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药期间饮食禁忌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533692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服药期间饮食禁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药服药期间饮食禁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药服药期间饮食禁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药服药期间饮食禁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药服药期间饮食禁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服药期间饮食禁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服药期间饮食禁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1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俗称忌口,主要为避免服药时的干扰因素,以便提高药效,可分为某一种药 物对应的忌口与不同病情条件下用药时的忌口两类,前者如人人参参忌忌萝萝卜卜、 鳖鳖甲甲忌忌苋苋菜菜、甘甘草草忌忌鲢鲢鱼鱼、 常常山山忌忌葱葱、 茯茯苓苓忌忌醋醋等。后者为 慢慢性性病病服服药药须须忌忌生生冷冷 ,热热性性病病治治疗疗期期间间忌忌辛辛辣辣、油油腻腻,痈痈疡疡疮疮毒毒、 皮皮肤肤疾疾患患忌忌鱼鱼虾虾、鹅鹅肉肉及及辛辛辣辣刺刺激激之之品品 。 如服用清清内内热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 葱葱、蒜蒜、胡胡椒椒、羊羊肉肉、 狗狗肉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服温中类药治 疗“寒寒证证”时,应禁食 生生冷冷食

2、物。在古代文献中亦有大量记载: 甘甘草草、黄黄连连、 桔桔梗梗、乌乌梅梅忌忌猪猪肉肉;薄薄 荷荷忌忌鳖鳖肉肉;茯茯苓苓忌忌醋醋;鳖鳖鱼鱼忌忌苋苋菜菜; 鸡鸡肉肉忌忌黄黄鳝鳝;蜂蜂蜜蜜反反生生葱葱;天天门门冬冬忌忌 鲤鲤鱼鱼;荆荆芥芥忌忌鱼鱼、蟹蟹、河河 豚豚、驴驴肉肉;白白术术忌忌大大蒜蒜、桃桃、李李等。这说明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吃某些食物。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 疗效就不满意或起相反作用。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 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例如,伤伤风风感感冒冒或或小小儿儿出出疹疹未未透透时时,不不宜宜食食用用生生冷冷、酸酸涩涩、 油油腻腻的的食食

3、物物;治治疗疗因因气气滞滞而而引引起起的的 胸胸闷闷、腹腹胀胀时时,不不宜宜食食用用豆豆类类和和白白薯薯,因因为为这这些些食食物物容容易易引引起起胀胀 气气。其其他他,诸诸如如 水水肿肿病病人人少少食食食食盐盐;哮哮喘喘、过过敏敏性性皮皮炎炎 病病人人,少少吃吃 “发发食食”如如鸡鸡、羊羊、猪猪头头肉肉、鱼鱼、 虾虾、蟹蟹等等。 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 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 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 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畏牵牛,丁香畏 郁金,川乌、草乌畏 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 五灵脂。 十八

4、反药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正确认识中药的副作用 可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 雷公藤、草乌、木通、 使君子、益母草、 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 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 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 曼陀罗花、 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 千里光、丁香、铭藤、 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 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 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 朱砂、升汞、轻粉)、 含铅类(铅丹)和

5、其他矿物类( 明矾)等。 中药大部分是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如 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既然是药, 其多数则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地讲,中药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些,但也有些药物 毒性较大,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 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毒性稍轻些的有:白附子、 生附子、生川乌、 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 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 天仙子、蟾酥、 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 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当使用这些药 物时,必须慎重,如枫前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剂量过大,常会引起中毒死亡。因此, 有毒性的中草药必须在医师

6、指导下服用。 那么,平时在中药方剂中常用半夏、天南星、附子、川乌、草乌等,为什么不发生中毒呢?一方 面是由于对这些药物进行了炮制,如生半夏口服会引起呕吐。唇舌发麻。声音嘶哑等副作用,而生半 夏用姜汁、明矾、盐等炮制后,其毒性大为降低。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水银用做 主药治疗皮肤癌、宫颈癌时,只能限于外用,严禁内服,不然会发生汞中毒。 有些中草药虽然毒性轻微,若使用剂量过大,则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如木通有通乳作用,若 用其大剂量( 50 克)与猪蹄同煮,服后会发生肾功能损害。又如白果,因其含有微量 氢氰酸,在 过量情况下,就会出现 发热、呕吐、腹泻、惊厥、抽搐、肢体强直、皮肤青紫、

7、瞳孔散大、脉弱而乱, 甚至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 2 / 11当需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时,首先应慎重,要严密观察,并注意剂量是否恰当,前者时间应 稍长些。其次可与一些药物配伍,以减少毒性。如用于肝硬化腹水的十枣丸,就是配伍 大枣来缓和 甘遂、大戟、芫花这些有强烈泻下作用的中草药,起到减少毒性的作用。对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常 配伍甘草来缓和毒性。现已证明,甘草中所含甘草甜素在药理上确有解毒作用,证实了本草纲目 上记载甘草 “解百药毒”的正确结论。 配伍 中药的七情最早见于 神农本草经 ,其云:“药有阴阳配合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 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

