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风湿常见病症用药选讲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5377451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44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风湿常见病症用药选讲_第1页
第1页 / 共447页
骨伤风湿常见病症用药选讲_第2页
第2页 / 共447页
骨伤风湿常见病症用药选讲_第3页
第3页 / 共447页
骨伤风湿常见病症用药选讲_第4页
第4页 / 共447页
骨伤风湿常见病症用药选讲_第5页
第5页 / 共4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伤风湿常见病症用药选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风湿常见病症用药选讲(4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伤风湿常见病证用药选讲讲授人:李 沛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一篇 骨伤病症(骨折、脱位、伤筋、骨关节疾病),一、中医骨伤病症范围1、骨折定义及范围:因暴力导致骨骼完整性及连续性受到破坏;包括人体四肢、脊柱、骨盆部位的损伤及合并症发生。,2、脱位定义及范围:因暴力导致人体关节结构(骨端关节面)受到破坏,出现关节功能失常;包括肩、肘、髋、膝、颞颌关节及胸锁、肩锁等关节。,3、骨病定义及范围:因外力、感染及先天性疾病等因素导致人体骨关节发生病变和功能障碍;包括骨关节感染、先天性骨关节疾病等。,4、筋伤定义及范围:因暴力导致人体筋的损伤,中医“筋”的范围包括人体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等。

2、,二、中医骨伤病症病因,1、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之邪、邪毒感染等; 2、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等;,三、中医骨伤病症诊断要点,1、外伤史:应因紧密结合患者病史。 2、骨折:一般表现-疼痛、肿胀、瘀斑、血肿、功能障碍; 特征表现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伤后分期早期23周、 中期48周、后期812周。,3、脱位:一般表现-疼痛、肿胀、瘀斑、血肿、功能障碍; 特征表现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伤后分期早期23周、中期46周、后期68周,特征表现急性期、慢性期; 伤后分期早期12周、中期34周、后期56周 4、筋伤:一般表现-疼痛、肿胀、瘀斑、血肿、

3、功能障碍;,5、骨病:疼痛、肿胀、肿块、压痛、窦道、溃疡、病理性骨折、功能障碍;或伴有全身症状,或整个症状不明显,临床分期各异。,6、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的基本要求; CT检查的病症选择; MRI检查的病症选择;,四、中医骨伤病症治疗原则,1总原则 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 筋骨并重:骨关节与软组织并重 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 医患合作:医生治疗与患者合作,2骨折、脱位、伤筋内治法:,三期分治 早期: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凉血法、补气摄血法; 中期:和营止痛法、接骨续损法、舒筋活络法; 后期:补益气血法、补养脾胃法、补肝益肾法、温经通络法。,3骨病内治法: 解毒法(清热解毒法

4、、温阳解毒法、疏泄解毒法、活血解毒法) 散结法(行气活血法、祛痰散结法) 通络法(祛邪通络法、疏筋解痉法) 内托法 补养法,4外治法 敷贴药:药膏、膏药、药散三类; 搽擦药:酒剂、油膏与油剂 熏洗湿敷药:热敷熏洗、湿敷洗涤二类; 热熨药:坎离砂、熨药,骨伤风湿病症常用药物,1.行气活血药:木香、香附、元胡、姜黄、郁金、合欢皮、桃仁、赤芍、丹参、川芎、乳香、没药、鸡血藤、苏木、穿山甲、三七、刘寄奴、三棱、莪朮、泽兰、牛膝、蒲黄、五灵脂、虫、水蛭、虻虫、蜈蚣。,2.清热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玄参、黄连、黄柏、栀子、犀角、生地黄、牡丹皮、羚羊角、虎杖、儿茶、地龙、大黄、芒硝、番泻叶。,3.止血药:

5、血余炭、花蕊石、仙鹤草、茜草。 4.开窍安神药:麝香、冰片、樟脑、朱砂、珍珠、琥珀。,5.祛风寒湿药 桂枝、细辛、白芷、防风、桑枝、独活、羌活、威灵仙、千年健、臭梧桐、秦艽、豨签草、徐长卿、松节、木瓜、络石藤、海风藤、海桐皮、寻骨风、白花蛇、丝瓜络、蚕砂、苍术、防己、车前子、薏苡仁、萆薢、附子、乌头、马钱子、艾叶。,6.息风软坚药:天麻、钩藤、刺蒺藜、半夏、海藻、昆布、石菖蒲、天南星、皂角刺. 7.强筋壮骨药:骨碎补、自然铜、桑寄生、补骨脂、五加皮.,8.补虚药:杜仲、续断、龟板、狗脊、鳖甲、黄芪、党参、白朮、当归、白芍、阿胶、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淫羊藿、鹿角、山茱萸、巴戟天、甘草。,骨伤

