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传染病学课件伤寒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61681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传染病学课件伤寒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医学传染病学课件伤寒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医学传染病学课件伤寒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医学传染病学课件伤寒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医学传染病学课件伤寒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传染病学课件伤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传染病学课件伤寒(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主讲: 龙 尧 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沙门菌感染 伤 寒 P156 (Typhoid fever),2,概述 Introduction,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理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3,中医、西医对伤寒的命名,西医:伤寒 ( typhoid fever, “肠热症”、“肠 伤寒”) 中医: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感染性疾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而发的疾病。 西医的“伤寒”属中医“湿温”的范畴。,4,病

2、原学,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组, G,有鞭毛 主要致病物质:内毒素 抗原结构(O、H、Vi ) 培养条件:碱性(胆汁)培养基生长良好,5,伤寒沙门菌的电镜观察,6,主要抗原有: (1)菌体“0”抗原诱生相应 “O”抗体 (2)鞭毛“H”抗原诱生相应 “H”抗体 (3)表面“Vi”抗原诱生相应 “Vi”抗体,病原学,7,8,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情况,病人与带菌者(潜伏期开始不久则排菌,病后24周达高峰)。慢性带菌者(带菌3个月)作为传染源意义更大! 伤寒玛丽的故事,9,慢性带菌者“伤寒玛丽”,Mary mallon(玛丽梅伦),1869年生于爱尔兰,15岁时移民美国。起初

3、当女佣。后来转行当厨师,由她引起至少10次伤寒的暴发。她以“伤寒玛丽” 名留美国医学史。,当时美国纽约美国人报报道“伤寒玛丽”的插图,10,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情况,粪-口途径(水污染是暴发流行的主因) “5F” routes: feces, fingers, fly, food, fomite,11,流行病学,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流行情况,普遍易感 病后有较稳固免疫力 与副伤寒无交叉免疫。,世界性发生,热带亚热带多发,夏秋季多发,青壮年多发。,12,发病机理及病理,发病机理简述 内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 病理特点 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联系。,内毒素是重要

4、的致病因素(外源性致热源),通过刺激单核-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而引起持续发热。,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最具特征的病变部位: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13,发病机制(Pathogenesis),伤寒杆菌 全身脏器中细菌繁殖 小肠 排菌口 (肝、脾、骨髓、胆囊)胃、小肠 穿过肠粘膜 穿过肠粘膜 感染性胆汁肠壁淋巴组织 随血流 经肝、 胆经胸导管 进入 肠道淋巴组织溃疡愈合 血 流 血 流 使原已致敏的淋巴 (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释放 组织产生严重反应内毒素出现症状)无症状 初期 极期(潜伏期) (髓样肿胀期)(坏死、溃疡形成) 第1周 第23周,14

5、,15,16,临床表现,潜伏期 典型伤寒的4期经过: 一、初期(第1周) 二、极期(第23周) 三、缓解期(第4周) 四、恢复期(第5周),一般为1014d,潜伏期长短与感染菌量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17,临床表现,潜伏期 典型伤寒的4期经过: 一、初期(第1周) 二、极期(第23周) 三、缓解期(第4周) 四、恢复期(第5周),缓慢起病,畏寒发热,体温阶梯上升,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全身不适、酸痛、乏力,57d体温达到3940。,18,临床表现,潜伏期 典型伤寒的4期经过: 一、初期(第1周) 二、极期(第23周) 三、缓解期(第4周) 四、恢复期(第5周),高热(多数呈稽留热) 消化系统症

6、状和体征:舌苔厚腻、纳差、腹胀、便秘(少数为腹泻)、右下腹压痛。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中毒性脑病等表现。 循环系统症状和体征:相对缓脉。 肝脾肿大(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皮疹(玫瑰疹):出疹时间、出疹部位、疹子的数目和形态。,并发症多在本期出现。,19,20,临床表现,潜伏期 典型伤寒的4期经过: 一、初期(第1周) 二、极期(第23周) 三、缓解期(第4周) 四、恢复期(第5周),此期仍可出现肠道并发症。,21,其他类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多见于早期应用抗生素、注射过伤寒疫苗者及小儿。,急危重,预后差,罕见。,常见于老年、免疫力低下或血吸虫病患者,病情可长达数月。,无

7、明显症状,常因出现肠道并发症而首次就诊。,22,小儿伤寒的特点 老年人伤寒的特点,起病较急 弛张热型较多 胃肠道症状明显 并肺炎者多,肠道并发症少 肝脾肿大常见 白细胞常不降低,23,小儿伤寒的特点 老年人伤寒的特点,发热不高,症状不典型 恢复慢,病程长 易并发肺炎心衰,病死率高,起病较急 弛张热型较多 胃肠道症状明显 并肺炎者多,肠道并发症少 肝脾肿大常见 白细胞常不降低,24,复发与再燃的概念,复发再燃,热退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阳性。主要因病灶中的伤寒杆菌再繁殖而侵入血流所致。,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升,与菌血症未被完全控制有关。,25,并发症,肠出血 肠穿孔 支气管炎及肺炎 中毒性

8、肝炎 中毒性心肌炎 溶血尿毒综合征 其它,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注意:肠出血发生的时间 及临床表现。,26,并发症,肠出血 肠穿孔 支气管炎及肺炎 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心肌炎 溶血尿毒综合征 其它,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注意:发生的时间及临床表现。,Intestinal Perforation (Arrow), Usually of the Terminal Ileum or Proximal Large Bowel,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Typhoid Fever.,27,实验室检查,一、血象 二、病原菌培养 三、肥达反应 四、其

