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回顾 考点透析 实验导航 走近高考)第二单元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拔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4203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回顾 考点透析 实验导航 走近高考)第二单元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拔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回顾 考点透析 实验导航 走近高考)第二单元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拔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回顾 考点透析 实验导航 走近高考)第二单元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拔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回顾 考点透析 实验导航 走近高考)第二单元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拔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回顾 考点透析 实验导航 走近高考)第二单元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拔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回顾 考点透析 实验导航 走近高考)第二单元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拔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总复习(基础回顾 考点透析 实验导航 走近高考)第二单元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拔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7讲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必修1 分子与细胞,基 础 回 顾,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形成渗透系统的条件(判断正误)。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膜两侧的浓度差。( ) (2)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 (3)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 (4)细胞液就是细胞内的液体。( ),想一想:教材60页“问题探讨”中漏斗中蔗糖溶液的液面会一直上升吗?,提示:不会。因为随着漏斗内液面的上升,其压强逐渐增大,漏斗内的水分向外运动的速率加强。当内外水分子扩散的速率相等时,漏斗内的液面不再上升,维持一定的高度。,2细胞吸水和

2、失水的外界条件浓度差的存在(填表)。,吸水膨胀 失水皱缩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3.验证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填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判断正误)。 (1)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 ) (2)水稻和番茄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3)无机盐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想一想:从教材63页的坐标图中可以读取哪些信息?,提示:由63页坐标图可读取的信息有:水稻和番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水稻和番茄对同一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植物吸收水分的速度与吸收矿质离子的速度不成比例。,

3、2生物膜的功能特性(填空)。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_,水分子、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2)生物膜的_是_的一个重要特征。,选择透过性膜,选择透过性 活细胞,考 点 透 析,考点一,渗透系统的组成分析及应用,1成熟的植物细胞可看成渗透系统。,续上表:,2.渗透作用的发生。 (1)若S1浓度S2浓度,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 (2)若S1浓度S2浓度,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3)h达到一定高度时,由半透膜进出漏斗的水分子数相等,渗透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液面不再变化。,3细胞吸水与失水

4、。 (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特别提醒: 在达到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且h的高低决定于起始S1与S2的浓度差。,4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2)具有浓度差:,5渗透系统的应用。 (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2)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考点二,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结构基础。 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特别提醒: (1)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对无机盐离子则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2)作物栽培时

5、,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无机盐离子的需求不同,因此要合理施肥。,2(2012广东汕头联考)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假设两种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下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A番茄和水稻对N、P、K的吸收速率均大于对水的吸收速率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C水稻和番茄根细胞膜上Mg2载体的数量是不同的 D番茄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解析:从N、P、K离子浓度变化可知,番茄和水稻对N、P、K的吸收速率均大于对水的吸收速率,A正确。与实验前相比,水稻培

6、养液中Ca2浓度增加,说明该离子的吸收比水的吸收速率小,而培养液中Si4浓度比实验前低,B正确。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与根细胞膜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从柱形图中不能分析出番茄对各种离子的吸收与氧气浓度有关。 答案:D,实 验 导 航,实验6: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分析及应用,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特别提醒: 在本实验中,质壁分离后的复原是人工复原,而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尿素、甘油、乙二醇等溶液中会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1利用渗透作用实验原理可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某种植物细胞(如下图所示),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出现ad四种细胞状态,

7、则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在下列哪两个细胞所处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Acb Bac Cad Ddc,解析:做此题的关键是一定要注意参照图像,看a、b、c、d与参照图像相比液泡大小有何改变,若液泡增大,则说明细胞吸水,若液泡变小则说明细胞失水。根据液泡变小的程度,可判断出细胞失水的程度,从而可判断出细胞液浓度最精确的范围是ad。 答案:C,2(2013深圳三中月考)(双选)某同学在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 绘制的图如右图所示,针对图示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B原生质层是指2与3之间的细胞质 C此时4内液体浓度大于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解析:图中所示细

8、胞为质壁分离状态,但不能确定是正在分离还是正在分离复原,所以A正确;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所以B错误;如果该细胞正在进行质壁分离复原,则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如果正在进行质壁分离,则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所以C错误。 答案:AD,课题7:研究性课题,1研究性课题的内容。 (1)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课题名称;制订研究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成员分工等;收集并整理有关资料;设计并实施研究方案;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归纳法等。课题研究方法通常

9、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法联合使用。,2课题名称的确定。 课题名称通常表述的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探究,并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 课题名称要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要体现实验研究的目的。 课题名称的格式有“的研究”、“探究的影响”、“探究的关系”、“关于的实验”等。,3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课题名称: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 自变量:蔗糖溶液浓度。 因变量:是否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解析:依题意

10、“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失败”,故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蔗糖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确立了实验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后,在探究它们关系的基础上即可确定实验课题。,走 近 高 考,题组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考查,1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

11、,主动运输,解析: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水分子通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洋葱表皮细胞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说明细胞失水了。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此时细胞吸水且细胞液应该小于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 答案:B,2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B6 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

12、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解析:3 h后,两组幼苗重量均已低于开始幼苗鲜重,即发生了萎蔫,一方面是因为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另一方面是因为放在比根细胞浓度大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根系从一开始就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 ,6 h后甲组幼苗鲜重增加说明根细胞吸收的水分比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根细胞内离子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应在6 h前就开始了,只不过根细胞吸收的水分比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少,所以鲜重还是在减少。根细胞内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的离子数

13、量在增多,而吸水量也在增加,根细胞内离子浓度在变化,而根外溶液离子被吸收和水分的吸收也在变化,根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变化不好确定,所以根的吸水能缓门卸12 h后,由于甲组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 ,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而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浓度大很多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吸收离子与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答案:B,题组2 综合实验探究,3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A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1)将组卵母细胞放入

14、低渗溶液后,水分子经自由扩散(渗透)穿过膜的_进入卵母细胞。 (2)将蛋白A的mRNA注入卵母细胞一定时间后,该mRNA_的蛋白质进入细胞膜,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体积_。 (3)与组细胞相比,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说明HgC12对蛋白A的功能有_作用。比较、组的结果,表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_。推测HgC12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而是破坏了蛋白A的_。,(4)已知抗利尿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_结合,可促进蛋白A插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中,从而加快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水分子的_。 (5)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_的推论。,解析:(1)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水穿过膜,就是穿越了磷脂双

15、分子层。 (2)mRNA是翻译的模板。根据实验可知,蛋白A可以提高水的通透速率,因此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而膨胀。,(3)与组细胞相比,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降低,说明HgC12对蛋白A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与组细胞相比,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升高,但是没有恢复到组的水平,说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部分恢复,最终可以推测HgC12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而是破坏了蛋白A的空间结构。 (4)抗利尿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蛋白A插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中,从而加快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水分子的重吸收。 (5)蛋白A可以提高水通透速率,意味着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2)翻译 迅速增大 (3)明显降低 抑制 部分恢复 空间结构 (4)受体 重吸收 (5)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4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1)实验思路: _; _; _。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