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十七中三年(2011—2013 学年)发展行动计划为实现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突破,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温州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 《 “十二五”鹿城教育十大建设发展工程》 等文件精神为指导, 以我校 《2009-2013学校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未来三年工作为主要依据,以学校“十大工程建设” 、 “十大校园建设”为载体,结合实际,制定温十七中三年(2011—2013 学年)发展行动计划第一部分:概况与背景第一部分:概况与背景一、社区发展概况温州十七中位于温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政府所在地——鹿城区,坐落于城区中心区--松台街道,与水心小学、温州市第九幼儿园相邻是温州市较早的城市建成区,商住结合,整体发展良好,有利于办学和学校发展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 温州城区不断扩大,学校所在社区作为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逐渐消失,影响了教育合力的有效形成二、学校办学成效温州市第十七中学是温州市鹿城区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创办于 1991 年,占地 36 亩,学校现有 32 个班级,在校生 1268 人,专职教师 119 人。
2009 年,学校制订了 2009——2013 年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两年来,学校按照规划提出2的“有利于学生的成功与发展,有利于教师的成功与发展,有利于学校的成功与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去实现规划所确立的温十七中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目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关怀下,在全体十七中人的努力下,学校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视角来看,学校文化的核心即直接服务于学生的课程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持系统包括师资队伍、管理质量和校园环境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一)课程体系初步建立,育人工作成效显著1、课程意识逐步明晰,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学校领导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在学生培养上的作用,致力于课程建设,逐步建立了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一体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初步构建起德育课程2、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生源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学校仍保持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近几年中考成绩屡创新高,各项指标均名列全市前茅,使学校办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
3、学生综合素养稳步提高,持续发展潜力明显增大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四节一会” 、 “体育特色3学校创建”等活动为载体,为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同时,学校坚持育德为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因此,温十七中的学生综合素养稳步提高,持续发展潜力明显增大,升入高级中学后,受到普遍的好评二)师资力量不断增强,育人环境日益优化1、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构建学校校本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增强了师资力量学校现拥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他们年富力强,开拓进取,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教师学历合格率达 100%,教师本科学历达 87%,中学高级教师 36 人,中学一级教师 47 人57位教师荣获省、市、区级“三坛”等荣誉称号,每年有 50多位教师在市、区级及以上各类业务比赛中获奖2、管理质量不断提高,示范辐射效果明显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质量管理,倡导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益,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成效明显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市现代化学校、市文明学校、市示范性初中、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市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校本教研示范校、省羽毛球和跆拳道特色学校、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省文明单位、全国优秀家长4学校等,学校发展势头良好,潜力十足,2006 年开始与双屿中学等五所农村衶成立了温十七中集团学校。
示范学校的创建和集团学校的创办,促进了学校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校园环境日益优化校园环境改造已初具规模,现拥有现代化计算机校园网络系统,每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同时还配有图书馆、计算机机房、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羽毛球馆、跆拳道馆等各类专业教室和教学辅助房,建有 1800 ㎡室内体育馆和 250m 环形跑道和 6 条 120m 直道的塑胶操场2008 年,鹿城区教育局重点提出提升温十七中校园文化品位,把温十七中打造成为独具办学特色、 设施先进齐全、 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质量优异的一所鹿城教育的窗口学校学校校园文化提升工程已经启动,一个崭新的十七中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三)学校发展的问题和不足在全体十七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面对目前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校的文化内涵与综合竞争力,成为学校面临的新挑战综观学校的各个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课程、教学与德育问题1、课程问题: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校缺乏系5统的以课程文化为统领的课程体系,亟待建立按一定社会发展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形成的课程观下的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亟待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还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年级之间的不平衡的现象,德育课程的特色创建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完善。