9、它检查,28,实验室检查,一、血象 二、病原菌培养 三、肥达反应 四、其它检查,白细胞及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的意义),一般认为,若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04109/L,或分类2%,基本可排除伤寒的可能性(但合并寄生虫感染或其它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者例外),29,实验室检查,一、血象 二、病原菌培养 三、肥达反应,血培养(最常用,第1-2周阳性率高) 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 尿培养(早期阳性率不高) 粪便培养(注意阳性不一定能确诊!,重点掌握:每种培养的时机、阳性率及临床意义,30,实验室检查,一、血象 二、病原菌培养 三、肥达反应,重点掌握!,31,实验室检查,一、血象 二、病原菌培养 三、肥达

10、反应,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 属于何种试验?血清凝集试验 用什么作抗原?用伤寒杆菌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 (A、B、C )分别作为已知抗原,即O、H、A、B、C 共五种抗原。 检测什么?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的抗体。,32,实验室检查,一、血象 二、病原菌培养 三、肥达反应,结果判断应注意的事项 阳性最早出现的时间(第7天)、高峰时间(46周)、维持时间(数月以上) “O”1:80、 “H” 1:160有诊断价值 仅“O”升高,“H”不升(发病早期) 仅“H”升高,“O”不升(曾患伤寒或接种) O抗原为伤寒和副伤寒甲、乙的共同抗原 有少数假阴性假阳性,33,实验室检

11、查,一、血象 二、病原菌培养 三、肥达反应,Vi抗体的意义:主要用于伤寒带菌者的调查(医院日常开展的肥达试验不包括此项),34,.,.,Georges Widal who described the Widal agglutination reaction of the blood in 1896.1896年Georges Widal首次报道伤寒血清凝集反应(肥达反应),35,诊 断,凡不明原因的发热均应考虑本病。 流行病学资料可供参考。 典型的临床表现对诊断极为重要。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肥达反应对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血、骨髓阳性均有确诊价值。但粪培养阳

12、性不一定能确诊!需注意排除伤寒带菌者!尿培养阳性只要排除污染亦有确诊价值。,36,鉴别诊断,一、感染性疾病 二、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 疟疾 钩体病 立克次体病 血行播散性结核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恶性组织细胞病 淋巴瘤 白血病 结缔组织病,37,治 疗,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重点) 三、并发症的治疗 四、慢性带菌者的治疗,隔离与休息 护理与饮食 对症处理,隔离期:每5-7d培养1次,连续2次阴性。,38,治 疗,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重点) 三、并发症的治疗 四、慢性带菌者的治疗,隔离与休息 护理与饮食 对症处理,饮食要营养丰富、少楂、易消化,39,治 疗,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

13、治疗(重点) 三、并发症的治疗 四、慢性带菌者的治疗,隔离与休息 护理与饮食 对症处理,高热:物理降温,禁大量退热药防虚脱。 便秘:低压灌肠,禁泻药以防肠穿孔。 腹胀:禁新斯的明等促肠蠕动药以防穿孔。 烦躁:可少量镇静剂。 毒血症:少量、短期激素。,40,治 疗,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重点) 三、并发症的治疗 四、慢性带菌者的治疗,喹诺酮类(一般成人首选) 头孢菌素类(孕妇儿童首选) 氯霉素(有耐药株,副作用大) 氨苄西林(可用于妊娠或带菌者) 复方新诺明(已少用,价廉),41,伤寒的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为首选药物。抑制细菌DNA螺旋酶,阻碍DNA复制,对伤寒杆菌(包括耐氯霉素株)有强大

14、的抗菌作用。 (1)氧氟沙星(ofloxacin) (2)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3)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4)诺氟沙星(Norfloxacin)不能口服者可静脉给药。用药后一般在35日内退热。疗程2周。副作用主要是胃肠不适。孕妇与儿童不宜应用。,42,头孢菌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具有强大的抗沙门菌作用,孕妇与儿童可选用。一般成年人不作为首选药。 头孢噻肟(Cefotaxime)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 头孢他啶(Ceftazidime) 头孢曲松(Ceftriaxone)疗程14d.,43,氯霉素: 对氯霉素敏感的伤寒,氯霉素仍为有效

15、药物。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象。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中毒性精神病。耐氯霉素的病例,常为多重耐药。,44,治 疗,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重点) 三、并发症的治疗 四、慢性带菌者的治疗,肠出血:内科治疗,确无效可手术 肠穿孔:尽早手术,同时病原治疗。,45,治 疗,一、一般治疗 二、病原治疗(重点) 三、并发症的治疗 四、慢性带菌者的治疗,抗生素: (1)喹诺酮类 (2)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合丙磺舒 疗程:4-6周 手术切除胆囊 适于内科治疗无效且合并胆道炎或胆石症者。,46,预 防,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隔离治疗伤寒病人和带菌者。,防止“病从口入”,此是最重要的措施!,菌苗注射副反应较大,少用;口服伤寒菌苗有一定进展,但仍少用。,47,副伤寒,一、副伤寒甲、乙 二、副伤寒丙 三、副伤寒的诊断 四、副伤寒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