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理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388634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血液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血液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血液生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血液生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生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生理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血 液,血液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3.缓冲功能4.维持体温相对稳定5.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6.各种药物的载体,2,第一节 体液和内环境,一、体液的组成体液:人体内的水分及其中溶解的物质统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包括 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血浆、淋巴液、组织液。血浆占细胞外液的1/5。,3,体液分布示意图,4,二、内环境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是细胞具体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变化很小。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状态。内环境稳态是组织、器官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5,三、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1、及时运输组织细胞代谢产

2、生的热量、水分、CO2及其他代谢产物,并排出体外。2、血液中的酸碱物质可以缓冲代谢产生的酸,使pH保持相对稳定。,6,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一、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45%) 血小板(BPC)水(91%) 血液 蛋白质(7%):白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等。血 浆 脂质(1%):卵磷脂、胆固醇等。(55%) 糖类(0.1%):葡萄糖等。无机盐类(0.9%):Na+、K+ 、 Ca2+、Cl- 、HCO3-等。代谢产物:尿素、肌酐、尿酸等。,7,血液各成分的比积,8,二、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主要成分:水、低分子物质、蛋白质、O2等。血浆蛋白的主要

3、功能: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以白蛋白为主。2.运输作用3.防御功能4.营养作用5.缓冲作用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作用,9,三、血液的理化特性,1. 血液的比重全血:1.0501.060,与RBC数量关系大;血浆:1.0251.030,与血浆蛋白关系大;RBC:1.090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 2. RBC的悬浮稳定性指RBC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 沉的特性。RBC沉降率血沉:反映RBC的悬浮稳定性。男性: 3mm/第1h 女性: 10mm/第1h生理性增快:见于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及老人。病理性增快:见于风湿、严重组织损伤、肿瘤等。,10,3. 血液粘滞性:与RBC数及血浆

4、各成分的浓度有关。血液粘滞性过高,会使血压升高;器官组织的血 流量减少。 4. 血浆渗透压与红细胞的渗透脆性1)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主要由钠、氯离子形 成。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正常情况下,RBC内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RBC形态正常。 5. 血浆pH:正常 7.357.45,11,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1. 数量和形态400500万/L ,双凹圆盘状。2. 功能1)运输 O2 和 CO2:由血红蛋白(Hb)完成。2)缓冲功能3. 生成与破坏在骨髓生成,成熟后入血,寿命120天。4. RBC异常增多与贫血,12,

5、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1. 数量与分类400010000个/ L分5类:2. 生成与破坏主要在骨髓生成。此外,脾脏、淋巴结、胸腺可生成淋巴细胞。3. 功能1)吞噬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作用2)特异性免疫作用T 淋巴细胞细胞免疫B 淋巴细胞体液免疫,13,正常人白细胞分类与计数,名 称 直径(m) 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 1012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1015 35 嗜碱性粒细胞 810 0.51 淋巴细胞 712 2530 单核细胞 1420 7,14,三、血小板,1. 形态与数量1030万个/ L2. 功能1)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2)营养和支持作用3. 生成与

6、破坏,15,血细胞的起源与分布示意图,16,各种血细胞的形态,17,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与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从血管流出,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 出血时间用刺血针刺破耳垂或指尖,测出血的延续时间。正常人:13分钟。,18,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一、血型和红细胞凝集 血型:指 RBC 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RBC即凝集成簇,这种现象称。在补体的作用下,红细胞的凝集伴有溶血。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凝集原: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凝集原是存在于RBC膜上的一种糖蛋白。 凝集素:能与RBC膜上的

7、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 称为。它是一种-球蛋白。,19,二、红细胞血型,(一)ABO血型系统1. ABO血型的分型 血型 RBC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A A 抗BB B 抗AAB A、B 无O 无A、无B 抗A+抗BABO血型系统的抗体是天然的。不能通过胎盘。在同一个体的血清中,不含有它本身RBC抗原相对抗的抗体。,20,2. 血型的遗传学特征,控制ABO血型的基因有三个:A基因B基因O基因 隐性基因ABO血型遗传特征举例 :血型 父亲 A 母亲 B基因型 父亲 AO 母亲 BO子代基因型 AB、AO、BO、OO子代血型 AB、 A、 B、 O,显性基因,21,ABO血型系统抗原和抗体的关

