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附各家经验_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54651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12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痹证附各家经验_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痹证附各家经验_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痹证附各家经验_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痹证附各家经验_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痹证附各家经验_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痹证附各家经验_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痹证附各家经验_ppt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痹 证,【概 述】,一、定义: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二、讨论范围:,相当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肌纤维炎、坐骨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三、源 流,1、素问痹论篇对本病的病因、发病原理、证候分类及其演变等内容均有论述,奠定了中医对痹证认识的基础。 (1)病因重感于风寒湿之气 (2)分类 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涵盖了经络气血闭塞不通所引起的痛疼或麻痹等症。,邪之性质:行痹、痛痹、着痹

2、 邪之部位: 五体痹: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 脏腑痹: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肾痹,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湿,痛寒气多也,有寒故痛; 不痛不仁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寒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 热阳气多,阴气少,阳遭阴; 湿多汗而濡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痹之为病,不痛何也?,痹在于骨则重, 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 在于筋则屈而不伸, 在于肉则不仁, 在于皮则寒,2、汉金匮中风历节病 : (1)病名:湿痹、历节、血痹。 (2)病因:内因肝肾气血不足;外因汗出入水,热为湿郁。 (3)治疗:寒邪盛乌头汤 ;风湿邪盛桂枝芍药知母汤。,

3、3、唐备急千金要方 首载独活寄生汤治疗痹病,至今仍常用。 4、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痹对痹证的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提出除分清主次,行痹应祛风参以补血,痛痹应散寒参以补火,着痹应除湿参以补脾补气。,5、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学说,治疗倡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治疗痹证 。,后世乃至今日所通称的痹证,主要是指关节及肌肤痛疼,四、证候特征:,1、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多有反复发作史。 3、发病与气候条件和居住环境有关。 4、相关实验室和X线影像检查有助诊断。,【病因病机】,病因: 内因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 外因感

4、受风、寒、湿、热之邪 。 不内外因药物所伤、创伤。,病机:,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流注经络关节,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素体阳盛 阴虚有热,感受风热之邪,寒邪入里化热,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痹 证,病位:筋脉、关节、肌肉。 病变脏腑:肝脾肾涉及五脏。 总病机: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 。 病理性质:实证、虚实夹杂证。,病理演变:,瘀血痰浊 阻痹经络,痹证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耗伤气血,气血亏虚的症候,复感于邪,由经络而 病及脏腑,脏腑痹,(以心痹常见),尫痹,关节变形,周围结节,骨质受损,【类证鉴别】,痹证与痿证相鉴别: 共同点:两者的症状主要都在肢体、关节。 不同点:痹证筋骨、肌肉

5、、关节的酸痛、重着、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特点有时也兼不仁或肿胀,但无瘫痿的表现, 痿证肢体痿弱不用,肌肉瘦削为特点。 鉴别要点: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肢体关节均有疼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1、辨清寒热类型:以有无关节红肿热痛为辨证要点: 风湿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恶冷恶热为特点。 风寒湿痹则以关节酸痛,但无局部红肿灼热 ,喜热恶冷为特点。,2、辨病邪偏盛:,行痹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者; 痛痹痛有定处,疼痛剧烈者为; 着痹肢体酸痛重着,肌肤不仁者为。 夹痰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皮下结节。 瘀血阻络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或有瘀斑。,3、辨虚实证候:,实证发病急,痛势剧,脉实有力

6、; 虚证发病缓,痛势绵绵,脉虚无力。,二、治疗原则:,基本原则舒经通络;缓急止痛。 根据感邪的偏盛予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 重视养血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后期还应适当配伍补益正气之剂。补肝肾,益气血是常用之法。,三、证治分类:,风寒湿痹 证候: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为风寒湿痹的共同症状 。 病机:风寒湿邪,留滞经络,阻痹气血 。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基础方。,方解:方中以羌活、独活、海风藤、秦艽、桂枝祛风、除湿、散寒;当归、川芎、乳香、木香、桑枝、甘草活血通络止痛。 根据病邪偏盛分别辨治。,风寒湿痹(1)行痹:,证候: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

7、恶风发热,。 舌脉: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 病机:风寒湿邪,闭阻经络,以风邪偏盛,,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祛风之药有桂枝、防风、秦艽、羌活等。常于方中加入海风藤、鸡血藤、络石藤、威灵仙等药走络搜风药 风药多燥,易于伤阴耗液,故用风药之时恒以养血顾阴之品同用。生地黄、川石斛养阴生津,以制风药之燥胜。,方解:方中以防风、麻黄祛风散寒;当归、秦艽、肉桂、葛根活血通络,解肌止痛,并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茯苓健脾渗湿,姜、枣、甘草和中调营。,酸痛以腰背关节为主者,多与肾气不足有关,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霍、巳戟天、续断等温补肾气。 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

8、宜寒热并用,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方用麻黄、桂枝、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行痹于里;附子、白术助阳除湿于;甘草、生姜调和脾胃于中。,风寒湿痹2痛痹,证候: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苔薄白,脉弦紧。 证候分析: 病机: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而以寒邪偏盛 。,当散寒,常用药有川乌、草乌、附子、麻黄、细辛等 寒邪重者用生川乌,寒邪轻而体弱者用制川乌。一般成人每日量35g开始,逐步增加至1015g,且与甘草同用,既不妨碍乌头的作用,又有解毒之功。,治法:温经散

