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27269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饮 酒,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2,饮 酒,陶渊明,朗读欣赏,3,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饮 酒,陶渊明,傍晚、近黄昏的时候。,人类聚居的地方。,【注释】,构筑居室。,如此,自得的样子,结伴回家,人生的真正意义,4,讨论:诗歌前面4句,你从中读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 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5,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能换成“看或望”吗?,“见”是无意中看见,把物与人融为一体。“看”“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苏东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次之,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见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

3、有我为无我。,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6,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思考讨论,采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都被视为陶诗意境、风格的名句,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而王国维称其为“无我之境”,这时物我合一,浑然一体。,在这种意境中包含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的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自我高洁的表现。悠然自得的心情,包 含,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

4、,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拟人手法。 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典型例子,8,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界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而。王国维人间词话,9,超凡脱俗的、热爱自然的意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10

5、,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思考讨论,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

6、,正象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也显得那么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1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景物描写,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

7、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思考讨论,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山间夕阳,飞鸟归林,12,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思考讨论,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13,结合诗作的学习

8、,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思考探究,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14,行路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9、。有李太白集。,15,行路难,朗读欣赏,16,行 路 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名贵的菜肴。羞同“馐”,(zn)金酒杯。,【注释】,(d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直:同“值”,(zh)筷子,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叉路,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渡过,大海,17,背景/题解,李白在

10、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开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落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体诗。,18,佳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胸中郁积的苦闷,二、,一:设宴,美酒,结构分析,朋友的深厚友情,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冰塞川”,“雪满山”,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19,吕尚垂钓 伊尹乘舟,长风破浪 济沧海,“行路难” 感叹世路艰难。,用典故,表示对

11、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20,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主旨,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

12、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杜甫,22,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解题,23,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

13、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读欣赏,2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风势之大,受害之重,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表现了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26,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27,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

14、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 。,2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 。,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 , 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 。,29,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忧思不绝,现实,风,白天,屋外,事,自己,理想,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雨,黑夜,屋内,人,30,岑参,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

15、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作者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1,朗读欣赏,32,裘,qi,衾,qn,掣,ch,着,zhu,瀚,hn,阑,ln,羌,qing,字词学习,3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

16、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大沙漠,营门,34,1、内容上写了哪两个方面?,2、表现了怎样的环境?,3、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35,白 雪 歌,送 武 判 官 归 京,漫天大雪图(前10句),大雪纷飞遍地银妆,雪天奇寒难以忍受,沙漠冰封愁云惨淡,雪中送别图(后8句),设宴饯别寄寓感慨,依依惜别无限惆怅,描写边地奇异风光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诗意分析,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抒发无限惆怅之情,36,小结: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