8、系,遗传基因型 血型 抗原 抗体AA AO A A 抗BBB BO B B 抗AAB AB A及B 无OO O 无 抗A及抗B,22,(二)Rh血型,1. Rh血型的发现和分布Rh-Ag:首先在恒河猴(Rhesus Monkey)的RBC上发现的抗原。人的RBC上有Rh-Ag的称 Rh- 阳性(主要是D- Ag),没有Rh-Ag的称 Rh- 阴性。我国汉族人 Rh- 阳性者占99%,白族人Rh- 阳性者占85% ,苗族人Rh- 阳性者占87.7% 。,23,2. Rh血型的特点及其意义,1)Rh血型的抗体只有在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才产生,无天然的抗体。 Rh血型阴性的患者首次输入Rh 阳性血

9、无明显反应,当再次输入Rh 阳性血时,即可发生凝集反应。2) Rh系统的抗体分子小,能通过胎盘。 若母亲Rh 阴性,怀胎为 Rh 阳性,如果胎儿少量RBC或D抗原进入母体,通过免疫,母亲体内产生抗D- Ag 的抗体。当母亲再次怀 Rh 阳性胎儿,抗D抗体进入胎儿血液 胎儿的RBC凝集、溶血,严重者可以死亡。,24,三、输血,(一)血量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人相当于体重的7%8%。包括循环血量和贮存血量。血量要相对稳定,它是维持正常血压、保证全身组织得到充分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25,(二)输血的原则,1. 首先必须鉴定血型1)ABO血型相合2)需反复输血者和育龄妇女还应Rh血型相合。 2.

10、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要纠正:“O型血是万能给血者,AB型 血是万能受血者”的认识。,26,第五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的常见疾病,一、血液病的范围及其疾病是指原发于或主要发生于造血系统,并以血液学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习惯上称血液病。红细胞疾病血液病包括 白细胞疾病出血、凝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27,二、贫血概述,概念贫血是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浓度、RBC计数和RBC压积低于同龄、同性别正常人的最低值。贫血是由不同原因或疾病所致的一系列共同症状。 分类 (一)根据RBC的形态特点分类1、大细胞性贫血:RBC体积 ,Hb量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8,2、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色素型。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

11、,溶血性贫血等。,3、小细胞性贫血:低色素型。如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 (二)按病因和发病机理分类:1、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叶酸、维生素B12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3、红细胞破坏增多,如遗传性球形RBC增多症4、失血所致,如外伤、溃疡病、痔疮等,29,临床表现,1、软弱无力、疲乏、困倦; 2、皮肤、黏膜苍白; 3、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慌、气促、心动过速等; 4、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 5、消化系统表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胀等; ,30,治疗,1、首先应强调病因治疗 2、补充造血要素 3、刺激RBC生成的药物 4、免疫抑制剂

12、5、异基因骨髓移植 6、脾切除 7、输血 8、适当休息,31,三、白血病(leukemia), 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 特点 血液和骨髓中白细胞的质量和数量发生异常而成为白血病细胞。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异常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全身组织和器官,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发病情况 年发病率为2.76/10万。死亡率在男性居第6位,女性居第8位,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居第1位。,32,病因和发病机理,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病毒2、放射线3、化学因素4、遗传作用5、其他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1、贫血 3、感染2、出血 4、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33,治疗 原则: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1、化疗策略目的:尽快、尽可能彻底地杀灭白血病细胞,使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恢复,达到完全缓解。联合化疗:多个药物联合应用。疗程:一般710天,间歇2 3周,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2、支持疗法:防治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等。,34,3、骨髓移植:需在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的 基础上进行。,预后若不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经过现代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