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精)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93228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委托代理理论(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委托代理理论(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委托代理理论(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委托代理理论(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委托代理理论(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委托代理理论(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委托代理理论(精)课件(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委托代理理论,31 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事实上就是居于信息优势与居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只要在建立某种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就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掌握信息多的市场参加者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的则称为委托人。,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特征,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 代理人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行为中选择一项预定的行为,该行为既影响其自身的收益,也影响委托人的收益。 委托人具有付酬能力,并拥有规定付酬方式和数量的权力,即委托人在代理人选择行为之前就能与代理人确定某种合同,该合同明确规定代理人

2、的报酬是委托人观察代理人行为结果的函数。,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特征(续),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二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操作行为,代理人也不能完全控制选择行为后的最终结果。 代理人选择行为的最终结果是一种随机变量,其分布状况取决于代理人的行为。 因此,委托人不能完全根据对代理行为的观察结果来判断代理人的成绩。,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1、代理人以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在他这样做的时候,也能够同时达到委托人效用最大化,即所谓刺激一致性或激励相容条件; 2、在具有“自然”干涉的情况下,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收益不能低

3、于某个预定收益额,这就是参与约束条件; 3、在代理人执行这个合同后,委托人所获收益最大化,采用其它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过或等于执行该合同所取得的效用,这是委托人收益最大化条件,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从信息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 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不利选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经济模型通常假设人们不会永远受谎言的蒙蔽。 谎言的最终结果,并不是能够系统地一直愚弄他人,而是减弱了或破坏了传递私人信息的社会机制的有效性,使人们不敢互相信任。最终,无论是掌握信息的

4、一方,还是缺乏信息的一方,都因为信息沟通的成本剧增而遭受损失。归根结底,谎言整个社会遭受损失。,32 不利选择,二手车市场历史上,信息经济学就是从研究二手车市场发展起来的,二手车市场和普通商品市场很不一样。信息问题最典型的产品市场,是二手货市场。信息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就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阿克洛夫1970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上的次品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阿克洛夫的次品市场,就是美国的二手车市场。,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潜在的买家不了解每辆车的具体的质量,只知道所有车子的平均质量。潜在的买家只能依平均质量出价,这样,质量最好的车子的主人就认为不值得按这个价钱把车子卖掉,从而退

5、出市场交易。由于质量最好的车子退出,剩下等待交易的车子的平均质量降低了,潜在的买家将依更低的平均质量评价出价,于是,质量“第二等”好的车子也要退出去。理论上说,这样的过程将一直进行下去。上述不利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在任何存在私有信息的市场发生。,阿克洛夫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二手车市场有两类交易者。第一类(卖方)的每个交易者拥有一部汽车,要决定是否把它卖掉;第二类的交易者(买方)要决定是否购买汽车。 模型假定:潜在的买主对二手车的价值的评估高于潜在的卖主对自己的车子的价值的评估。这样双方都认为可以通过交易获得额外的收益。 具体来说,假定卖方他的汽车的价值的评价是q,而买方对同一部汽车的价值的评价

6、是(3/2)q。买卖双方都将在“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作出各自的决定。,乔治亚瑟阿克洛夫George Arthur Akerlof 1940年6月17日 美国经济学家,柏克莱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 与迈克尔斯彭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一起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理性预期”的前提下,假定买主对二手车市场所销售的车子的平均质量水平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这样的信息,叫做二次(second order)信息,原来关于一辆具体的二手车的性能和质量的信息,叫做一次(first order)信息。 一次信息不完全,不等于二次信息就一定不完善。,买方的效用:U2M(3/2)qnM表示除了二手车以外

7、,对其他商品的消费 q是指车子的质量 n表示交易者是否购买二手车的变量,n1代表购买,n0代表不买。 买方的预算约束: y2Mpn 或者 My2pn y2是买方的收入,p是二手车的市场价格,在存在质量不确定性的前提下,每个买主的决策必须根据期望效用E(U2)作出,而不是在实际效用的基础上作出:E(U2)M(3/2)E(q)nM(3/2)nE(q)代表市场上二手车平均质量水平代入预算约束可以消去M,得到:E(U2)y2(3/2)pn因此,买方使期望效用最大化的需求决策原则是:当(3/2)大于或者至少等于p时购买汽车”,卖方的供给,效用函数:U1Mqn 预算约束:y1Mpn 或者 My1pn继续使

8、用这辆自己用过的车(n1)将会使卖方的效用提高q单位,而对于买方而言,使用同样的这辆汽车将可以给他带来(3/2)q单位效用。 卖方拥有汽车,但是他们能从汽车中获得的满足小于同样的汽车可以给买方带来的效用。双方可以通过交易获得潜在的收益。,卖方在卖掉自己的汽车之前,了解它的性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卖主没有面临不确定性,他们的决策基于最大化实际的效用(而不是期望效用)。 把预算约束代入效用函数,得到:U1y1(qp)n因此:使卖主效用达到最大的“供给决策原则”是:“当p大于或至少等于q时出卖汽车”,阿克洛夫对汽车的质量情况做了一个特别的假设:汽车的质量符合均匀分布,从最低质量0(最坏的可能性,坏到等

9、于一堆废铁)到最好质量2(最好的可能性,性能完好没有缺陷)。,每一个卖方有一辆车,质量是均匀分布在0和2之间。每个卖主利用“供给决策原则决定是否出卖他的车。如果市场的价格是pq,所有质量水平低于q的车会进入二手车市场买卖。 达成交易的汽车的平均质量水平:(1/2)p,卖方:p=q=1/2p买方:(3/2)=p以上两方面条件无法同时满足,例证和应用,1、保险 众所周知,年龄超过65岁的人很难买到商业医疗保险。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保险费不能一直上升到与风险相当的水平?,一个回答是: 当保险费提高时,只有那些越来越确信自己有必要投保的人才会买保险。 医疗体检中的弊端、医生对病人的同情等因素,使