8、之。”后人据此把单行、相 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七个方面,称为“七情”。 七七情情配配伍伍的的内内容容是是: 1单行:即单味药即能发挥预期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的称为单行。如独参汤,只用一味人参治 疗元气大脱证即效。 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以增强 清热泻火的功效。 3相使:即在性能和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 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 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 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 姜

9、减轻或消除,故说生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 副作用,故云生姜杀生半夏的毒。从上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 相互对待而言。 6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 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中的若干药物。 四气疗疾 中药有“气”,“气”是什么?它能治病?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在神农本草经 中说: “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药之“四气”便由此

10、而来。中医 药理论中说到 “气”,居然有 27 个义项。这个 “气”,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而是特指 “药性”。我们的先祖用寒、热、温、凉来诠释药的特性,比“毒”要具体、科学多了,这中药的 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别具文化情趣。有补气、补心、补血、补肾、补脾、补肝、补肺、补阴、 补阳等等,与之相应的 方药有“补心丹、补肝散、补肺散、 四物汤、归脾汤、补阴丸、补血荣筋丸、 补中益气汤 、四君子汤、杞菊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百合固金汤、 补阳还五汤 、补肾磁石丸、补肺 阿胶汤等等,有以上功能的单味药,不下数十种,举不胜举。此类补法多是补脏气。这个“补”, 是调理、增强的意思;这个 “气”,是指

11、生理功能,即用药物来调理增强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使 之发挥正常作用,充分体现中药对人体功能 器官治本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 中把药分为上、中、 下三品 (即“类”),并说: “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又说:“上药为君,主养 命以应天”,“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 ”,“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 所谓养命、养性,都是突出了中药调养人体的功效,从而保证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正常, 这就是许多人信奉中药的原因之一。对于寒病就要用热性药,对于热病就要用寒性药,这里药性与 病性是相逆的,所谓相反相成,这就是药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若非如此,如果“以热益热 (用 热药治热病,下句仿此),以寒

12、增寒 ”,就会导致 “精气内伤,不见(现)于外 ”,这是治疗上的 严重失误( 汉书艺文志文技略)。孙思邈在 大医精诚中严肃地批判了那些 “寒而冷之 (是寒病,却用寒使病症更寒,下句仿此 ),热而温之 ”的医生,“是重加(即加重)其病 ”,3 / 11必导致死亡。中医药学上称这种用药方法为 “正治”,即常规治法。还用一种 “反治”,将在 “其五”中有述。由此可见,运用药的 “四气”来治病,多么重要,许多服用过中药的人,或许对 此知之甚少。 药药补补趣趣话话 此外,还有味补。神农本草经 中说:“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这五味对人体有何作 用呢?在素问宣明五气篇 中讲得明白: “五味所入(即

13、进的器官):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 辛入肺、咸入肾 ”。可见药味不同,功效各异,原因是,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甘味能补能缓, 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润下。根据五味的药用功能与进入相应脏腑的情况,也可以发挥其 “补” (或补养、或调理)的作用。这些恐怕都是一般人并不熟知内涵。更有出人意料的补,将在本文 “其五”中有述。 君臣佐使 早在西汉初年成书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 中,岐伯回答黄帝关于 “方制君臣”时说:“主病之谓 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 神农本草经 说:“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欇 ”。明代的何 伯斋更进一步阐释说: “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

14、与君药相反而相 助者,佐也;引经使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十分清楚地讲明了君、臣、佐、使之药的功能。更 详尽一点说,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辅助君药 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者是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辅助君臣药起 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或消除 (减轻)君、臣药的毒性,或用于反佐药,使药是起引经或调和 作用的药物。以 伤寒论中第一方“麻黄汤”为例,主治外感风寒的 表实证。君药麻黄(3 两) , 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臣药桂枝 (2 两) ,辛甘温,温经和营,助麻 黄发汗解表。佐药 杏仁(70 个) ,

15、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使药 炙甘草(1 两) ,苦温, 调和诸药又制约麻、桂发汗太过。麻、桂、杏皆入肺,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麻黄、桂 枝、杏仁、炙甘草的药性有有次,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药力,去攻克外 感风寒这一堡垒,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成为千古名方、经方。中药方剂的组成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 组合,而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本上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儒家所强调 的“和”。 (一)药性有 “阴阳”:“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 中的一个概念,它概括了天下万物相对的两种不 同属性,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草木鱼虫的矛盾与对立、共性与个性,无不尽在其中。这里仅

16、择一些与 自然、医药、人身有关的概念,以见一斑:天地、日月、男女、刚柔、动静、升降、生死、长消、寒 热、正邪、益损、增减、 气血、脏腑神农本草经 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后世医药 学家多用“阴阳”来阐释药理。金代医家 李杲在东垣十书汤液本草的“药类法象”一章中说道: “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辛甘淡酸苦咸, 五味是也。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地之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 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为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厚者,为阳中之阳, 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气味辛 甘发散为阳,酸甘涌泄为阴。”通过阴阳,既阐释了药之特性,又阐明了药之功效,具有高度的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