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328840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征求意见稿)(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J 2.3201 代替 HJ/T 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 2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附件 2 HJ 2.3201 i 目 次 目 次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2 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 5 6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 7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8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8 9 环境保护

2、措施与监测计划 21 10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2 . 23 . 26 . 28 . 30 32 48 . 54 . 57 HJ 2.3201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促进水环境保护,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 2.393)的第一次修订,本次主要修改内容有: 调整和规范了术语和定义; 调整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据; 补充完善了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期; 调整了调查与补充监测要求; 修订了地表水

3、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补充了河网平原区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完善了入海河口、近岸海域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完善与细化了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要求; 增加了允许排污量、生态流量的分析计算方法; 增加了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与投资估算、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内容要求; 修订了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 2.393)废止。 本标准附录 A F、附录 H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G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年月日批

4、准。 本标准自 201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HJ 2.3201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5、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 184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 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 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 HJ 2.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442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 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9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 HJ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

6、术指南 总则 HJ 2.3201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表水 surface water 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包括运河、渠道) 、湖泊、水库等水体。根据地表水与海洋的环境管理现状,本标准中的地表水还包括了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水体。 3.2 水环境保护目标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arget 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3.3 水污染当量 water pollution equivalent 指

7、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 3.4 生态流量 ecological flows 满足河湖生态保护要求、维持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基本水量与径流过程。 3.5 安全余量 margin of safety 考虑污染负荷和水体水质之间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为维护受纳水体水质安全预留的负荷量。 3.6 允许排污量 permitting loadings of pollutant 指满足水污染控制环境管理要求,且受纳水体在设计水文条件满足水环境质量管理目标并考虑安全余量后,建设项目允许排放某种污染物的

8、最大负荷量。 3.7 混合区 mixing zone 指污染物排入评价水域后,在稀释混合、迁移转化过程中,环境管理批准允许排污口一定区域内可不满足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的限定水域。 4 总则 4.1 基本任务 通过分析、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明确给出地表水环境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HJ 2.3201 3 4.2 基本要求 4.2.1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水污染影响与水文要素影响。 根据其主要影响,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类为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及两者兼有的复合影响型。 4.2.2

9、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本标准规定的评价等级开展相应的评价工作。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工作分为三级,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工作分为两级,其分级原则与判据见 5.2。复合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工作,应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4.2.3 水污染影响型、水文要素影响型、复合影响型建设项目,其排放污水的水质、水量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应满足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等要求,并与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相关要求衔接。水文要素影响型、复合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满足生态流量的相关要求。 4.3 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见图 1,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

10、工程方案和污染源强的初步分析,开展区域环境状况的初步调查,识别主要环境影响,确定评价类别。根据不同评价类别进一步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筛选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和水环境保护目标。 第二阶段,根据评价类别、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等,确定相应的调查范围、调查时期、调查内容,开展污染源、环境特征参数及质量状况、环境管理要求等评价数据的收集分析;根据评价要求及所收集数据情况,必要时开展补充监测;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识别主要环境问题;根据评价要求,选择适宜的影响预测模型,开展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预测建设项目对地表水体环境质量、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范围与程度, 评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的

11、影响, 在此基础上核定建设项目的允许排污量、生态流量等。 第三阶段,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果,制定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编制水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给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清单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 HJ 2.3201 4 建设项目 初步工程分析源强核算 技术指南识别环境 影响因子排放 方式受影响地表水体 环境质量初步分析直排 间排达标/不达标区 判定达标区不达标区最佳可行技术工程分析工程分析区(流)域 限期达标规划最优技术污染型水文要素型环境可接受环境可接受是环境监测、管理计划、环评结论环境监测、管理计划、环评结论确定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筛选评价因子确定评

12、价等级、评价范围、筛选评价因子直排一级一级污染源水环境保 护目标二级二级三级现状调查评价现状调查评价水环境 质量环境影响预测环境影响预测水文要素型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直排否 基于水质目标水环境保护措 施有效性水环境影 响评价间排现状调查现状调查水环境保 护目标建设项目 污染源图图 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HJ 2.3201 5 5 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 5.1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5.1.1 地表水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应按照 HJ 2.1 的要求,分析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各阶段对地表水环境质量、水

13、文要素的影响行为。 5.1.2 各阶段对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评价因子应根据评价类别、 建设项目特点、 受影响地表水体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管理要求确定。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按照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识别污染源、确定水污染因子,筛选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还应包括建设项目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排放的第一类污染物。 引起受纳水体水温明显变化的应将水温作为评价因子。涉及面源污染的应包括在雨水径流过程中汇入受纳水体的所有污染物。 根据上述要求确定的评价因子中, 属于建设项目所在控制单元或区域的水污染超标因子的,应作为重点评价因子。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因子根据建设项目对地表水体水文要素扰动

14、特征确定,主要包括水温、水位(水深) 、流速、流量等。 5.1.3 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 评价因子还应包括与富营养化有关的因子(如叶绿素a、藻类密度等) 。 5.2 评价等级判定 5.2.1 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评价类别、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功能要求、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 5.2.2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排放方式分别划分评价等级,见表 1。 直接排放建设项目评价等级为一级或二级,根据废水排放量、水污染物污染当量数确定。 间接排放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表 1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评价等级 判定依据 排放方式 废水排放

15、量 Q(m3/d); 水污染当量数 W(无量纲) 一级 直接排放 Q20000 或 W600000 二级 直接排放 Q20000 且 W600000 三级 间接排放 / 注 1:水污染物的污染当量数等于该污染物的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见附录 A) ,计算排放污染物的污染当量数,区分第一类水污染物和其他类水污染物,统计第一类污染物当量数总和,然后与其他污染物按照污染当量数从大到小排序,取最大当量数作为建设项目评价等级确定的依据。 注 2:涉及雨污水排放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初期雨水污染状况及排放方式,将雨污水排放纳入建设项目的排放污水及污染物统计。 注 3:废水排放量、水污染当量数两项判别

16、指标,取高的执行。 HJ 2.3201 续表 6 评价等级 判定依据 排放方式 废水排放量 Q(m3/d); 水污染当量数 W(无量纲) 注 4:建设项目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为受纳水体超标项目的,评价等级为一级。 注 5:直接排放受纳水体涉及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等保护目标时,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 5.2.3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划分根据水温、径流及受影响地表水域等三类水文要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定,见表 2。 表 2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评价等级 水温 径流 受影响地表水域 年径流量与总库容百分比(%) 年径流量与兴利库容百分比(%) 取水量占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 (%) 工程占用水域面积 A1(k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