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84397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生态环境保护的文献阅读报告文献信息:文献信息:沈清基 .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M. 上海 :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 52-55.曹胜亮 1 黄学里 2.城镇化进程与我国农村生态保护.中 南 财经 政 法 大 学 学 报 .2011 年第 4 期文献报告:文献报告:生态环境即是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 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是在一 定空间中共同栖居者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 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 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

2、时代的主题。 一一 水污染问题及其保护措施水污染问题及其保护措施水污染就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 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 象。大量工业废水无限制排除和农业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过量的肥料、 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 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将加重水质的污染,造成水 质净化难。垃圾渗出水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会增加水体中 之浮游物或溶解物 大量水域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必须要有及时且有效的解决 方法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 的环境, 研究该系统对维护

3、水域生态平衡,避免和减少水域生态灾害发生, 保障 国家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西江的开发建设在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 产生了影响保护区生态功能、占用或破坏水生生物关键生境、局部水域荒漠化 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西江开发建设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 题是否能妥善处理, 关系到西江黄金水道规划的顺利实施和流域可持续发展的 实现。保护水资源 要把节能降耗和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放在首位把水资源保护和 有效利用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将节能降耗和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放在首 位。要把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结合起来。二二 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的保护中国土地资源现状是各种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土地

4、资源占有量少,人 地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占总面积 53.8%的西部地区其年生产量只占全国总生产量的 9.5%,各光热水土资源分布 不平衡。并且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土地污染严重,则土 地资源的保护成为亟不可待的任务。 (1)增加土地资源可以进行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指将未直接利用的未利用地转变为直接利用的农用地或建设用地,也指提高已利用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过程。中国西北地区土地广袤,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 主, 本区虽然绝对数量多,但土层较薄,总体水平较差,需进行土地开发,农 用地开发是将未利用地开发为农用地或是对已利用农用

5、地的开发,前者称之为 开垦,后者即通常所指的中低产田改造。我国西部 12 个省区市的未利用地总 面积为 2.26 亿公顷,约是当地土地总面积的 33.5;全国其余省市区的未利 用地总面积则只约为 0.49 亿公顷,约占当地总面积 12。可见,我国西部大 开发中,未利用地的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缺乏,在 水资源供给与管理不足的条件下,西部土地的开发要十分谨慎。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调整产业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政策的调整应是由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像资源集约型的产业转化,在农业内部进行调整时,也应像土地集约利用性的 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方式转化,鼓励发展各种

6、土地节约型技术和项目。 (3)加强对土地资源质量保护,减少因质量下降而导致的资源流失 实行农地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量,减轻水土流失。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休耕就是将容易发生侵蚀的地区的耕地转化利用方式为林地,草地,或休耕, 用于更好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从长远看,通过土地保护政策,可以 维持和稳定粮食以及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三三 大气环境的保护大气环境的保护我国大气污染早已“走到世界的前列” ,1999 年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 个城市中我国就占了七个。由于大气污染类型多变,移动性强以及可预测性低, 造成大气污染的治理任重而道远。保护大气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1. 合理安排

7、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应结合城镇规划,全面考虑工业的 合理布局。 2. 加强绿化。植物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调节气候、阻挡、滤除和吸附灰 尘,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功能。 3. 加强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4. 控制燃煤污染。采用原煤脱硫技术, 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 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 冰等,但是目前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 5. 加强工艺措施。加强工艺过程。采取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毒性大的 原料。采取闭路循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除等。加强生产管理。防止一切可能 排放废气污染大气的情况发生。综合利用变废为

8、宝。例如电厂排出的大量煤 灰可制成水泥、砖等建筑材料。又可回收氮,制造氮肥等。 6.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电热厂和供热站,实行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尤其是将热电厂、供热站设在郊外,对于矮烟囱密集、冬天供暖的北方城市来 说,是消除烟尘的十分有效的措施。 7.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减少汽车废气排放。 8.烟囱除尘。烟气中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干法(以固体粉未或颗粒为吸收 剂)和湿法(以液体为吸收剂)两大类。 四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城市化是指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转化和城市自身扩大发展的过程。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生

9、态环 境问题有对城市化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够,城市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的 压力,人口膨胀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紧张 要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规划工作 在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规模时,要把环境保护作为考虑的重中之重,科 学的规划城市建设。根据城市所能承载的能力,合理的布局,对于基础设施的 建设要做到区域共享,合理有效地利用,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对生态环境的二 次破坏。此外,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尽量保证人与环境、资源三者的协 调发展。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因此政府应加强交通运输方面 的建设,减

10、少交通堵塞的现象。同时提高和改善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 场等设施的处理能力,减少城市污染。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 引入市场机制。如吸收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和 服务的专业化,有效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率。此外,环境保护不是先污染 后治理,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要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的监督力度, 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倡导绿色消费和生活 方式,节约用水,将垃圾分类回收等,从小事做起,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 城市的压力。 (3)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去的粗放型经营方式,

11、提倡集约型的循环经济模式。倡导绿色经济,鼓励清洁生产。其次,要确立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再次,劝导群众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浪 费性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倡导环保型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所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 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所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城市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 保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然而,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如何在今 后的城市规划中做好这一工作,还需要长足的探索和努力。五五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水污染严重,农业种植施用化肥和农药对农村环境

12、的破坏和污染。 (二)土壤污染严重,蔬菜中农药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农产品缺乏安全保障。 (三)农村生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垃圾向城郊和农村转移,对农村环境造成 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 二、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原因 (一)污染型产业由城市向农村快速转移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位于城区的污染排放企业搬迁至农村,污染源分 散,涉及面广,加大了环境监管的难度,并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产生隐患。有些 地方根本不考虑国家的环保政策,违法违规建设。由此对村民造成的危害是长 远的。 (二)农业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大量使用化肥已经引发全方位立体污染,使得农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难以逆转

13、,还导致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等现象。 (三)农村土地布局不合理:农村工业化是中国改革开放期间经济增长的主要推 动力。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 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 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一)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1、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治理。 2、在立法中应强调预防体系的健全,并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 3、在立法上应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确立公众参与制度,充分发挥公民个人、 NGO等环保组织以及社区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加到污染防治工作中来。 4、

14、建立污染整治基金制度、污染整治市场体系和环境污染风险责任保险制度, 促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整治向市场化发展。 (二)强化政府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1、政府应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健全有利于提高执法效能的 长效保护机制,用制度来监督环境。环保系统应该实行环境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追究制。 2、建立宏观综合决策机制,健全中央地方协商制度。 3、进行有效管理,促使环境外部性内在化。 (三)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农民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恢复发展绿肥生产和秸秆还田,鼓励施用农家肥, 减少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四)增强科技对生态环境管理的贡献:要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大力 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环保关键和适用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