作伸缩运动和摆动,绒毛的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 二、小肠对三种营养物质和水份的吸收小肠内的营养物质和水通过肠粘膜上皮细胞,最后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肠上皮细胞的腔面膜和底膜(或侧膜)。物质通过这些膜的机制,即吸收机制,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

9、动转运、入胞和出胞转运等。,胆,胆位于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胆呈囊形,附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肝和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主要功能为贮存和排泄胆汁,并参与饮食物的消化。,胆汁: 主要有机成分: 胆汁酸(盐),胆色素,胆固醇,磷脂,脂肪酶,磷脂酶,淀粉酶等多种酶类 胆汁酸是胆汁中存在的一大类胆烷类酸的总称是由胆固醇转化生成的。 初级胆汁酸的生成胆酸(最多)胆固醇 7-a-羟胆固醇,初级游离胆汁酸,鹅脱氧胆酸,初级结合胆汁酸,甘氨酸或牛磺酸缩合,随胆汁通过胆管汇入胆囊储存,结合型初级胆汁酸,游离胆汁酸,次级游离胆汁酸,次级结合胆汁酸,随胆汁通过胆管汇入胆囊储存,胆-功能失调,胆功能不良可

10、以引起腹泻。 切除胆囊的人约10%由于胆 汁产生过多会患慢性腹泻, 通常在饭后立即腹泻。有些患 者虽然没有切除胆囊,其症状 也是饭后即泻。检查发现他们 的胆囊功能低下,测试分值为0到正常值的42%。如果患者的腹泻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应考虑检查胆囊功能,若低于正常,可以尝试服用消胆胺来治疗。与以下有关: 消化不良。胆汁生成减少,且排泄不畅,胆盐缺乏,影响了脂肪的乳化和吸收。 吸收障碍。肠粘膜瘀血水肿,造成缺血而糜烂,妨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使肠腔内容增多,渗透压增高,使粪便变得稀薄。 肠蠕动过快。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肠蠕动加速,食物排出过快。,胃,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

11、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又称胃脘(gun管,又读wn碗),“脘”的古音同“管”,义亦相通。故胃之上为食管,胃之下为肠管,胃居二者之间名为胃管(脘)。其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中脘,即胃体部分;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中国医学大辞典胃按:“胃,汇也,水谷汇聚之所也,为人体内消化器,形如囊,左大右小,横卧于膈膜下,上端为贲门,接于食道,下端为幽门,连于小肠。”胃主要用于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于进一步被吸收。 胃腺的泌酸细胞会在消化过程中分泌出胃酸(氢氯酸HCl pH=2),而主细胞会分泌蛋白酶(胃蛋白酶)、凝乳酶等

12、酶。胃壁会分泌黏液层,而防止由胃腺所分泌的蛋白酶及胃酸的消化。胃酸-用于杀死附在食物表面的细菌。蛋白酶-用于将蛋白质转为肽(peptides)。,大肠,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消化道的下段,成人 大肠全长约1.5m,起自回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六部分。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如氨、胆汁酸等),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同时大肠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如杯状细胞分泌黏液中的黏液蛋白,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保护肠壁防止机械损伤,免遭细菌侵蚀。,大肠的结构功能,盲肠盲肠 为大

13、肠起始的膨大盲端,长约68cm,位于右髂窝内,向上通升结肠,向左连回肠。回、盲肠的连通口称为回盲口。口处的粘膜折成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皱襞,称为回盲瓣,此瓣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可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在回盲瓣的下方约2cm处,有阑尾的开口。阑尾阑尾 形如蚯蚓,又称蚓突。上端连通盲肠的后内壁,下端游离,一般长约220cm,直径约0.5厘米。阑尾全长都附有阑尾系膜,其活动性较大。 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通常以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界处作标志,临床上称麦克勃尼(McBurney)点,急性阑尾炎时该处可有压痛。结肠结肠为介于盲肠和直肠之间的部分,按其所在位置和形态,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

14、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直肠 直肠周围有内、外括约肌围绕。肛门内括约肌由直肠壁环行平滑肌增厚而成,收缩时能协助排便。肛门外括约肌是位于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环行肌束,为骨骼肌,可随意括约肛门,膀胱,膀胱为锥体形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成年人膀胱位于骨盆内,为一贮存尿液的器官。婴儿膀胱较高,位于腹部,其颈部接近耻骨联合上缘;到20岁左右,由于耻骨扩张,骶骨角色的演变,伴同骨盆的倾斜及深阔,膀胱即逐渐降至骨盆内。空虚时膀胱呈锥体形,充满时形状变为卵圆形,顶部可高出耻骨上缘。,成人膀胱容量为300500ml尿液。膀胱底的内面有三角形区,称为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膀胱

15、的下部,有尿道内口,膀胱三角的两后上角是输尿管开口的地方。,膀胱空虚时的主要毗邻关系:,神经支配膀胱的神经为内脏神经所分布,其中交感神经来自第11、12胸节和第1、2腰节,经盆丛随血管分布至膀胱壁,使膀联平滑肌松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而储尿。副交感神经为来 自脊髓第24骶节的盆内脏神经,支配膀胱逼尿肌,抑制尿道括约肌,是与排尿有关的主要神经。膀胱排尿反射的传入纤维,也是通过盆内脏神经传入。 自主神经和体干神经皆参与膀胱和尿道的排尿功能。这两个神经系统,均包含着感觉和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前神经节纤维,来自全部胸 椎及 第一、二、三腰脊髓段,它通过骶前神经即上腹下神经丛,在第五腰椎处分为左右两支腹下神经。这两支神经和腹下神经节接合后,进入膀胱。副交感神经,来自第二、三、四骶脊髓段,连合成为盆神经,供应膀胱及其颈部。,体干神经来自第二、三、四骶脊髓段,以外阴神经为代表,其分支分别支配膀胱、前列腺、会阴、及尿道外括约肌;在女性则支配膀胱、尿道、及阴道。 副交感神经为运动神经,起排尿作用。体干神经主要作用为控制尿道外括约肌的收缩。交感神经为感觉神经,和逼尿神经的运动无关,不起排尿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