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并发症及处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364759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透并发症及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血透并发症及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血透并发症及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血透并发症及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血透并发症及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透并发症及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透并发症及处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透并发症及处理,(一)透析中低血压 (二) 肌肉痉挛 (三) 恶心和呕吐 (四) 头痛 (五) 胸痛和背痛 (六) 皮肤搔痒 (七) 失衡综合症 (八) 透析器反应,(九) 心律失常 (十) 溶血 (十一)空气栓塞 (十二) 发热 (十三)透析器破膜 (十四) 体外循环凝 血,透析中低血压,主要原因,: (1) 容量相关性因素:包括超滤速度过快,干体重过低、透析机超滤故障或透析液钠浓度偏低等。 (2) 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包括透析液温度较高、透前应用降压药物、透析中进食、中重度贫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及采用醋酸盐透析者。 (3) 心脏病 , 各种心脏病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全或

2、心律失常 , 引起机体有效血容量不足 , 在透析中更容易导致低血压。,(4) 全身状态不良 , 如发热、出汗、睡眠不足 , 机体消耗较大或饮食摄入不足 , 也可引起低血压。 (5) 贫血 , 如肾性贫血 , 全身缺血 , 心肌缺氧 , 心功能降低 , 心肌收缩力下降 , 血压下降。 临床表现 (1) 头晕目眩,视物昏花或有黑蒙 , 心悸,脉数,哈欠连连等症状。 (2) 颜面苍白,大汗,额头冷汗,恶心呕吐,腹痛,胸痛,抽撞甚至意识丧失,措施处理。 (1) 采取头低位。 (2) 停止超滤。 (3) 补充生理盐水100ml,或20%甘露醇、或白蛋白溶液等。 (4) 上述处理后,如血压好转,则逐步恢复

3、超滤;如血压无好转,应再次予以补充生理盐水等扩容治疗,减慢血流速度,如上述处理后血压仍快速降低,则需应用升压药物治疗必要时考虑生理盐水回血,停止血透。,处理措施 1. 因除水等所致的血容量减少 (1) 快速补液,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0300mL 。 (2) 减慢或停止超滤,减慢血流量。 (3) 除水过程中给予胶体液,如白蛋白或输血,还可给予高渗晶体液 , 如 10%NaCI2OmL 或 50% 葡萄糖 100mL (4) 重新设定除水量及目标体重。,2. 血浆渗透压降低 (1)血透和单纯超滤(ECUM)交替进行。 (2) 血液透析滤过,或血液滤过。 ( 3) 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持续给予高渗液

4、,如 10%NaCl 51OmL /h 间断静脉输入高渗液,如50% 葡萄糖 60-100 mL,或采用高钠透析液。 (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补充白蛋白,3. 血管反应性低下 (1)给予升压药持续静脉点滴,例如 :0.9% 盐水500mL+去甲肾上腺素1mg (2)采用低温透析疗法(透析液温度约35 ) 4.心功能低下 (1)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2药物治疗如洋地黄制剂,受体兴奋剂,3、预防 (1)对于容量相关因素导致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限制透析间期钠盐和水的摄入量,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5%;重新评估干体重;适当延长每次透析时间(如每次透析延长3min)等。 (2)与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5、的透析低血压患者,应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如改为透析后用药;避免透析中进食;采用低温透析或梯度钠浓度透析液进行透析。透析过程中给予高渗液,如 10%NaCL、50% 葡萄糖或给予胶体液,如白蛋白血浆等。,(4)心脏因素导致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可能的诱因。 (5)有条件时可应用容量监测装置对患者进行透析中血容量监测,避免超滤速度过快。 (6)如透析中低血压反复出现,而上述方法无效,可考虑改变透析方式, 如采用单纯超滤、序贯透析和血液滤过,或改为腹膜透析,(二) 肌肉痉挛,血透过程中患者出现肌肉痉挛主要以肢体痉挛为主,下肢肌肉痉挛多见,亦有腹部肌肉、胸部肌肉痉挛。因肌肉痉挛时伴有疼痛,又称