6、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一、攻下逐瘀剂 1、大成汤 2、伤科承气汤 3、桃核承气汤 4、鸡鸣散 5、复元活血汤 6、抵当汤 7、血肿解汤,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二、行气活血汤 1、柴胡疏肝汤2、顺气活血汤 3、血府逐瘀汤4、复元通气散 5、加味乌药汤6、十三味总方 7、加减香附旋覆花汤,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三、通窍开闭剂 1、安宫牛黄丸 2、紫雪丹 3、至宝丹 4、苏合香丸 5、黎洞丸 6、三黄宝蜡丸 7、夺命丹 8、苏气汤,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四、清热解毒剂 1、仙方活命饮 2、五味消毒饮 3、黄连解毒汤 4、五神汤 5、清营汤 6、犀角地黄汤 7、龙胆泻肝汤,

7、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五、凉血止血剂 1、加味犀角地黄汤 2、凉血地黄仙鹤草汤 3、四生丸(汤) 4、十灰散,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六、和营止痛剂 1、和营止痛汤 2、定痛和血汤 3、和营通气散 4、活血止痛汤 5、正骨紫金丹 6、活络效灵丹 7、和血定痛九,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七、接骨续筋剂 1、接骨丹 2、接骨紫金丹 3、新伤续断汤 4、续骨活血汤 5、八厘散,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八、舒筋活络剂 1、舒筋活血汤 2、活血舒筋汤 3、舒筋汤,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九、补气养血剂 1、四物汤 2、四君子汤 3、八珍汤 4、加味益气丸 5、和营养卫汤

8、6、人参养荣汤 7、生血补防汤 8、大力丸,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十、补养脾胃剂 1、参苓白术散 2、健脾养胃汤 3、健脾除湿汤 4、人参健脾丸 5、加味归脾汤,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十一、补益肝肾剂 1、生血补胜汤 2、补肾壮筋汤 3、壮筋养血汤 4、健步虎潜丸 5、补肾活血汤 6、壮筋续骨丹 7、补筋丸,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内服),十二、温经通络剂 1、黄芪桂枝五物汤 2、麻桂温经汤 3、乌头汤 4、大活络丹 5、小活络丹 6、蠲痹汤,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外用),一、消瘀退肿止痛剂 1、海桐皮汤 2、五加皮汤 3、消肿化瘀散 4、消瘀止痛药膏 5、定痛膏,骨伤风湿病症常

9、用方剂(外用),二、止血剂 1、如圣金刀散2、桃花散3、花蕊石散 三、清热解毒剂 1、如意金黄散(膏)2、玉露散 (膏)3、双柏散(膏)4、四黄散二青散,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外用),四、拔毒祛腐剂 1、太乙膏2、红升丹3、白降丹 4、三品一条枪 5、千锤膏 五、生肌收口剂 1、八宝丹 2、象皮膏 3、生肌散 4、生肌玉红膏,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外用),六、舒筋活络剂 1、上肢损伤洗方 2、下肢损伤洗方3、舒筋活络药4、八仙逍遥散5、三色敷药 七、接骨续筋剂 1、接骨续筋药膏2、接骨膏3、驳骨散,骨伤风湿病症常用方剂(外用),八、温经通络剂 1、温经通络膏 2、腾药 3、熨风散 4、万灵膏

10、5、桂麝散 6、坎离砂,骨伤风湿病症常用中成药,11、蠲痹丸12、天麻丸13、虎骨木瓜丸14、健步虎潜丸15、疏风定痛丸16、抗骨质增生片17、跌打丸18、颈复康冲剂19、抗骨质增生丸20、骨刺片,骨伤风湿病症常用中成药,21、参桂再造丸22、尪痹冲剂 23、强力天麻杜仲丸24、骨刺片 25、壮骨关节丸26、追风透骨 27、舒筋活血片28、舒筋活络丸 29、丁公藤注射液30、夏天无注射液,骨伤风湿病症常用中成药,31、徐长卿注射液 32、复方当归注射液 33、木瓜酒34、广州驱风三蛇酒 35、郭公酒36、骨刺消痛液 37、宝珍膏38、伤湿止痛膏 39、关节镇痛膏40、伤痛舒,五、治疗用药及应用

11、,1、常用骨伤疾病治疗药物(30味) 当归、芍药、没药、乳香、地黄、川芎、甘草、白芷、桂枝、大黄、红花、桃仁、骨碎补、自然铜、附子、川乌、人参、血竭、木香、续断、草乌、陈皮、羌活、三七、茯苓、丹皮、牛膝、南星、白朮。,早期当归、桃仁、乌药、牛膝、川芎、赤芍、红花、丁香、泽兰(通经活血丸)大黄、桃仁、归尾(鸡鸣散)大黄、桃仁、桂枝、甘草、芒硝(桃仁承气汤)大黄、当归、红花、陈皮、甘草、芒硝、厚朴、枳壳、苏木(大成汤),中期乳香、没药、自然铜、骨碎补、大黄、血竭、当归、土元、硼砂(接骨紫金丹) 当归、赤芍、白芍、川芎、生地、续断、骨碎补、红花、陈皮、独活、杜仲、五加皮、桑枝(和营续骨汤) 血竭、骨

