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和眩晕诊治摘要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3318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头晕和眩晕诊治摘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头晕和眩晕诊治摘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头晕和眩晕诊治摘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头晕和眩晕诊治摘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头晕和眩晕诊治摘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头晕和眩晕诊治摘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头晕和眩晕诊治摘要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头晕和眩晕的诊治,李玲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头晕 Dizziness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假性眩晕),头昏眼花、头重脚轻、头脑闷胀不适;平衡三联投射到皮层平衡中枢的冲动不协调,不统一所致。非前庭系统单独受累,无自身/外境旋转感及眩晕伴随症状,为假性眩晕。,头晕常见病因,眼部疾病:眼肌麻痹、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等本体感觉性疾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慢性酒精中毒、脊髓痨等头部或颈椎损伤后,眩晕 Vertigo,前庭系统受累引起的空间定向感觉或平衡感觉障碍,感到周围物体/自身旋转、移动、摇晃或上下浮动的一种主观运动错觉。四大特点:动 (天旋地转)倒 (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指物偏向、倾倒)震 (眼球震

2、颤)吐 (恶心、呕吐),真性眩晕的分类,按病变部位分类按症状分类按伴随症状分类眩晕的定位、定性分类,前庭性眩晕,周围性 (耳性眩晕),中枢性(脑性眩晕),耳源性病变:内耳耵聍、Meniere病、中耳炎、迷路炎、迷路卒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内耳药物中毒、晕动病等,神经源性病变:前庭神经元炎、听神经瘤、 桥小脑角肿瘤等,脑干:血管疾病、脑干肿瘤、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第四脑室肿瘤等,小脑:肿瘤、脓肿、出血、损伤等,大脑:颞叶肿瘤、血管性病变、颞叶癫痫等,颈椎病变:颈椎肥大性改变、颈椎间盘突出等,按病变部位,眩晕的症状学分类,单次持续性眩晕,常见病因: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

3、等,少见病因:迷路卒中、听神经瘤、梅毒性迷路炎等,反复发作性眩晕,常见病因:Meniere病、偏头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少见病因:外淋巴瘘、耳硬化症、前庭发育不全等,常见病因: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等,少见病因: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水平半规管)、酒精中毒等,位置性眩晕,根据伴随症状分类,伴有头痛的眩晕,小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性眩晕,伴有听觉症状的眩晕,突发性耳聋,Meniere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单独眩晕,诱发性眩晕,特发性眩晕,动头时:良性位置性眩晕,转颈时:颈性眩晕,上肢活动时:锁骨下动脉盗血,迁延性眩晕:前庭神经炎、脑干梗塞,发作性眩

4、晕:癫痫性眩晕、TIA,眩晕的定位、定性分类,前庭周围性眩晕,有耳蜗症状,迷路内病变:Meniere病、迟发性迷路积水、突发性耳聋,迷路外病变:桥小脑角肿瘤、Rasmay-Hunt综合征、颞骨骨折,无耳蜗症状,前庭神经病变: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嵴顶结石症、半规管结石症,运动病,前庭中枢性眩晕,血管性: Wallenberg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出血,非血管性: 脑干肿瘤、颅颈畸形、脑干脑炎、,非前庭性眩晕,眼疾病:眼肌麻痹、屈光不正、,本体感觉疾病: 亚急性联合变性、慢性酒精中毒、,全身疾病: 亚急性联合变性、慢性酒精中毒、,颈部疾病,眩晕发生机制,平衡三联:视觉

5、、深感觉和前庭系统感受外界物体的方位、自身的位置、姿势、运动方向,维持正常空间定向和平衡反射的传入经路。视觉、深感觉和前庭系统的神经冲动在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内进行整合、调节。前庭神经系统是人体辨别空间方位变化的主要结构,其病变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前庭纤维联系,前庭的血液供应,诊 断 思 路,正确引导和问询症状,“你觉得好像就要晕倒吗?” 晕厥前,“你觉得行走或坐时有不稳吗?” 失衡,“你觉得紧张或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吗?” 精神性 “你觉得周围在转吗?” 眩晕,诊断:病史要点,性质:眩晕?还是头晕?或不平衡? 持续时间:秒?分钟?小时?天? 诱发因素:体位改变?压力变化? 发作次数:首次或反

6、复发作? 相关症状:耳鸣、耳聋?共济、肌力? 既往史:耳疾、高血压、糖尿病等 其他:偏头痛史、感染史、服药史等,头晕/眩晕诊断:体检和辅助检查,检查要点 注意生命体征、脑神经、听力、共济运动 眩晕者常规查Dix-Hallpike 前庭功能:包括自发性眼震、倾倒、指物偏向、变温试验、旋转试验、直流电试验、位置试验、姿势图、视动性眼震试验、眼震电图检查等。辅助检查:颈椎片、TCD、头颅CT或MRI、脑电图等。,头晕的主要病因,病因 范围% 平均% 前庭周围性BPPV 4-44 16前庭神经元炎 3-23 9美尼埃病 0-10 4其他 0-30 12 前庭中枢性卒中 0-20 6肿瘤 0-6 1其他

7、 0-12 3 精神 精神障碍 2-26 16过度换气 0-24 4 非前庭非精神性 晕厥前 0-16 6 失衡 0-15 4其他 0-53 16 不明 0-37 14,眩晕时程,时间 周围性 中枢性秒 BPPV VB-TIA, 癫痫先兆分 迷路瘘 VB-TIA, 偏头痛先兆 (半)小时 Menire 病 偏头痛天 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 卒中周,月 听神经瘤,药物 MS,小脑变性,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的鉴别,真性眩晕:前庭系统疾病引起,四大临床特点:主观运动错觉(动)、平衡障碍(倒)、恶心呕吐(吐)、眼球震颤(震)假性眩晕:头昏脑胀、头重脚轻、无转动感。,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眩晕性质,突发、

