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57705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译文】为了国而忘记家,为了公而忘记私。有利不随便求取,有害不轻易去掉。一切行为要看是不是符合道义。 【领悟】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利害的取舍,应以符合道义为标准。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去危害国家和群众利益及社会道义。 2.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而不忘国家, 这是忠心的表现; 想到危难而不放弃职守, 这是诚意的体现; 为了国家的利益而

2、置生死于度外, 这是坚贞的表现。计谋以这三者为主体, 这是行为合于道义的体现。 【领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人生的八德。,导入阅读,品味牵挂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牵挂的长短。“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青辉”的妙句佳章,都描述着因牵挂到极点,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悲凉的美丽。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慈母手中线

3、,游子身上衣”,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溢满乡情的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徜徉恋情的牵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牵挂的缺憾;“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牵挂的寄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的蕴含。,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殷殷祝福。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子女心头。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有如山间小溪,清澈透明,只要青山不老,它就会淙淙流淌不息,唱一路欢歌,激一路浪花。夫妻之间的牵挂却似一首婉约的词,缠绵幽远,相思常使泪沾巾。还有朋友之间那份不含有

4、血缘关系、不掺杂私心杂念的牵挂,常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生活需要温馨,需要甜美,需要春风,需要夏雨牵挂是灵魂絮语,是心灵对话。牵挂别人和被别人牵挂都是幸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领会牵挂,品味牵挂,学会牵挂,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市民生活,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运用北京话来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

5、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背景解读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老舍先生当时正在山东,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形势,他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因此,写下了这篇怀念家乡的文字想北平,抒发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真挚而热烈的情怀。,3.文学常识 (1)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

6、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奋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2)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老舍得票第一,但老舍先生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1968年,中国正值“文化大革命”。老舍先生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最终的5个

7、候选人投票中获得了最多票。“按规定,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该是我(舒乙)父亲,但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高峰期,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我父亲的下落,一直没有得到准确音信,就断定父亲已经去世(老舍确于1966年8月24日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进行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东方人,结果日本的川端康成就获奖了。” (内江日报),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答案:nin nin c p chun pin j p,(2)多音字,答案:ch/sh pin/bin k/ tio/dio,2.据音写字,答案:概/慨/忾 旷/犷 挤/

8、跻 喘/揣/湍,答案:(1)安闲 安适,3.词语辨析 (1)安闲安适 【辨析】“安闲”指安静清闲。重在“闲”,即心中无所牵挂。“安适”指合适,惬意。重在“适”。 【填空】突如其来的 让习惯了忙碌的他感到很不适应。 战争结束后,这些伤病员在疗养院里过着 的生活。,答案:(2)况且 何况,(2)况且何况 【辨析】都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填空】上海地方那么大, 你又不知道地址,一下子怎么能找到他呢? 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 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呢?,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文本研读 阅读课文第13段,

9、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应考点:分析结构】如何理解文章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参考答案:本段引出描写的对象,并点出北平的优点太多,自己知道得太少,写出来的“大概等于牛的一毛”,突出北平的吸引人之处,为后文颂北平蓄势。,2.【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第2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对母亲的爱?,参考答案:其目的是运用类比的手法来说明作者对北平的爱无法言传,看似平常实则奇崛,不仅道出了爱的真切和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语言通俗质朴,独辟蹊径。,阅读课文第47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3.【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作者为什么要写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的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参考答案:作者

10、写“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是将北平与它们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北平之美。因为作者对北平的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理性、有认识的。要写出一个地方的特点,包括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喜爱,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得出来。,4.【对应考点:概括内容】通过和其他大都市的比较,你能概括出作者笔下北平的城市特点吗?,参考答案:北平的城市特点有: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热闹处动中有静;布置匀调;接近自然。,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5.【对应考点:分析情感】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并说说其中蕴涵的深厚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与前文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点明了文章主旨,把“想

