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数学复习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2260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数学复习一(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 复习教程,课程作用,数学复习课 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并快速掌握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1、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概念的掌握上缺少系统性、严谨性,故而整个教学环节应紧扣考试试题结构,通过难易程度适宜、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熟悉、了解考点,重点讲解做题方法、思路及技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2、整个教学环节应紧扣考试试题结构,通过难易程度适宜、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使学

2、生快速熟悉、了解考点,重点讲解做题方法、思路及技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55% (17题,5分/题) 填空题:约10% (4题,4分/题) 解答题:约35% (4题)(三)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40% 中等难度题:约50% 较难题:约10%,考试结构分析,考试结构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计划,总课时:10课时(知识点熟悉及习题讲解3课时+试卷讲解7课时),教学计划,1、知识目标 了解: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认识,识记有关内容,并能进行直接运用。 理解、掌握、

3、会: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较深的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灵活运用:要求考生对所列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并能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 通过采用习题讲解、讲练结合、启发探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过程中,从“温故”到“理解”到“掌握”,最终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并熟练运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讲练结合、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充分体现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养成灵活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能力。,(一)

4、教法基于本科目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层次,依据学情分析,采用习题讲解、讲练结合、启发探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教学法为主来完成教学:1、整个教学环节应紧扣考试试题结构,通过难易程度适宜、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速熟悉、了解考点;2、熟悉知识点过程中,紧扣考试大纲要求,查漏补缺,通过讲练结合重点讲解做题方法、思路及技巧,启发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3、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顺利地完成书面表达,教法、学法分析,(二)学法在学法上重点注意:1、让学生利用真题

5、演练,并通过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来熟悉考点,培养解题的思维。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设计,1、例题演练:例题讲解,讲练结合 2、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探究,查漏补缺 3、知识点掌握:考情点播,应试指导 4、同类题目演练:举一反三,归纳总结 5、课后作业: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6、模拟考试演练:适应环境,达到目标,第一讲 集合和简易逻辑,考试复习大纲,了解集合的意义及表示方法。了解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符号 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6、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热 点 播 报,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集合的交、 并、补运算;以集合为载体,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以及方程、不等式、曲线的知识交汇问题;以考查集合的概念为主,同时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运用。,本章复习提纲,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集合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运算简易逻辑,一、集合的概念,通常把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集合,小写英文字母a,b,c 表示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有限集: 无限集: 空集: 数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元素

7、为数的集合,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实数集: 有理数集: 整数集: 正整数集: 自然数集: (注:自然数包括0,故 0N ,自然数集为非负整数集),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用“ N+ ”表示;,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用“ R ”表示;,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用“ Q ”表示;,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用“ Z ”表示;,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用“ N ”表示 ;,例如:“不大于3的自然数”这个集合元素为:0、1、2、3,用列举法可表示为:0,1,2,3,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列举法:,大括号内画一条竖线,竖线的左侧为集合的代表元素,竖线的右侧为元素所具有的特

8、征性质.,描述法:,这里的代表元素一般用 x , y 表示,例如:“不大于3的整数”这个集合的元素无法一一列举,但具有明显特征:1、均为整数;2、均不大于3。 故用描述法可表示为:,二、集合的表示方法,图像法:,如果集合B的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称集合A包含集合B,并把集合B叫做集合A的子集.,A,B,三、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如果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并且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那么把集合B叫做集合A的真子集. B A B真包含于A,常见几种数集之间的关系:N Z Q R,.,例 写出集合a,b,c的所有子集,并指出真子集,解: a,b,c的所有子集是: 没有元素的集合:; 只有

9、一个元素的集合:a; b; c; 只有两个元素的集合:a,b; a,c; b,c; 只有三个元素的集合: a,b,c.,其中真子集为:,;a; b; c; a,b; a,c; b,c;,即除了集合 a,b,c(自身)之外所有子集,空集 与 的区别与联系,一般地,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A、B 的相同元素 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 (读作“A交B”),.,集合的交集,四、集合与集合的运算,1、(2002成考题)设集合 ,集合 ,则 等于( ) (A) (B) (C) (D)2、(2006成考题)设集合 , ,则集合

10、( ) (A) (B) (C) (D),A,B,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A、B的所有 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作AB (读作 “A并B”),.,集合的并集,1、(2008成考题)设集合 ,集合 , 则 等于( ) (A) (B)1,2,3,4,6 (C) (D)2、(2003成考题)设集合 ,集合 ,则集合M与集合N的关系为( )(A) (B)(C) N M (D)M N,B,D,、,.,AB= x | x A 且 x B AB= x | x A 或 x B,交运算是要寻找两个集合相同元素; 并运算是将两个集合中所含的所有的元素进行合并.,1、(2001成考题

11、)设集合 , , ,则 ( ) (A) (B) (C) (D),A,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这个集合叫做全集,一般用U来表示, 所研究的各个集合都是这个集合的子集,.,全集,在研究数集时,常把实数集R作为全集.,.,如果集合A是全集U子集,那么,由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 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在全集U中的补集.,补集,五、 简易逻辑,条件与结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条件 p,结论 q”,条件,结论,成立,成立,p q,p 是 q 的充分条件,成立,成立,p 是 q 的必要条件,p q,p q,p 是 q 的充要条件,.,?,?,?,?

12、,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2007成考题)若 为实数,设甲: ; 乙: , ,则 (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D,1、(2003成考题)设甲: 且 ;乙:直线 与直线 平行,则 (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B,第二讲 函数,考试复习大纲,1了解(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常见函

13、数的定义域。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会判断一些常见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3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像和性质,会求他们的解析式。 4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函数 与 的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最大值或最小值。能(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5了解反函数的意义,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6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7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本章复习提纲,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基本函数图象和性质,一、函数的概念,(1)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2)理解函数定义域的意义,掌握求函数定义域的一般步 骤;(3)会用配方法、换元法和判别式法等求函数的值域,通常记为: yf (x),xA,一般地,设 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 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