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18291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校工作中,教师面对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双重任务,如果处理不好教书和育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将会产生偏差。如何才能培养好学生的人文素养? 1 注重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在教师身上,首先就是要求教师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教师要清楚自己始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南针和引路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亮别人首先自己要有火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打破对权威的崇拜。皮亚杰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 ”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停留在“你应该” “你要”的层面,而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对他们充分信赖的基础上进行激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商讨;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帮助。教师要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中去。当然,打破教师的权威和威信并不是说教师不需要威信和权威,教师的威信和权威是凭借自己的学识和人格来影响学生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要求教师“只有当你不断

3、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2 从德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要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学校应坚持以现代教育观全面育人,可分两个层次开展系统的德育工作,即以遵纪守法为目标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人类进步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基本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德育不是孤立的,不应只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一样,学校应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德育的影响才能沉淀为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

4、有一颗宽容之心,要宽容学生的过失、任性、好奇、质疑,甚至学生的反叛,要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庄子说: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 ”意思是不能容人的众叛亲离,众叛亲离者自绝于人。庄子认为宽容能得人心,能团结人,以成其强大。这个观点对创建和谐的社会十分有益,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各行各业也同样有益。当然宽容也要有“度” ,要以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为前提,毕竟学生是未成年人,更多的时候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批评,教师应在关爱的基础上,宽严并举。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师生的相互关系是关键,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但也不能忽略师生关系之外其他关系对学生的影响,例如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社会各种人的关系等。因此,学校和社会都要尽可能地培育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风气,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对他人有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使他们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怎样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做起,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正确看待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人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