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课件_1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47693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性皮炎课件_15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接触性皮炎课件_15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接触性皮炎课件_15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接触性皮炎课件_15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接触性皮炎课件_15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触性皮炎课件_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性皮炎课件_15(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种外源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接触性皮炎,【病因】,一般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化学性三大类:1动物性 大多由于动物的毒素引起,以来自虫类为多如毛虫、臭 虫、隐翅虫等。、2植物性: 漆树、荨(qian)麻等植物的叶、茎、花、果、皮、根常可致敏。,【病因】,3化学性:是主要的原因1)橡胶、塑料、化纤制品等,其中染料过敏最多见,如偶氮染料等。如有色衣服、尼龙表带、塑料拖鞋、凉鞋等。2)金属制品:如金属饰物、腰带扣、眼镜架等,其中硫酸镍过敏较多。铜也可致敏,少见。金为强的潜在性变应原,但较少过敏。3)化状品:如香脂、香霜、染发剂、烫发

2、剂、牙膏、防光剂、除汗剂等。4)某些外用药:如清凉油、正红花油、磺胺制剂、抗生素软膏。如青霉素、链霉素,致敏力很强,不可外用;抗过敏药物中非那根有较强的致敏力,苯海拉明也有致敏力。,【发病机理】,分为两大类型即刺激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指刺激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任何人接触均有可能发生反应。根据刺激物的理化性质及浓度不同和接触时间的长短不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接触物本身有强烈的刺激性,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就可发病如强酸、强硷等,这些大多属于意外事故。另一种为刺激物性质较弱,如肥皂、洗涤剂、去污剂、汽油、润滑剂等则需长时间接触后才能引起发病,也称为耗损性皮炎,如家庭妇女的手部皮

3、炎即属此类,【发病机理】,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 1.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 2.无一定潜伏期; 3.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4.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发病机理】,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本身并无强烈的刺激性,大多数人接触该物质后并不发生反应,仅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在接触的皮肤、粘膜发生超敏反应性炎症。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属于迟发型IV型变态反应,其发生分为两个阶段即诱导期(初次反应阶段)和激发期(二次反应阶段)。,【发病机理】,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诱导期:大致过程为:进入表皮的半抗原与皮肤表皮细胞的载体蛋白以及表皮内抗原递呈细胞

4、即朗格汉细胞表面的免疫反应性HLA-DR抗原结合后,即形成完全的抗原复合物,在皮内被朗格汉细胞捕获,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使T细胞致敏.致敏的T淋巴细胞移动至邻近淋巴结副皮质区,经受母细胞样转变,形成免疫母细胞,再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再经血流播及全身。从抗原形成并由朗格汉斯细胞递呈给T淋巴细胞,到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向全身播散的整个过程,称为初次反应阶段(诱导期);大约需天时间激发期 : 在机体已经被致敏情况下,再次接触致敏因子,即进入二次反应阶段(激发期) 一般在小时内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发病机理】,免疫应答的过程(3个阶段):APC对抗原的加工、处理、递呈

5、1.感应阶段: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CR-抗原肽复合物-MHC-分子2.反应阶段: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形成记忆性T细胞及效应性T细胞向全身播散(以上为诱导期)3.效应阶段(反应阶段):致敏T细胞、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主要Th1细胞因子发挥作用炎症反应。,【发病机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 1.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后发病; 2.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 3.易反复发作; 4.皮肤斑贴试验阳性。,【发病机理】,从第一次接触之日起至发生反应时为止,共需4-25天,平均7-8天,至少5天才产生变应性皮炎 ;但如果已发生过反应或已有足

6、够的潜伏期(4-25天)后,如再接触变应原,则因机体已有足够的抗体,只需7-8小时左右的潜伏期即即可出现反应.也可达24-48小时出现. 有些物质在高浓度时是刺激物或毒性物质,在低浓度时是致敏物。,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之鉴别,鉴别要点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危险人群 任何人 少数易感人群 应答机制 非免疫性; 迟发型超敏反应表皮理化性质改变 接触物特性 有机溶剂,肥皂 低分子量半抗原接触物浓度 通常较高 可以较低 起病方式 随着表皮屏障的丧失而加重 接触后12-48h一旦致敏,迅速发作 分布 边界常不明显 准确地与接触物对应 诊断方法 试验性脱离接触物 试验性脱离致