11、北平”的情感推向高潮。(2)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念家乡之情,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三、探究争鸣 俗话说,景物描写之中再加上人物描写,就使景物活了起来,犹如画龙点睛,这人物描写恰如写景中的点睛之笔。试思考:想北平如果增添人物描写或保持原状,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思路提示一:增添效果好。俗话说山美水美人更美,安静自然可爱之中的北平,倘若能有一两位身着长袍马褂的平民,更能体现北平的风俗特点,也能在宁静自然之中增添一些灵动色彩,突出作者既爱北平的自然,又爱北平的风土人情,对北平无所排斥、无可挑剔的完全的爱。 思路提示二:保持原状好。本文虽然主要写景状物,但情感真挚热烈而亲切,营造了一个“我

12、的北平”,作者个人心中的母亲似的北平,纯净、简洁的北平,倘若增添人物描写,就会冲淡这种情感。,参考答案:这篇散文描绘出了作者心目中的属于自己的北平,并运用对比手法和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眷恋、思念之情,强调了作者与北平之间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密不可分的独特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深沉而热烈的乡土之恋。,四、主旨归纳 想北平一文的主旨是什么?,文本总结 巩固学习,一、技法归纳 1.善用对比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用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主要是巴黎)衬托北平,以突出北平具有的作者喜爱的各个特征。例如,“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

13、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平宁静的特征,鲜明地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喜爱与眷恋。,2.善用比喻 老舍的比喻,喻体多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说的事物,具体形象、鲜明生动。想北平中,以爱母亲比爱北平(一说类比),使人们凭借这种普遍感受来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情感。又如,“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总之,老舍的比喻精彩恰当,不但能够紧紧抓住本体事物的特征,而且注重喻体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从而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二、微型写作 在本文中,作者用细微的物象表现对故土思恋的大主题,亲切质朴,生动感人。你能不能也使用这种手法,以小见大,选取你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儿时的

14、生活?,写作示例: 家乡的那棵老树在家乡莽莽苍苍的林木中,使我终生不忘的是河堤上那株仪态平庸、枝繁叶茂的老树。使我终生不忘大概是我童稚时用锋利的砍刀,斫断过它粗壮的枝干。“这可是它的一只胳膊啊。”,不知是出于嬉戏,还是出于轻率的逗乐,我当时痛快极了!只是叔父看见了,铁着面孔当我看见被斫断的截面露出了圈圈年轮,渗出泪水般的树脂时,我开始感到自己的粗鲁和放荡了。但是我真正内疚的,还在于它第二年初春竟不惜自己的创伤,围绕着那历历犹存的瘢痕,又萌生出一圈新新的绿叶。我当时真愿它有一张指控的嘴向我诅咒!但它哑然。它能体察我这种忏悔的心境吗?后来我就这样抱着忏悔的心离开了故乡。,三、素材积累 素材一 老舍

15、对北平的爱炽热真诚,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不在北京,只有新中国成立后17年真正在北京度过。但无论是在法国巴黎,在英国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美国纽约,他都在写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那老旧的城墙,养鸟种花的人们,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在老舍心中就是一缕缕浓浓的乡思。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适用话题:“炽热的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心灵的故乡”“故乡情”“家乡美”“变与不变”等。,素材二 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

16、;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适用话题:“成才”“争与不争”“眼光”“人生的要义”“知识与人性”“教育之道”“获取与舍弃”等。 素材三 老舍先生说:“我年轻的时候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书读了不少,可脑子里却还是空荡荡原来因为我在读书时马马虎虎,光翻动了书页,而没有吸取应得的营养,好似把食品用凉开水冲下去,没有仔细咀嚼。” 原因找到后,老舍为自己开了一张“药方”: 1.随读随做读书笔记。,2.读了一个文艺作品,要找些有关这个作品的评论文章来读,还要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 在“药方”下面,老舍加了说明:做读书笔记,这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是自己考自己,看看到底有何心得,不管自己的理解是否完全正确,反正写过笔记必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把作品与文学评论以及作家的传记结合起来读,可以对那个作品有较深的了解,同时还能减少偏见,吸取营养,剔除糟粕,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从此以后,老舍按“药方”读书,收效极大。 适用话题:“读书与思考”“做事讲究方法”“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