2、教学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尚需深化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的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需要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3、德育问题: 德育工作尚需系统思考学校层面和分学段的德育课程建设还缺乏论证和系统要求;优秀班主任的培养、班主任队伍的结构和专业化发展还需进一步思考与探讨; 非班主任科任老师、 学校工作人员的育人意识有待加强,积极性有待提高;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增加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少部分科任老师缺乏对后 20%学生的管理信心;对部分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受政策权限限制,致使这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风、学风以及学校的社会声誉二)组织、管理与环境问题61、组织问题:学校组织缺乏组织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的显性语言系统目前,我校名师、名班主任数量偏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源泉和外在的激励机制,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整体文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培训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教科研氛围不浓,组织成员尚未形成群体合作的科研氛围,离“研究型” 、 “学者型”教师的要求差距较大,省级以上研究课题特别是能被推广应用的课题数量偏少,研究质量不高。
2、管理问题: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入,集团学校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索就学校的内部管理而言,以部门为主出台的有关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学校制度尚未成为一体化的系统,以管理文化理念为指导的学校制度建设并体现学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发展目标、运行效度等还不够明显; 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有待加强,管理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就集团学校的管理而言,温十七中与双屿分校及其他联盟校的集团化办学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双法人背景下,如何提高集团化办学的效益,有待深入思考与实践3、环境问题: 学校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还需上新的台阶一方面,学校环境的文化内涵尚显不足,环境建设的文化含量有待于进一步增强需要系统思考环境文化理念下7学校外在的物质环境和内在的人际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校外在的物质环境与内在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某些硬件建设已出现滞后现象,特别是活动场地严重短缺,影响了体育课的质量,影响了学生的活动空间第二部分:思想与目标第二部分: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学校近二十年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核心发展力的历史经验,以学校文化建设统领学校工作,以优秀的学校文化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注重内涵发展、 优化发展, 不断激发全体十七中人的内在动力,建立以“育人”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核心发展力。
二、发展目标二、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继续以“三个有利于”为办学理念,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的学校文化体系,通过优秀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实现优秀的学校教育关注师生的成功与发展,关注办学质量和育人环境的提升,关注学校特色的培育,力争在五年内把十七中办成课程体系健全、教学质量优良、学生综合素质高、师资队伍一流、人文环境和谐、管理水平上乘的有品牌有特色的现代化精品学8校,并不断发挥学校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我校的教育改革来推进鹿城基础教育的发展,扩大十七中在全市乃至全省基础教育领域里的影响具体发展目标是:建设以“育人”为核心的富有十七中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围绕“育人”这一核心产生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学校系统中,直接服务于学生的是课程、课堂与德育,因此,要加强以课程文化为核心,以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建设为推力的学校文化内核的建设:一是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形成适合培养个性化与社会化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的课程文化;二是展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是通过德育课程的建设, 培养综合素养高、精神生命丰富、和谐的人学校文化还是一个影是一个影响和陶冶学生的“教育场” ,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教育作用,而且这种教育作用具有持久、经常、渗透等特点,因此组织文化、管理文化与环境文化的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也十分重要:一是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形成促进教师整体和个体素养的全面提升的组织文化;二是不断提升校园建设的文化内涵,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文化;三是实现学校管理的清晰、协调、简洁、高效,形成民主化、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文化。
9第三部分:任务与内容第三部分:任务与内容一、课程文化建设(一)学科课程建设1、2011 学年(1)开发实施 B 空间和 C 空间的部分课程,进行相关课程的师资培训A12-1 十七中跆拳道必修课程; A12-2 十七中羽毛球必修课程; B12-1 晨会活动课程建设; B11-1 春游活动课程;B29-1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课程; A21-1 主题班会教育活动课程;C12-1 数学拓展性课程;C12-2 科学拓展性课程;C12-3信息学拓展性课程 B13.升旗仪式,开学、毕业、结业典礼2)完善十八门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教材、实施方案、评价方案等2、2012 学年(1)开发实验 B、C 空间的全部课程和部分 D 空间的部分课程B28 安全演习课程;B27 环保活动课程;D12 课题研究课程;D21 社团活动课程;D11 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课程;C13科学素养类课程;B29.校园文化(环境)课程;C12-3 信息系列拓展性课程(2)完善课程评价方案,进行相关课程的师资培训3、2013 学年(1)开发实施 D 空间的全部课程10(2)全面总结课程开发管理、评价、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验3)对实验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4) 总结各方面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推广普及二)德育课程建设1、2011 学年(1)借助网络平台,正式实施《温十七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实现学生评价的即时的动态的管理,以评价促发展;(2)完成《温十七中德育课程建设》初稿;(3) 启动体育特色项目——羽毛球、 跆拳道的普及工作4)制定并开始实施“温十七中每个学生(初中三年)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行动计划;(5)借力 20 年校庆——编辑“学校文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