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532423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理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朝和商朝,第一个王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神化王权:巩固统治,王位世袭: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分封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基础:井田制,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义务:服从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确立周王“天下共主”, 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等级秩序,过程:夏朝出现,西周鼎盛,春秋战国瓦解,秦朝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 制度,皇帝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称“皇帝”,皇帝独尊:只有皇帝自

2、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玉印称为“玺”,皇权至高无上:总揽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中央 官制,郡 县 制,发展:春秋战国出现,秦朝采纳李斯建议推广全国,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形成“郡县里”行政结构,影响:将每个地方、每户家庭纳入国家体制; 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 奠定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加强和完善,巩 固 统 一 的 措 施,汉朝的政治制度,中枢权力机构: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中央集权制的发展,隋 唐 时 期 的 政 治,三省 六部制,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长官

3、均为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执行具体事务,贞 观 之 治,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兄长,确立太子地位,统治思想:吸取隋亡教训,深信“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统 治 政 策,不避亲仇,任用魏征,“存百姓”,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法务宽简,慎用刑法,制定唐律,减少死刑,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民族政策: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无论中华夷狄,爱之如一,被尊为“天可汗”,唐太宗:前期选贤任能,虚怀若谷,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出现“贞观之治” 后期“渐恶直言”,大兴土木。,藩镇割据: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名为藩镇,实为割据,严重削弱中

4、央集权,手工业:伴随唐末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商业,思想:隋时出现三教合一归于儒,唐朝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科技: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隋 唐 时 期 的 经 济,隋 唐 时 期 的 文 化,隋 唐 时 期,北 宋 的 政 治 改 革,军权: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措施,行政: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少量留地方,大部分归中央,中 央 集 权 的 加 强,开始: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认为国贫在于生产太少,主张抑制兼并,1069年被宋神宗任用变法,理财措施,王 安 石 变 法 “ 天 变 不 足 惧

5、 , 人 言 不 足 恤 , 祖 宗 之 法 不 足 守 ”,强兵 措施,君主权力的加强 宰相权力的削弱,宋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北宋危机 (初年改 革导致),削弱军队战斗力,始终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形成积弱局面,政府机构重叠、官职混滥,工作效率降低,财政负担增加,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军费开支高涨,结果,有些措施增加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现象,国力得到增强,触犯许多人的既得利益,遭到守旧派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最终被废,两 宋 时 期 的 经

6、 济 和 文 化,程 朱 理 学,陆九渊心学,陆九渊:南宋理学家,号香山先生,江西金溪人,“心”就是“理的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科学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宋朝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发使用火药,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文学 艺术,宋词:句子便于抒发感情;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受到市民欢迎,成为主流形式和标志,代表人物:苏轼(豪放派创始人)、辛弃疾(以豪放为主,表达收复中原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感情,明 清 时 期 的 经 济,重农 抑商 政策,手工 业发 展新 高度,民间手工业

7、的发展: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队的主导地位,制瓷 业的 发展,明朝:青花瓷 清朝:彩瓷、珐琅彩,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至今被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售很大,中国被成为瓷器大国,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欧洲从17世纪开始生产瓷器,资本 主义 萌芽 发展,明朝中后 期形成,地点:江南地区,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出现,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清朝发展: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海禁 和 闭关 锁国,为防止外国人骚扰沿海地区和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实行闭关锁国,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 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与世界潮流,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想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思想活跃的新局面。,王 阳 明 心 学,历史地位: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 末 清 初 的 思 想 家,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见下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