6、痛性痉挛 多出现在每次透析的中后期。一旦出现应首先寻找诱因,然后根据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并在以后的透析中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发作。,1、寻找诱因是处理的关键。透析中低血压、低血容量、超滤速度过快及应用低钠透析液治疗等导致肌肉血流灌注降低是引起透析中肌肉痉挛最常见的原因;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也可引起肌肉痉挛,如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等。 2、治疗根据诱发原因酌情采取措施,可快速输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100ml,可酌情重复)、高渗葡萄糖溶液或甘露醇溶液,对痉挛肌肉进行外力挤压按摩也有一定疗效。,3、预防针对可能的诱发因素,采取措施。 (1) 防止透析低血压发生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

7、每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 (2) 适当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采用高钠透析或序贯钠浓度透析。但应注意患者血压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 (3) 积极纠正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和低 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4) 鼓励患者加强肌肉锻炼。,(三) 恶心和呕吐,1、积极寻找原因常见原因有透析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器反应、糖尿病导致的胃轻瘫、高血压脑病或电解质成份异常(如高钠、高钙)等。 2、处理 (1)对低血压导致者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在针对病因处理基础上采取对症处理,如应用止剂。 (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避免发生误吸事件,尤其是神智欠清者。(4)若因透析液中毒所致,停止血透。 同时除

8、外消化道疾患,(四) 头痛,1、积极寻找原因:常见原因有透析失衡综合征、严重高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对于长期饮用咖啡者,由于透析中咖啡血浓度降低,也可出现头痛表现。 2、治疗 (1)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2)如无脑血管意外等颅内器质性病变,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对症治疗。 3、预防针对诱因采取适当措施是预防关键(如:血透开始时减慢血流量,采用碳酸氢盐透析 )。也包括应用低钠透析,避免透析中高血压发生,规律透析等;其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五) 胸痛和背痛,1、积极寻找原因常见原因是心绞痛(心肌缺血),其它原因还有透析 中溶血、低血压、空气栓塞、透析失衡综合征、心包炎、胸膜炎等。

9、 2、治疗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治疗。 3、预防应针对胸背疼痛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血压升高,血透中血压升高,多见于青年人,具体原因如下(血透中由于使用抗凝剂应注意发生脑出血、眼底出血、鼻出血等并发症 ),( 二 ) 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耳鸣,胸部不适,胸闷憋气、心悸,视物模糊等。 颜面潮红。 呼吸急促困难。 心绞痛 , 肺水肿,意识障碍等。,( 三 ) 预防措施及紧急处理 1.透析间期避免水盐摄入过多。 2.镇静,可予安定10mg 3.给予降压药心痛定 1015mg 舌下含服 15min不缓解可以再给予同等剂量或开博通 12.525mg 4.症状显著时( 高肾素型)减慢除水量,降低

10、血流量。 5.透析结束时收缩压 24kPa 180mmHg) 以上时,半小时后复测血压,若仍高时给予降压药,( 一 ) 主要原因 1.透析间期水分和盐分控制不良,摄人过多,使循环血液量增加,血压升高 2.高肾素患者,肾素分泌过多,透析时由于除水,肾血流量减少,肾素分泌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醒固酣系统,尤其是血管紧张素I转为血管紧张素II,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3.由于透析中纳浓度高,透析时通过弥散使血销升高,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间隙水分进入血管内,血压升高 4.精神因素,如兴奋、焦虑、愤怒,致使血压上升。,(六) 皮肤搔痒,是透析患者常见不适症状,有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透

11、析治疗会促发或加重症状。 1、寻找可能原因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尿毒症本身毒素堆积、汗腺功能萎缩,出汗减少,钙代谢异常,钙在皮肤沉着有关。其中透析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瘙痒需要考虑与透析器反应等变态反应有关。一些药物或肝病也可诱发皮肤瘙痒。 2、治疗可采取适当的对症处理措施,包括应用抗组胺药物、外用含镇痛剂的皮肤润滑油等。 3、预防针对可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加强透析及血液滤过,控制患者血清钙、磷和PTH 适当水平,避免应用一些可能会引起瘙痒的药物,避免应用对皮肤刺激大的清洁剂,应用一些保湿护肤品以保持皮肤湿度,衣服尽量选用全棉制品等。,(七) 失衡综合症,是指发生于透析中