10、得保险申请人比保险公司更加了解自己的风险状况。 结果,当保险费上升时,投保申请人的平均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导致最终将不会在任何保险费水平上签订保险合同。,保险学教科书的解释是这样的: 通常,保险政策在处理65岁以上的人时是无效的。 此时,保险费太高以至于除了那些最悲观的(即健康状况差的)投保人而没有其他人会对投保感兴趣,因而在这一年龄段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2、欺骗性交易的成本欺骗性交易的成本不仅包括买者被骗取的部分,还应该包括正常交易不复存在带来的损失。在不发达国家,欺骗性交易是个严重的问题。有大量的证据可以证明,在不发达国家商品的质量差异要比发达地区大。,3、信用配给,斯蒂格利茨和威斯

11、在1981年首次运用次品市场理论对借贷市场上的信用配给制度提出了一种解释: 为什么市场上贷款利率总是比使得对贷款的需求和供应相等的瓦尔拉斯利率低呢?,银行在不太了解每个借款人的信用可信度的情况下,如何把钱贷出去?其中一些贷款人的风险程度可能比较低,他把借来的钱用于风险低,能产生稳定但可能不太高的回报的投资项目上,因此他们到期赖帐的可能性很低。 其他一些人可能想用借来的钱投资投机性的项目。后一种借款人是高风险的,从银行赖帐可能性大小的意义上,他们是金融市场上的次品。 从银行的角度看,提高利率将会降低向他们借款的人的平均信用程度。,信用配给: 保持利率在较低的水平不变,以便容纳较多的潜在的借款“候

12、选人”,从中有选择地拒绝一些信用可信度较低的人的要求。 这种信用配给的方法可能适用于其他存在逆向选择的市场,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可能的解决途径,独立的质量监督、认证机构 管制机构可以通过确定限额(如确定最低汽车责任保险内容)、规定限制条件(如限制未经检验药物的销售)、执行产品安全标准(如儿童睡衣的易燃性)、用广告法监测广告的真实性等 经纪人,抵押机制 欺骗的成本比提供承诺的产品质量成本更高。 保修保退 豪华固定的经营场所 声誉,33 信号模型,标准的信号传递模型: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的先选择,决定后来事情进展的情况。“甄别”信号传递模型:不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先行动,决定后来事情的进展的情况。,劳

13、动力市场的信号(米切尔斯彭斯(A.Michael Spence ),雇主付给工人的工资等于雇员对组织的边际贡献,即他自身的边际生产力。 但雇主不能事前直接观察到求职者实际的边际生产力,他所能看到的包括教育、工作履历、种族、性别、犯罪和服务纪录以及其他诸多的个人资料,雇主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对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做出判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1966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士学位 1968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97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历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系主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1983年当选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假定雇主是风险中性的,对于面临

14、的每一个信号和指标的组合,他对具有某种特性的人有一个期望的边际生产力水平,他会给予具有这些特征的求职者某个特定的工资。 因此,潜在的雇员面临着一个给定的工资表,而制定这张工资表的依据就是信号和指标,求职者虽然无法改变自身的指标,但他可以控制和改变信号 调整信号可能是有成本的 在信号传递中,信号成本起着关键的作用: 只有信号成本与生产能力负相关时,求职者才能被信号有效地区别开来。 否则根据给定的工资表,每个人都会议完全同样的方式在该信号上投资,雇主也就不可能根据这样的信号来区分求职者了。,每个劳动者的生产能力被假设为固定的,特别是他们所受的教育,并不改变他们的生产能力。这样就可以简化问题,把注意

15、力放在教育的“信号示意”作用上。 不同素质的劳动力在获取教育程度时所需支付的成本不同,使得教育水平作为传递能力高低的信号变得可信了。,信号示意均衡,信号传递的过程: 首先,求职者决定他们希望进行多大的智力投资以向雇主传递信息,他们要支付相应的信号示意的成本。 然后,虽然雇主并不能观察到每个求职者的实际生产能力的高低,但他们可以观察到受教育程度高低的信号。 能力高低是私有信息,受教育程度是公共信息。 雇主根据求职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自己对教育程度和实际生产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的概率信念,决定给予雇员的工资水平。 受雇以后,雇主就可以观察雇员的实际能力水平了。,满足以下条件,就会出现信号传递均衡: 1)

16、在存在信号示意成本和对不同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实行不同的工资待遇的情况下,求职者没有动机去改变他们的信号示意决策,即他们已经采取的信号是能实现他们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的信号。 2)雇主制定竞争性的工资待遇安排,并且他们的概率信念是坚定的。 “竞争性工资待遇”说的是雇主可以通过雇用求职者为自己工作而实现预期的正常利润 “信念的真实性”意味着雇主认为自己对信号的判断是正确的。,一个数字化的例子,假设雇主和求职者都是风险中性的,并且假设有两种类型的求职者存在: L型:生产能力1,在人群中的比重q H型:生产能力2,在人群中的比重1q这样,一个企业恰好值得用工资1去雇用L型的工人,用工资2去雇用H型 的工人。这里的“恰好值得”的意思是这样的工资安排使企业获得正常利润。,在这个“信号示意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选择了一个针对其他参与人选定的策略的最佳反应。 在给定工资待遇安排和信号示意成本的情况下,每个求职者选择了一个可以使自己的净收益达到最大的受教育水平。 而在给定自己的信念和其他雇主的策略以及求职者的信号示意决策的情况下,每个雇主选择一个可以使自己的利润最大的工资待遇安排。 在均衡的情况下,给定其他人的决策,没有一个参与人愿意单独改变他们的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