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流程理念下的作业成本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93346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流程理念下的作业成本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五--流程理念下的作业成本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专题五--流程理念下的作业成本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专题五--流程理念下的作业成本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专题五--流程理念下的作业成本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流程理念下的作业成本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流程理念下的作业成本制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程理念下的作业成本制度,标志性事件,实践 20世纪60年代 GE创造Activity Cost Analysis 80年代后期才在美国流行,此后才逐步传播到其它国家 理论 1941年科勒在会计论坛上发表的文章 1971年托布斯的专著作业成本计算与投入产出会计 19871989年间Kaplan和Cooper发表系列论文之后风行,制度背景,美国企业在其国内市场和国家市场都受到其它国家的挑战,被迫“思变”。 日本的“零存货制度”引起了美国人的兴趣,美国人在其基础上创立了“适时制”(Just In Time,JIT) 适时制对成本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其关键是流程优化。如何配合流程优化进行成本管理特别是

2、管理“以顾客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链条上的每项作业的成本”成本一项新课题。,高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企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高度计算机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主要内容是将数控机床、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弹性制造系统、计算机一体化的制造系统运用于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结果是,这个社会中服务业比重上升制造业比重大量下降,以及制造企业内部服务活动上升、制造活动比重下降和直接生产工人锐减。(数据参教材)这导致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由传统的材料和工资转移到间接费用。 是实务界的客观需要最终促成了作业成本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该方法创立后,在实务界得到了迅速推广,广泛运用。(事实与数据可参考教材327330),作业成

3、本理论的发展,第一阶段 主要强调产品成本计算以及成本分配的精确化 解决产品成本信息失真问题合理分配制造费用。通过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对作业及作业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这一阶段的作业成本法常用于计算库存成本、产品成本以及维护成本。,第二阶段,从单纯的成本会计系统发展为应用更为广泛的成本管理系统,初步确立了作业成本管理的思想,既重视产品成本的精确计算,又注重分析成本形成的过程。 以各项作业为责任和控制中心,进行作业分析,明确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关键作业与一般作业。这一阶段形成了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管理思想,从成本的确认、计量、核算方面逐渐转移到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将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对成

4、本过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阐述。,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作业成本管理的中心目标是整个企业和整个价值链,而不是某个作业或特定工序,将作业成本管理与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管理思想结合运用,贯穿了企业整个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作业成本发展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基本概念流程、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流程(process) 为达成特定目标而按顺序联系起来的一组作业。“既有开始又有结尾,并且可以用投入和产出明确地辨认”。(S.Ansari,1997) 流程可分为生产流程和业务流程(H.James Harrington,1991),Thomas H.Davenport and James

5、E Short提出的另一种有用的分类(1990),基本概念流程、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作业(activity)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一个事件、一项任务或一个工作的基本单位”。 理解流程和作业的概念时,关键把握一下三点:1.作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流程(process)和任务(task)两个概念密切相关。2.用投入和产出界定企业、流程、作业和任务。3.作业具有多样性、,基本概念流程、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作业链是与成本标的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有序作业的集合。 企业之作业链: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售后服务 价值链是指开发、生产、营销和向顾客交付产品和劳务所必需的一系列价值的集合,或者伴随着作业转移

6、的价值转移过程中全部价值的集合。 价值链是作业链的货币表现形式,作业类型,单产性作业(Unit-level Activity) 是指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就执行一次作业。如直接材料的使用、机器保养。 成本与产量有关 批量性作业(Batch-level Activity) 是指每生产一批产品或服务就执行一次作业。如设备调整、质量检验。成本与产品批次有关,作业类型,品种性作业(Product-level Activity)是指为了特定产品或生产线的存在而执行的作业。如产品设计、客户关系处理。成本与品种或生产线有关。 产能性作业(Facility-level Activity)是指为了维护整个企业

7、的总体生产能力而执行的作业,具体包括工厂管理、照明和热动力、财产维持、人事管理与培训等。,流程结构,流程作业任务步骤 若干项相互联系的作业构成流程,但每项作业还可以分成若干任务,而每项任务又可分成若干步骤。 流程的结构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的树形结构 例子 参教材347,第4节 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计算法将成本的计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克服传统成本计算的许多固有缺陷,提供客观、合理的成本信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业成本计算法不只对最终产品进行成本控制,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和后果上,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成本动因为媒介,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对

8、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4.1 作业成本计算过程,1.确认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 2.将归集起来的资源消耗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每个成本库所代表的是它所在的那个中心所执行的作业。 3.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或产出中去。参:第351页之图示,4.2 成本动因的确定,美国学者罗曼诺指出,成本动因“表示某一特定作业和一系列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 成本动因与前述的四种作业类型存在密切关系。 参第352353之表格,4.3 未利用资源成本的分配,未利用的生产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是浪费,管理人员应予以重视,并通过出售、租赁、换作其它用途、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予以利用。

9、 未利用的资源成本不应该被分配入本期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当中。,4.4 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之间的区别,制造费用的分配 传统方法 全厂统一分配率 部门分配率 作业成本法 作业分配率 即先按照资源动因将耗费的资源分配到作业,再按照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分配的基础是成本动因 参355页之图,4.5 作业成本计算,参教材356361,第五节 作业管理,5.1 作业管理的概念 利用作业成本计算信息改善经营以及消除无增值成本 5.2 流程绘制与优化 模板化方法 参364之表 部门化方法 参365,5.3 优化作业流程哈林顿提出的12种方法,剔除官僚主义 剔除重复 增值评估 简化 缩短周期时间 错误预防,升级 语言简洁 标准化 建立供应伙伴关系 全面改进 自动化或者机械化,作业成本制度案例,参教材3743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