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90230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ppt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2012年2月14日,第一章 教育概述,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与教育学辨析 教育的起源(各学说的根源) 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形态) 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辨析,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政策与教育学:主观意志VS客观规律 教育经验与教育学:实践经验VS理论总结,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 代表人物:托尔诺(法),沛西能(英); 主要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认为教育是一种普遍的

2、生物现象,是按照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活动,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庸俗进化论和生物还原论,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孟禄(美)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将教育现象归结为人类的心理现象而非生物现象。肯定了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现象,但是仍然否定教育的社会性。(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哲学基础:桑代克的学习心理学理论(试误学习说),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苏联及我国部分教育学者的观点。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

3、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关。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哲学基础:恩格斯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客观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源于生活 教育即生活:杜威(美),学校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儿童现有的生活,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现有的生活本身,教育通过与儿童生活相关的活动引导儿童去获得直接经验,并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地改造经验。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生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寓于生活之中,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哲学基础:实用主义,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时间脉络(纵轴):古代近代现代 形态标志(横轴):公私

4、,社会家庭学校,自发自觉自为有组织有目的强制性 思考:教育是个人事务还是国家、社会事务?理由?,第三节 教育的本质,关于教育本质的诸多视角: 上层建筑说 教育-政治 生产力说 教育-经济 双重属性说 经济-教育-政治 实践说 教育-人 灵魂说 教育-人 类本质说 教育-个性人,试析教育本质 关于对象与本质 对象是被意识到的存在物,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对象研究实际上就是事物的本质研究,本质乃存在的存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特殊矛盾规定,具有稳定性一般性。 事物本质的分析表层结构(现象)中层结构(主要特征)深层结构(存在的存在),表层结构(现象),中层结构(特征),深层结构(本质),表层结构:教

5、育现象 如:中考补课潮、高考移民大军、幼儿园收费、校园暴力、国检、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等。 中层结构:教育特征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机构、强制性、免费性、民族性、民主性等等。 深层结构:教育本质 教育是灵魂的转向 教育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是对生命的的解读和信仰 教育是幸福的必由之路等等,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动态系统有着相对稳定、具体的共同的构成要素,通过内部各要素的关系可以揭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主体间的文化传承与创造)。 通过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诸多活动之间的关系来考察:教育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积累与积淀的统一。 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

6、规范性和表达性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 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 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 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民族性、国际性; 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教育内容、手段、观念等具有现代性; 终身教育成为共同特征;,为什么要追问“教育是什么?”,我们怎么定义教育我们就有怎样的教育 我们实行了怎样的教育就将产生怎样的年轻人 有怎样的年轻人就决定我们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学习教育学理论的意义: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

7、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层级结构,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探讨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或教育所培养的人应该具有何种素质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国家教育目的在历史上称为“教育宗旨”或“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的特点:强制性、宏观性、历史性、理想化。,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 卢梭:培养自然人,自爱、自主、自立、自制的自由的人。 新

8、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核心理念:“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席勒、康德、赫尔巴特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完满生活的教育目的观斯宾塞:为我们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完满生活包括:自我保全、获得生活必需品、抚养教育子女、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生活、闲暇。)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涂尔干: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塑造社会我就是教育目的。”,第三节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现实依据:物质生产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绝对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起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教育目的

9、的规定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概要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首先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做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社会条件: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自由时间的增多;新产业兴起,劳动转换加速。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节 教育目的的内容及层级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 定性:指明性质,提示本质。 定向:凝练概括价值取向。 定位:确定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要求。 定点:对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第一层: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体现我国的用人制度

10、对教育产品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性质、知识、技能的要求。 第二层:学校培养目标,需“因校制宜”。 第三层:课程目标,微观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基础,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布鲁姆和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三大领域-认知、情感、技能 六个方面-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 加涅:五种能力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运动技能。,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本章内容提要: 人的本质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第一节 人的本质,“我是谁?”人类永恒追寻的问题之一,是最核心的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身在何处?欲往何去?) 人是

11、没有羽毛直立行走的动物(柏拉图) 人是理性的动物(笛卡尔) 人的符号的动物(卡西尔) ,第二节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指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这些因素包括家长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期望水平等方面。 社会发展状况: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受到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公民整体素质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教育因素教育的物质条件、教育制度、教育文化、教育者、受教育者。,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

12、了可能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环境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人的潜能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 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立国居民,教学为先。”学记“教育使人成其为人。”(裴斯泰洛奇)教育为什么这么重要?,教育的重要性,发展了人的什么:知识、技能、道德、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发展、培养“人性”,人性即人的本质特性(善、

13、理性、仁、义) 性善论:发展人的善根,使其成长完善; 性恶论:化性起伪,改造人的本性,使人变善,越变越好; 白板说(无善无恶论):教育引导人成为好人,控制和排除对人不好的影响。 有善有恶论:扬善抑恶。,教育与人的自由、幸福,教育使人获得生存的技能,使人具有自我解放的意识,给与人自我解放的能力,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教育何以能促进人的幸福幸福是个体生存和发展需要获得满足的客观状态,幸福感则是对幸福的体验,即个体对生存和发展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体验或者认知。主体需要的复杂性和幸福观的多元性导致幸福感不会是十全十美:有时起伏跌宕、“百感交集”;有时“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时会陶醉于小得,甚至沉

14、迷于病态虚幻,没有幸福却有幸福感。,教育何以能促进人的幸福,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全面满足人的生存好发展的需要。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最高水平的幸福,全面发展的教育必然能提升人的幸福。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活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P75页最后三行),热门提法: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以个体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即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促进人的现代化,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社会的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学生学知识,不是不要课堂不要教材。,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

15、个性发展,个性:个性具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和鲜明的个体差异性,表现为个体的信念、理想、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他学说) 人的个性发展的条件:人的个性发展的含义:就是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个性发展的三个心理内化:道德内化、知识内化和智力内化。,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本章内容提要: 教育与经济 教育与政治 教育与文化 教育与科技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其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第三,生产

16、力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最后,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首先,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A、科学包含在生产力中,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知识一种意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B、通过教育使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得以继承和发扬,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科学知识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