7、敏原,斑试 治疗 保护,减少接触机会 完全避免,【临床表现】,(一) 皮损分布 皮损常分布在接触部位,有一定形态,界限清楚,且与致病物的接触方式有关。因此常可根据发病部位寻找可能的发病因子。如头面部接触性皮炎常考虑化妆品及染发剂过敏, 对内裤染料过敏引起的皮损可呈裤形分布 。 (二)皮损特点 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严重者(如强酸、强碱作用)可发生表皮剥脱,甚至坏死。在皮肤组织比较疏松处如面部、阴囊等处常有明显肿胀。若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或浓度较低,则症状发生缓慢,皮损呈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 长期

8、反复接触 ,则呈慢性湿疹样变,皮损浸润、增厚及苔藓样变。,【临床表现】,(三)自觉症状 自觉瘙痒、烧灼感,间有疼痛。皮损泛发者,可有发热、头痛、不适等全身症状。 (四)病程 有自限性 皮炎症状在数日内发展至高峰,若已脱离与致病物的接触,可于12周内逐渐消退,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少数患者在反复接触过程中,对接触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或耐受性提高,发生脱敏耐受状态而好转或痊愈。 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诊断】,诊断依据 致敏物接触史;病变局限于直接接触部位或暴露部位;突发境界清楚的急性炎症; 去除接触物后皮疹可很快消退,若再接触又复发;斑贴试验:致

9、敏物不明确或接触数种可疑物质时,可待皮疹消退后做斑贴试验帮助诊断,但在急性期不宜做。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接触性皮炎发生部位与常见接触物,头面 :染发剂、头油、帽沿人造革内衬、眼镜 架、化妆品、杀虫剂、植物花粉。 颈 : 衣领或围巾中染料、项链等。 腋 : 除臭剂、除汗剂、消毒剂等。 躯干:衣料、洗涤剂、肥皂、金属吊带。 臀、阴部:漆便桶、染色裤、避孕用具。 手、腕 :橡胶手套、肥皂、洗涤剂、手表带、手镯、生产中接触的物质。 脚 :染色袜、塑料鞋等。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查找可能的致敏原,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之鉴别,鉴别要点 接触性皮炎 急性湿疹 病因 外因为主,原发性 内

10、因为主,变应性原因刺激或变应原 一时不易查出 起因 常突然急性发作 急性发作,但不那么突然 发病部位 常为暴露部位或接触 任何部位,常呈泛发性部位 接触史 常明确 常不明确 损害形态 决定于接触物的性质、 无特殊关系浓度、 接触部位、方式、时间久暂、处理情况损害成分 从红斑至大疱,表皮剥 从斑疹至脓疱,多形性皮损脱,损害比较一致 边缘 鲜明 弥漫性 病程 自限性,常数日,偶变慢性 病程较长,易变慢性 复发 不再接触则不复发 有复发倾向 斑贴试验 常阳性(变应性) 不易发现致敏原,【治疗】,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治疗】,去因:局部治疗 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原则,可按

11、急性/亚急性/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根据皮疹的炎症情况选择适当的剂型:急性期:无渗出的急性炎症粉剂、震荡剂;有大量渗出者 3%硼酸 、3%马齿苋煎液、3%黄柏煎液冷湿敷,燥湿洗药(白鲜皮30 马齿苋30 苦参30 苍术15 黄柏30);亚急性期糊剂、油剂(少量渗出);乳剂(无渗出);慢性期软膏。,【治疗】,3.全身治疗 抗组胺药;10%钙剂加50%G 20ml iv缓注,硫代硫酸钠0.64溶入10ml注射用水iv qd;严重者可酌情使用激素;并发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中药治疗 早期: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加减 晚期: 消风散加减预防 接触性皮炎愈后应尽量避免再接触致敏原,以防复发.,复习题,名词解释:双相真菌、皮肤癣菌病、甲真菌病 、甲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手足癣 、体癣、股癣 简答题:、简述手足癣的临床分型、头癣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案3、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 4、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5、什么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临床特点 ? 6、简述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7、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有哪些? 8、急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9、急性湿疹和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10、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