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356018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门阀士族(九品中正制),开创 分科举人(科举制),完善 科举制,发展 八股取士,选官,用官标准的变化,西周,战国时期,汉武帝时期,东汉末年、魏晋,隋唐时期,血缘,军功,孝廉,门第,才学,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

2、,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1、容易任人唯亲 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问题解析,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3、 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科举制面向社

4、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世界影响,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的批判和继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吸收了科举制公开公平公正和量才录用等因素,舍弃其不合理的因素,增加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古为今用,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皇帝的烦恼之官员谏议,三、监察与谏议,思考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结论: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 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思考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结论: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 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进行综合评价。,材料一: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 谏”的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材料二: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 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穷。,消极: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积极: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