8、阵发性,主观症状,起病特点,逐渐,持续性,持续时间,短,数分钟-数小时,久,数天数月、年,旋转性,或自身运动感,多向一侧移动,眩晕程度,较重,较轻,耳鸣耳聋,常有,不明显,体位改变,眩晕加重,眩晕无明显变化,植物神经症状,明显,不明显,客观体征,自发眼震,水平或水平旋转性,水平、旋转或垂直,水平或水平旋转性,慢相向患侧,节律细小持续时间短,不超过1分钟 ,有2-20秒诱发潜伏期,形式随病变部位不同而异,慢相向健侧,节律粗大持续时间长,常超过1分钟 ,但无诱发潜伏期,肢体偏斜倾倒,诱发眼震,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与眼震慢相方向不一致,Brny试验,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与眼震慢相方向不一致,前庭功能

9、试验,无反应或反应减弱,常呈正常反应,脑干征候,无,可有,临床常见头晕特点,Menieres 病,1861年法国内科医生Prosper Meniere首次报导,发病率为0.2% 。病变涉及整个内耳:半规管和耳蜗。三大主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性,感音性听力减退、耳鸣。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耳鸣、耳聋多为单侧性,但会波及对侧, 50%患者30年后双侧患病。可致残,不致命。无其它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大多数患者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头部外伤、过敏、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遗传因素等有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眩

10、晕常见原因,BPPV约占20%。随年龄增大BPPV发生率上升,约50%老年人头晕是由BPPV引起(应该关注门诊老年头晕患者BPPV诊断)。前庭系统退化是主要原因,50岁以下发生BPPV与头部外伤,偏头痛相关。头部相对于重力方向位置改变时常诱发,如起床、翻身、床上打滚、乘电梯、洗头、抬头等动作( top shelf vertigo,顶层书架性眩晕)。症状间隙性发作,常持续几周,停止,然后复发。,BPPV临床特点,内耳迷路耳石器病变引起, BPPV又分为后半规管性、水平半规管性及混合性,后半规管性BPPV在临床上最常见 。BPPV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11、(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不伴耳鸣、耳聋及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发作性前庭周围性位置性眩晕,眼震易疲劳性。预后良好,体位治疗有效。缓解期无任何不适;可反复发作。(临床中有病人因为转脖时发生眩晕被诊断为颈性眩晕,应高度怀疑此类患者为BPPV,在下诊断前,应排除),BPPV的病因假说,半规管耳石症 (canalithiasis) (常见):耳石游离于半规管 壶腹嵴顶耳石症(cupulolithiasis) (少见):耳石黏附在壶腹嵴

12、,原因:1、耳石比重内淋巴比重;2、椭圆囊与半规管 的解剖关系所决定。,半规管结构示意图,“耳石”移位引发BPPV,Dix-Hallpike检查,操作:患者坐于检查床上,头向一侧转45度;检查者迅速将患者由坐位变成平卧位,头向下垂30,观察患者双眼有无眼震。如果经过短暂潜伏期(1-5秒),患者出现眩晕和眼震发作即为阳性; 后半规管:如果头向右侧转45度时出现明显眩晕和向地、旋转、向上性眼震发作,则为右侧后半规管BPPV,反之为左侧后半规管BPPV;如果向两侧转头时均有明显的眩晕和向地、旋转、向上性眼震,则诊断为双侧后半规管受累。前半规管:如果出现眩晕和向下型眼震发作,则判断为前半规管BPPV,

13、此时如能进一步明确为离地、旋转、向下性眼震,诊断为对侧前半规管BPPV,如果是向地、旋转、向下性眼震,诊断为同侧前半规管BPPV。,Dix-Hallpike检查,平卧侧头诱发试验,操作方法: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手持患者头部;检查者迅速将患者由坐位变成平卧位,头向一侧旋转90度,观察患者双眼眼震情况。经过短暂潜伏期(l-3秒),患者出现眩晕和水平向地或水平离地性眼震发作即为阳性。 如果平卧头向右侧转90度时出现明显眩晕和水平向地性眼震,则为右侧水平半规管受累,病因为半规管耳石症,反之为左侧水平半规管受累;而如果出现水平离地性眼震,则眼震不明显侧为受累侧,病因为壶腹靖顶耳石症。,后半规管 水平

14、半规管 前半规管 发病率(%) 70-80 20 2诱发试验 Dix-HallPike 平卧侧头 Dix-HallPike 眼震类型 向地、旋转、向上 水平向地(离地) 向下潜伏期(秒) 1-5秒 无或1-3秒 1-5秒持续时间(秒) 8-40 20-120 8-40疲劳性 有 常无 有自主神经症状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不同半规管BPPV的区别,BPPV治疗,自限性疾病,一般2个月内自行消失。两个枕头,睡在健侧。晨起时动作要慢,在床边坐一会儿,避免低头捡东西和头部过份后仰。可在诊室内行Epley 和 Semont 手法复位,有效率可达80%。使“耳石”从敏感的后半规管内移出到不敏感区域,大约

15、需要15分钟。,Epley 手法复位(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坐起,头前倾20度。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Barbecue翻滚法(针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 身体向健侧翻转,使面部朝下; 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 坐起。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Semont 手法复位,患者坐于床沿,双脚下垂,头向健侧转45,并一直保持此头位; 患者由坐位快速向患侧侧卧,此时后枕部靠床而鼻尖朝上;将患者由患侧侧卧位迅速经坐位变成健侧侧 卧位,此时前额或鼻尖靠床而后枕部朝上;缓慢坐起,头略前倾。每个步骤一般应维持至眼展消失 或旋转感消失后再保持l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