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80861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心得六家子小学 吕志娟 新课程改革,就像一股春风吹入我们的校园,给我们带来一个明媚春天。 但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也发现了存在于老师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为了 使大家能领会新课程思想,迅速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意识转变,我在这里 浅谈几点在语文教学课程改革中的几点心得: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创设情境,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营造 融洽的有利于教学的心理氛围。用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象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 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当然,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比如, 实物演示、

2、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现场参与、小品表演、语言描述等均不失 为营造体验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 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 “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 时,语文教师在朗读时首先要酝酿好思想感情,不要泛泛的读,要尽量用低沉缓慢 的基调范读,读到小女孩见到种种幻想充满希望,表现喜悦、惊奇,语调稍快,进 入童话角色,然后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起学生对小 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贫富悬殊的旧社会的强烈不满。再例如教师在讲授长 征一课时,首先要一一介绍这首诗

3、的有关知识、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运用 长征的歌曲为背景音乐,以营造与诗词相同的磅礴壮美的气氛。再例如我由 此在讲解三国演义的片段时,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随 着刘欢那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很快唤起学生对电视剧三国演 义有关情节、场面的回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奠定了鉴赏的基调。学习 李白的静夜思时,我采用“月夜思故乡”的多媒体镜头并配以节奏舒缓、音调 低沉的乐曲来诱发学生对思乡情的体验。 二、教师要具备情感素质和教学艺术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 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自己学科的教师,他的学生 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

4、感情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 务,它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厚、敏锐的心。教师应做 到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爱自己的学生。只有热爱教学工作,心中才 会有发自内心的欢欣;只有真正爱学生,对学生才会有说不清的亲切和甜蜜的感 受:只有热爱所教学科,在讲授过程中才会充满愉悦。要有效地培养学生高尚的 情感,教师只有通过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学生,在对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能 力的同时,将自己对本学科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带给他们,以激起学生 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都会潜 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

5、养,把握住自己的情 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 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 学辅助手段。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 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反之,当教师绷着脸,或表情冷漠、或忧心忡 忡、或怒气冲冲、或神色恍惚、或烦燥不定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 氛紧张。前者会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新信息,而后者,学生则心理闭锁,阻碍新 信息的输入。这种情绪状态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课程的态度。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能带出情感热烈的学

6、 生。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三、让学生在诵读中增强情感体验 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的教 学手段,也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品词品句读是语文课激情明理进行 情感教育的特有手段和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依仗于朗朗诵 读,又少不了析词解句,两者缺一不可。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语言的美源于言 辞的准确、明晰与和谐。作品运用语言或描绘人物性格、思想,或展现大自然中 各种奇异现象,或描述山川的壮美因此,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 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其关键在于体味文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的朗诵又是一种 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产生美感,读时或慷慨激

7、昂,或深沉委婉,或兴奋愉悦,或悲 壮豪迈。诵读必先处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读者无不从中受到感染。例 如老师在讲授草地夜行时,鉴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 惯养,他们对长征时的艰苦生活缺乏了解,在他们的眼里草地不是荒芜人烟,而是 一碧千里,他们对红军的极度饥饿没有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先介绍课文背景,用 描述的口气简要地介绍草地沼泽多、没人烟的特点,以及红军当时干粮已经吃光,只 得吃树皮草根的艰苦情况,为学生进入情境渲染一定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己有 感情的诵读全文,让他们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茫茫的草海”、 “空着肚子”、 “拖着僵 硬的腿”、 “一步一挨”等词汇描绘的情景,孩子

8、们的想象展开了,小红军可爱的形象 浮现在孩子们眼前,他们的情感也被激发起来了。这样从感受形象出发,从中受 到感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形成情绪记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这种 情绪记忆“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感情和内心感受”,学生便会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 移默化的硬性。这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内容和词句,并产生爱和憎的,或 喜和恶的,或敬和鄙的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总之,语文是一门 极具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由语文课的本 质决定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以使学 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素养。 现代教育要

9、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生活要求有良好的情感,尤其是青少年 情感的荒漠化都呼唤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学科教材上,都 有着进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 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 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 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 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

10、直观学 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 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 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 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 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 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 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

11、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 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 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 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 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 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 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 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

12、尊严” ,变强调学 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 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 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 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 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 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 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 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

13、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七、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 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 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 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 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 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 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 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

14、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 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 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 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 做些必要指导。如:在学习了渡津门送别后,就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做这 样的作业:收集古代联“送别”的诗词曲赋文,作专题研究。使得他们必须去 查找有关“送别”类古诗词资料,这样他们既学到了与课文有关古代诗词曲赋 知识,又培养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其他学生,则只需要能做出课 文中的巩固性练习即可。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要求学生所做的看、听、说、读、背等软性作业因

15、 其检查难度大,学生也因其“软”而“欺软” 。理想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自觉而 又兴趣盎然地去听、说、读;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自由改编所学并上台表演来 鼓励学生主动交际、交流;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来使他们灵活运用课本中出现 的语言点并培养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八、民主的评价方式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 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 高。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抵触情绪,不利于营造良好 的语文学习氛围。因此,要使评价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起

16、学生的良好反响, 就应注意: 1、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评价 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的准备过程实际就是 学学会会学过程。如:在检查“复述课文”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 时间,可事先让他们把课文关键词、句准备好;回答时,允许他们看这些“纲 要信号” ,这样,学生就胸有成作,良好的心理状态更能使他们发挥出水平。 2、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使其主宰自己 例如 :在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可从教师作为主考官,学生接受 考核和考试,转变为学生自己充当评委给自己和同学评份,教师只是作为指导 者和观众;在进行“听写、默写”检查或“写作能力”考核时, ,可让学生间互 相批改打分,教师只是在学生评价后,有目的抽查几本,了解情况;在日常测 验时,教师甚至可采用“免监考”方式。教师的充分信任,必然会得到学生的 回报。这种民主的评价方式更会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并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 环境下充分地展现自己,发挥出应有水平。 3、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层次化 传统的评价标准是由教师制定,以教师的理解为主体,事实上,世界是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