9、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方解:方中乌头、麻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并能利血通痹。,风寒湿痹(3)着痹:,证候: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舌脉:苔白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 病机:风寒湿邪,闭阻经络,以湿邪偏盛 。,除湿药常用独活、茯苓、苍白术、木防己、蚕砂等 朱良春则喜用大剂量薏苡仁以利湿除痹。若大便稠则生苡仁,大便溏则用熟苡仁;若关节肿甚而便溏又非大剂量不为功者,则生熟苡仁同用。,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方解:方中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

10、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配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加减:关节肿胀者,可加萆解、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豨签草法风通络,风湿热痹,证候: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 舌脉: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病机:邪热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 白虎桂枝汤合宣痹汤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方解:白虎桂枝汤方中以白虎汤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桂枝疏风通络。宣痹汤方中以防己、薏苡

11、仁、赤小豆祛风除湿,疏利经络;连翘、山栀、滑石清热利湿。 消肿止痛可取乳香、没药、赤芍等。,痰瘀痹阻 :,证候: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 舌脉:舌质紫,苔白腻,脉细涩 证候分析: 病机:正虚邪恋,瘀于阻络,津凝为痰,痰瘀痹阻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 桃红饮加减 加减:加穿山甲、地龙、地别虫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加白芥子、胆南星祛痰散结;加全蝎、乌梢蛇等搜风通络。,肝肾亏虚:,证候:肢节疼痛日久不愈,肌肉瘦削,腰膝酸软。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 病机:经络闭阻,气血耗伤,肝肾亏虚。,治法:培补肝肾,舒经止痛。 方药:独活寄

12、生汤加减 。,方解:方中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地黄芍药补益气血;杜仲、牛膝、桑寄生补养肝肾。,脏腑痹(心痹):,证候:心悸,短气,动则尤甚,面色少花。舌脉:舌质淡、脉虚数或结代 。 病机:痹病日久,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治法:益气养心,温阳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四、用药注意:,风寒湿痹的疼痛剧烈者,常用到附子、川乌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药物。 应用这些药物时,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草同煎,可以缓和其毒性。 服药后患者若有唇舌发麻,手足麻木,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时,应酌情减轻剂量,或立即停药,并及时采取解救措施。

13、,对于痹证之病程较久的抽掣疼痛,肢体拘孪者,常配伍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白花蛇、乌梢蛇、露峰房等具有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作用的虫类药物。 这些药物大多性偏辛温,作用较猛,也有一定的毒性,故用量不可过大,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其中全蝎、蜈蚣二味可研末吞服。既可节省用量,又能提高疗效。,颜德馨“痹证”论治的“五法五方”,先分新久虚实新病多实,久病多虚 风寒初起五积散 湿热相搏白虎桂枝汤 寒湿蕴结乌头汤 瘀浊交阻身痛逐瘀汤 气血虚衰独活寄生汤,风寒初起五积散,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痛呈游走、关节屈伸不便,且多见于上肢、肩背,伴畏风,发热等。,湿热相搏白虎桂枝汤,局部关节疼痛,痛处灼热,或见红种,

14、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伴发热、口渴、烦闷不安。 并常合三妙丸、当归拈痛丸同用,清热通络之忍冬藤、络石藤等。 鲜蚯蚓外敷关节红肿处,清热止痛之力较强 石膏用量多在3060克以上,寒湿蕴结乌头汤,疼痛剧烈,呈刀割或针刺样、遇寒而剧,得温则减,湿性粘腻,故疼痛重着,湿留关节则肿,且多发于下肢腰膝、寒湿蕴结而不散,病势缠绵不愈 三生饮(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瘀浊交阻身痛逐瘀汤,痰留关节,瘀阻络脉-加重痹阻-气血失荣-疼痛、麻木、肿胀,骨节变形,活动受限 枣核指、鸡爪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为其最明显的特徵 活络效灵丹 虫类搜剔之品-全蝎、蜈蚣、地龙、乌梢蛇、白花蛇,气血虚衰独活寄生汤,关节肌肉酸痛,

15、留连难已,时轻时重,筋骨抽掣、跳动 加鹿角-温督脉,对久痹督脉虚损最宜,胡希恕痹证论治经验,第一,注重辨六经方证,首先要分析患者的症状是属太阳病,还是少阴病,还是阳明病,还是太阳少阳合病,还是太阳阳明合病;再进一步认清是何方证。 从病位来看,多见于表;多属太阳或少阴,急性风湿性关节痛表实证太阳病,治疗多用葛根加朮汤、麻黄加朮汤、麻杏薏甘汤、桂枝加黄芪汤等。 慢性关节痛表虚寒证 桂枝加苓朮附汤、葛根加苓朮附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附子汤、小续命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太阳阳明合病: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太阳少阳合病者: 伤寒六七日

16、,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第二,注重养血利水。当血虚时水当相对盛,痹痛久不去主因血虚,故养血同时利水,是治疗痹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胡老常用当归芍药散加于各适应方药中,当有热时加生地黄养血凉血。 第三,起对于痹证出现的一侧痛疼,常加入小量大黄,活血通络作用,临床确有实效。,在表微发汗,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第18条:“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发汗剂中加入利尿、利湿药,为小发汗、微发汗法,宜注意。,急慢性,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甚剧者 葛根加朮汤 项背强痛,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腰酸身重,苔白,脉弦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