12、或透析后早期,以脑电图异常及全身和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组病症,轻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躁动,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病因发病机制是由于血液透析快速清除溶质,导致患者血液溶质 浓度快速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液和脑组织液渗透压差增大,水向脑组织转移,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颅内pH 改变。失衡综合征可以发生在任何一次透析过程中,但多见于首次透析、透前血肌酐和血尿素很高、快速清除毒素(如高效透析)等情况,临床表现轻者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升高。重者短时间视力模糊或视物不清,肌肉痊孪或扑翼样震颤,定向力减弱,嗜睡危重者全身痉挛,意识障碍,昏迷,癫痫样大发作 , 甚至危及生命。大

13、多数失衡综合征患者可以缓解,最迟透析结束后 24h 内症状消失,不留有后遗症是其特征之一。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波。,2、治疗 (1) 轻者仅需减慢血流速度,以减少溶质清除,减轻血浆渗透压和pH 过度变化。对伴肌肉痉挛者可同时输注高张盐水或高渗葡萄糖,并予相应对症处理。如经上述处理仍无缓解,则提前终止透析。 (2) 重者(出现抽搐、意识障碍和昏迷)建议立即终止透析,并作出鉴别诊断,排除脑血管意外,同时予输注甘露醇。之后根据治疗反应予其它相应处理。透析失衡综合征引起的昏迷一般于24 小时内好转。,3、预防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是避免发生透析失衡综合症的关键。 (1) 首次透析患者:避免短时间内快

14、速清除大量溶质。首次透析血清尿素氮下降控制在30%40%以内。建议采用低效透析方法,包括减慢血流速度、缩短每次透析时间(每次透析时间控制在23 小时内)、应用面积小的透析器等。 (2) 维持性透析患者:采用钠浓度曲线透析液序贯透析可降低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另外,规律和充分透析,增加透析频率、缩短每次透析时间等对预防有益。,(八) 透析器反应 既往又名“首次使用综合征”,但也见于透析器复用患者。临床分为两类: A 型反应(过敏反应型)和B 型反应。其防治程序分别如下。 1、A 型透析器反应主要发病机制为快速的变态反应,常于透析开始 后5min 内发生,少数迟至透析开始后30min。发病率不到5

15、次/10000 透析例次。 依据反应轻重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咳嗽、喷嚏、流清涕、腹痛、腹泻, 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一旦考虑A 型透析器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 施,并寻找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1) 紧急处理 1) 立即停止透析,夹闭血路管,丢弃管路和透析器中血液。 2) 予抗组胺药、激素或肾上腺素药物治疗。 3) 如出现呼吸循环障碍,立即予心脏呼吸支持治疗。 (2) 明确病因主要是患者对与血液接触的体外循环管路、透析膜等 物质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透析膜材料、管路和透析器的消毒剂(如环氧乙烷)、透析器复用的消毒液、透析液受污染、肝素过敏等。另外,有

16、过敏病史及高嗜酸细胞血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应用者,也易出现A 型反应。 (3) 预防措施依据可能的诱因,采取相应措施。 1) 透析前充分冲洗透析器和管路。 2) 选用蒸汽或射线消毒透析器和管路。 3) 进行透析器复用。 4) 对于高危人群可于透前应用抗组胺药物,并停用ACEI。,2、B 型反应常于透析开始后2060min 出现,发病率为35 次/100 透析例次。其发作程度常较轻,多表现为胸痛和背痛。其诊疗过程如下。 (1) 明确病因透析中出现胸痛和背痛,首先应排除心脏等器质性疾 病,如心绞痛、心包炎等。如排除后考虑B 型透析器反应,则应寻找可能的诱因。B 型反应多认为是补体

17、激活所致,与应用新的透析器及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 器有关。 (2) 处理B 型透析器反应多较轻,予鼻导管吸氧及对症处理即可, 常不需终止透析。 (3) 预防采用透析器复用及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预防部分,(九) 心律失常,多数无症状。其诊疗程序如下: 1、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2、找到并纠正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有血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 或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酸碱失衡如酸中毒,心脏器质性疾病等。 3、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复律对于有症状或一些特殊类型心 律失常如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用时需考虑肾衰竭导致的药物蓄积。建议在有经验的心脏科医生指导下应用。 4、严重者需安装起搏器对于重度心动过缓及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者 可安装起搏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