12、碎补、自然铜、乳香、没药、麝香、桃仁、大黄、三七、赤芍、红花等(接骨丹),当归、赤芍、生地、红花、乳香、没药、骨碎补、自然铜等(续骨活血汤),后期人参(独参汤) 人参、茯苓、白朮、甘草(四君子汤) 当归、地黄、芍药、川芎(四物汤) 四君子加四物汤(八珍汤) 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十全大补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续断、骨碎补、桂枝、三七、自然铜、黄芪、虎骨、杜仲等(壮筋补骨丸),黄芪、白朮、当归、熟地、续断、骨碎补、红花、陈皮、茯苓、党参、狗脊、鹿角等(坚骨壮筋汤) 党参、黄芪、白朮、木香、甘草、当归、桂圆等(归脾汤) 黄芪、白朮、甘草、当归、陈皮、党参等(补中益气汤),2、运用止痛药应定性

13、定位,定性:活血止痛当归、三七、乳香、没药、郁金;行气止痛川芎、元胡;散寒止痛藁本、附子、细辛;袪风止痛白芷、防风、细辛、川芎、白僵蚕;胜湿止痛羌活、苍耳子;凉血止痛赤芍;敛阴止痛白芍;开窍止痛麝香;通络止痛全蝎、蜈蚣等;,定位:头痛后脑太阳羌活、防风;头痛前额、眉棱阳明葛根、白芷;头痛两侧少阳柴胡、黄芩;头痛颠顶厥阴藁本、吴茱萸;颈项痛羌活、葛根;,肩臂痛桑枝、姜黄;上肢痛羌活;下肢痛独活、木瓜;胸痛瓜蒌、薤白;胃脘痛草豆蔻、砂仁;腹痛白芍;胁痛川楝子、青皮;睾丸痛荔枝枝、橘核;背脊痛桂枝;腰痛续断、怀牛膝;尾骶痛威灵仙;,3、活血化瘀方药临床应用,活血扶正类:丹参、当归、鸡血藤、何首乌、黄

14、芪、刺五加;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 活血行瘀类: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王不留行、苏木、刘寄奴、自然铜;桃核承气汤、抵挡汤、大黄牡丹皮汤、复元活血汤;,活血行气类:川芎、乳香、没药、五灵脂、元胡、郁金、姜黄、降香、月季花、薤白;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金铃子散; 活血通络类:威灵仙、海风藤、路路通、丝瓜络、天仙藤、桑寄生、续断、地龙、全虫、蜈蚣、麻黄;,活血清热类:丹皮、赤芍、大黄、栀子、虎杖、茵陈、甘草、葛根、菊花;犀角地黄汤、千金韦茎汤、四妙勇安汤;仙方活命饮;,活血止血类:三七、蒲黄、大蓟、小蓟、茜草、血竭、藕节、花蕊石、骨碎补、荆芥;七厘散、十灰散; 活血消癥类:三棱

15、、莪术、穿山甲、皂角刺、山楂、蛰虫、水蛭、斑蝥、麝香;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温经活血类:通窍活血汤、少腹逐瘀汤; 活血止痛类: 失笑散; 活血利水类:当归芍药散; 活血祛风类:身痛逐瘀汤。,4、致瘀药应用,定义:致瘀药是指具有使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或释放功能亢进,促使血栓形成,使血液循环瘀致而使血液有“浓、粘、凝、聚”倾向的药物。,药物简介: 荆芥:荆芥炭能使出血时间缩短; 菊花:缩短凝血时间; 升麻:生药、炒炭可缩短凝血时间; 侧柏叶、陈皮:缩短出、凝血时间; 玉米须:含维生素K,加速血液凝固; 阿胶:促进造血功能,加速红细胞、HB生成,升高WBC;,赤石脂、乌药:促进凝固; 艾叶: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 小蓟: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 大蓟、地榆: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缩短出血时间,槐花:降低血管通透性,缩短出血时间,炒炭后更显著; 苎麻根:促进血凝,缩短血凝时间; 荠菜:缩短出凝血时间; 白茅花:降低血管通透性,缩短出凝血时间;,地黄:缩短凝血时间; 龙骨:促进血凝,降低血管通透性; 紫珠:毛细血管有收缩作用; 仙鹤草:有收缩血管,加速凝血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