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二)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58735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二)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二)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二)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二)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二)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二)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邮市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二)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复习(二) 从粒子到宇宙,学习目标,目标定学,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3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原因,知道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的规律; 4. 了解人类对微观世界、太阳系及宇宙的探索历程;初步了解微观到宏观的尺度。,预习探学,1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中,物体的 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不仅存在 力,而且还存在 力。 3.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 的现象,

2、叫作扩散,扩散是由 引起的。,化学性质,10-10,分子,空隙,无规则运动,温度,吸引,排斥,进入对方,分子运动,预习探学,4.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较小,较大,最大,较大,较小,最小,只能在固定位置振动,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能自由地在空间到处运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无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液体,气体,预习探学,5.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 ,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 6. 大量实验表明,电荷只有 种: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电荷;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3、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 。7. 实验室里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摩擦起电,轻小物体,正,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验电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预习探学,8. 科学家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大量的 组成的,而分子是由 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 ;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 带正电, 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它们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9. 英国的物理学家 首先发现电子的存在,从而说明 是可分的;物理学家 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分子,原子

4、,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质子,中子,夸克,汤姆生,原子,卢瑟福,原子核,核外电子,核子,相等,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正,负,质子,中子,正,核子,夸克,汤姆生发现电子 (静电现象),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类似行星绕日),预习探学,10. 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产生了电荷,只是将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 11.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 提出了“地心说”; 16世纪, 创立了“日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牛顿创立了 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现今,科学家借助对宇

5、宙进行探索,我们对宇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2. 光年是天文学中经常用到的 单位,我们把 称为1光年。,哥白尼,万有引力,天文望远镜,长度,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托勒玫,电子,负,正,等量异种,预习探学,12. 宇宙是一个 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又是 系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银河系又只是浩瀚中普通的一员。 13. 关于宇宙的起源,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约 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始于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火球”发生了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 (上升/不变/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 星和 星、 、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6、等。,有层次,太阳,银河,宇宙,137亿,下降,行,恒,星系,银河,恒,太阳,行,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 波方向偏移,称之为 ,这一现象说 明 。这一发现为宇宙在膨胀(即宇宙大爆炸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谱线红移,星系在远离我们而去,合作互学、交流助学,大爆炸宇宙模型的理论依据,多普勒效应,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1 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_ ,但气体也不能无限制地被压缩,是由于 分子间存在_ ;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 散开,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从而使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较大,排斥力,吸引力,例2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分别靠近悬挂

7、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 带负电;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了灰尘,主要是由于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 ,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B,摩擦起电,吸引轻小物体,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3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 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电子。 若把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 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原因是 。,失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4 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 ,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 (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

8、出 (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凝华,(3),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5 如图所示,我们可以用粘有小塑料粒的 气球类比宇宙,小塑料粒可看成是宇宙中的 天体,气球膨胀时,任意两个小塑料粒间的 距离都在 ,这说明了星系在 , 这里主要运用了一种思维方法是 (等效法/类比法/转转法)。,增大,远离我们而去,类比法,例6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冬天,雪花纷飞 B. 八月,桂花飘香C. 扫地时,灰尘漫天飞 D. 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B,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7 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A. 用绸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B. 铅笔很难被拉断C.

9、 将一勺盐放入满杯的水中,水未溢出 D. 磁能吸铁,C,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8 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A. 小球A带正电B. 小球B带正电C. 小球B可能不带电D. 小球A可能不带电,D,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9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B. 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C. 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D. 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B,例10 下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例

10、10 下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D,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11 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的C.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 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B,例12 下列各项排列中,按尺度的数量级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 原子核、分子、地球、银河系 B. 分子、电子、地球、太阳系C. 分子、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 D. 分子、原子核、地球、银河系,A,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13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为0时,分子的无规

11、则运动停止B. 物理学家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得到了质子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D,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14 用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 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 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 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 是 (A/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0,4,20,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B,A瓶内出现红棕色气体,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15 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

12、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在观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为了研究猜想是否正确?小王等几个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合作互学、交流助学,(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 (3)实验过程中_ (能/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 。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请说说你现在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理解_ _ ,控制变量法,不能,就不能充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花香分子运动越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