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68778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基础积累( 3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要塞(sai)泡哮 (po )翘首(qio)B 颁奖(bn)潇洒(s)澎湃 (bi )C.渍退(ku)默契(q)娴熟(xin)D.歼灭(qin)镌刻(jun)凜冽(l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A.泄气 督战 眼花嘹乱 悄然不惊B.遗嘱 屏息敛声 从容不迫 逝世c 建树 无怨无悔 振耳欲聋 由衷D.安慰 如梦初醒 仲裁 惮精竭虑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括号前的横线上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

2、 已歼灭及 _ (击溃 击退)一切抵抗之敌,_(占据 占领)扬 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摧毁了敌人的防线。B,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 的口粮。D.千人合唱爱国歌曲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 全民阅读由“倡导”到“大力推动”,表明政府对全民阅读越来越重视。B,通过主题班会的教育,使大家明白了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后果及处理措施。C.这部纪录片以高有草根气息的语调,讲述了“泥土里”

3、的中国饮食文化。D,央视最新播出的朗读者中,倪萍朗读了一段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多年来一直陪伴,支持她的观众。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毛泽东同志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互穿插,相得益彰。B.通讯的表现手法是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C.我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均为消息。D.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强调“用事实说话”,但实际上,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对读者产生影响。7.阅读下面的新闻,为其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3 分)中新社上海 8 月 13 日电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

4、海市台联顾问石四箴、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秘书长方守仁 13 日分别在沪向淞沪会战纪念地宝山 区政府捐赠抗战历史重要文物。当天,石四箴捐赠的是其父石湘涛(石决明)所著的抗战著作假使日本受 了经济封锁的影印件,以及石湘涛工作时所用打字机。方守仁则代表台湾抗 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捐赠了一幅“侵华日军罪证一一中支方面日支两军态势要 图(1937)”。石四箴的父亲石湘涛祖籍福建泉州,1909 年出生于台湾的台南,抗日战争 爆发后来到上海。1937 年,石湘涛参与由夏衍担任主编的“抗战丛书”的编写, 作为经济领域学者,石湘涛遂著成此书石四箴说珍藏了几十年的文物资料饱合了自己深深的感情,希望父辈们的 精神能

5、够被后辈代代继承下去。_8、班级开展“诵读经典润泽心灵”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 参与解决。(9 分)(1)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3 分)_(2)班长文峰为本次活动写了一段开场白,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6 分)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A真正的 读者就是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B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 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A句有语病,修改意见_ (B句有语病,可在“_”后面加上“_二阅读理解(60 分)(一)( 16 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6、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9.概括这一部分文字的内容。(4 分)_10.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 无斗志,纷纷溃退。”句中的“经

7、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 “败退”? 为什么?(4 分)11.为什么“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4 分)12.选文主要抓住“另一方面.都很泄气”来议论,其意义是什么?(4 分)二 平昌环境适合冬季运动 韩国欲借冬奥会振兴经济 (21 分)本报讯(记者文力)索契冬奥会落下帷幕,下届冬奥会将于 018 年在韩国平 昌市举行。平昌属于韩国江原道。位于首尔以东 180 公里处,人口不足 5 万, 是韩国著名的度假山城。这座小县城凭借韩国人“不屈的斗志”,连续 12 年 3 次申办,终于于 2011 年 7 月成功赢得 2018 年第 23 届冬奥会的举办权。这也将 是亚

8、洲第 3 次举办冬奥会,前两次分别于 1972 年和 1998 年在日本札幌和长野 举行。平昌冬奥会将于 2018 年 2 月 9 日至 25 日在平昌和江陵一带的 13 个场 馆举行,为期 16 天,残奥会将于同年 3 月 9 日至 18 日举行。平昌自然环境优 美怡人。特别适合冬季运动。其城市口号是“快乐 700”,因为平昌市的平均海 拔为 700 米左右,据说海拔 700 米左右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高度。当地政府计 划将江原道指定为奥运特区,努力将平昌打造成东北亚的休闲度假地。更为重要的是,韩国欲借冬奥政应提振国家经济,韩国人均 GDP 最近 10 年始终徘徊在 2 万美元左右,难有突破,

9、有学者称“2 万美元陷辨”。韩国希望借 平昌冬奥会全面推动韩国经济再上一层楼。平昌奥组委主席金正亨介绍,平昌 冬奧会总预算为 90 亿美元。其中赛事组织运行预算约 20 亿美元,非奥组委花 销约 70 亿美元,涵盖私人投资兴建比赛场馆、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开支,并包 括 40 亿美元的高速铁路修建成本。“我们的承办费用比很多人预期的要低, 因为平昌原本就拥有大量基础设施。”金企正亨说。据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的报告,举办冬奥会将給韩国经济带来 21.1 万亿 韩元(约合 187 亿美元)的收益,后续 10 年效益可达 43.8 万亿韩元(约合 389 亿 美元)。(摘自吉林日报13、这则消息的导语是

10、什么? (4 分)14、结合全文,说说平昌赢得 2 18 年冬奥会举办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分)15、平昌的城市口号“快乐 700”有怎样的含义!(4 分)16、文章引用金正亨的话,说明了什么? (4 分)17、北京将联合张家口攀办 2 22 年冬奥会结合这篇消息,你能够向决策者提 哪些建议呢? (5 分)三 三峡 ( 23 分)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

11、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8、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恩。(5 分)(1)略无阙处 略无: (2)不见曦月 曦:(3)回清倒影 清:(4)素湍绿潭 湍:(5)空谷传响 响: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0、文中分别写出了三峡的山和水的什么特点? (4 分)21、文末引用渔者的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声泪治裳”有什么作用? (5 分)2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分)三、写作( 555 分)19 人的生,总有一些

12、记忆值得珍成,总有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请以“值得_”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55 分)提示与要求(1)诸根据所写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3)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格、认识(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日抄装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顺别人的文章,否阿会影响保的支境(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卡一、基础知识:(30 分)(1-7 每题 3 分,8 题 9 分)1234567、_8、(1.)_(2) _“_”后面加“_”2、阅读理解(60 分)一 (16 分 每题 4 分)9、(4 分)_10、(4 分)_11、(4 分)_12、(4 分)_二(21 分 )13、 (4 分)_14、 (4 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