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0740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展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姓名: 学号:,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这年起,文化产业振兴也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之一。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杨劲松作为中国会展业唯一来自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在谈到目前我国会展行业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推动我国会展,分别从国家、行业协会以及地方政府三个层面阐述建议。,会展行业问题,1、在国家管理层面上,我们国家缺乏会展业的管理机构,我国没有会展业的统一发展规划,很多条例的制定出台也有很多缺失,包括对品牌会展的支持力度,很多方面不到位。,2、对行业协会的建议是希望国家大力扶持国家级行业协会的发展,让行业协会行使行业自律的管理能

2、力,大家的意见也比较集中。,3、对地方政府的建议。好的一点是推动会展非常快,很多地方政府都成立会展办,规格比较高、综合协调能力比较强。当然,也带来一些问题,在会展发展的建设规划方面缺乏全盘的考虑,场馆设施重复建设,造成了比较大的浪费。,从如上可以看出,会展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会展教育是为会展业提供人才的平台。 所以对于会展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十分必要。,会展教育发展现状分析,1、我国高校会展专业现状,3、我国会展人才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我国会展教育师资建设策略,5、会展教育模式如何创新,会展专业发展现状,地区分布:长三角地区领先全国 上海、杭州、南京3市有1

3、6所高校设有会展专业,占全国的60%,且招收本科生的高校悉数在上海。,始招年份: 2004年最多 在已明确始招年份的23所高校中,就有17所是2004年才开始招收会展专业新生的,要占总数的3/4。上海师范大学也是其中之一。,专业开设基础,在原国际贸易类专业基础上开设 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外贸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外经贸学院等,在原外语类专业基础上或直接从会展类专业起步 如厦门国际会展职业学院等,在原旅游类专业基础上开设 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在原艺术类专业基础上开设 如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会展教育与市场需求存在矛盾,我

4、国会展教育繁荣背后所暗藏的巨大危机集中体现在会展毕业生的就业率上,会展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困扰会展教育界。如何使会展毕业生能“学以致用”,又能尽可能多地适应不同职业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界、教育界和会展专业学生间的共赢,这已成为会展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原因,我国会展教育师资短缺现象依然存在,会展师资半路出家情况严重,现有会展学科体系在学院派中尚未达成共识,一、加强会展教育资源与主体会展市场的互动,会展缺乏特色教育,解决措施,加大投入提纯会展理论科研成果,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提高会展实践水平,编制出有特色的会展专业教材,二、会展企业希望人才是已拥有广泛和专业的从业经验,就业后能独挡一面,而现实却是会

5、展专业学生“理论扎实、实践匮乏”,与会展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让专业教师了解会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内部模拟实训室(展览、会议),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设计与指导,三、瓶颈,学校与会展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学生实习前期缺乏具体辅导,社会实践未导入社会调查环节,对学生实习的“放羊式”管理,三、办法,建立与健全会展院校与会展企业对话机制,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开设学生实习前的辅导课程,策划与布置社会调查内容,会展教育应从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着手,建立对师资的鼓励机制,加强对学生各实习阶段的管理,利用现场教学,委托会展企业从业人员对学生的定人、定岗辅导,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6、 过程管理应在学校实习经费、教师工作量、教学考核指标设置方面统筹安排,从而全面提升会展学生实习的系统性与可控性,促进会展教育、会展企业与会展学生间各种形式的互动与交流,达到会展实习效果最大化。,我国会展人才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由于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起步较晚,会展理论、会展教育以及会展研究严重脱节,致使会展产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会展经营管理理念、具体操作运营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会展人才教育建设存在的问题,1.会展人才培训教育目标不清、效果不佳,4缺乏系统的扶持和保护措施,2.会展人才培训教育分布不合理,3.会展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从目前会展教育

7、培训机构的数量来讲,由于众多院校缺乏对会展行业特殊性的了解,盲目办学、攀比办学,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足够认识,1.会展人才培训教育目标不清、效果不佳,培训本身的质量不过关,在技能与技巧的训练上时间不 够,学员与老师之间难以有效的进行经验交流,难以保证培训效果,教育培训很难契合现实情况,实践能力薄弱,难以满足各类会展对人才的需求,2.会展人才培训教育分布不合理由于会展经济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密切相连的,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其会展经济之所以发达,与这些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分不开的。会展经济的这种特殊的依附性,实际上造成了会展业人才培训分布的

8、不均衡现象,造成了大都市会展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相对较多,而中小城市的会展业人才极度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是很难向中小城市流动。这种相对的人才富余和人才不足,既造成了人才培训的浪费,也难以满足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城市的发展需求。,教师会展实践经验不足。教师大多没有从事会展操作的实践经验,重理论轻实践,使课程讲授空洞,没有针对性,3.会展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会展理论知识匮乏。教师多是半路出家,什么专业的都有,虽然博士、硕士、教授较多,但多是学习经济、外语、旅游、历史、社会学、广告、管理等,没有建立起一整套会展学科体系,专业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界定,教师本身不具备系统的会展理论

9、体系,会展教材没有形成系统,教师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由于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缺乏相应政策的扶持,使一些地方具有良好前景的会展产业,在人才培养和保护方面没有及时跟进,致使会展产业发展缓慢,4缺乏系统的扶持和保护措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才相关的管理与保护办法,一些地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培养的会展方面人才大量流失,这无疑会影响会展产业在我国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会展教育人才培养建议,1、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开发规划,4、加强高校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2、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观念,3、规范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主要表现,我国开设会展专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大多数是从其它专业的教师队伍中转岗过来的,缺乏行

10、业背景,又缺乏实践经验,会展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的匮乏,不能展开诸如案例教学和展会模拟环境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致使会展教育陷入了“理论化教学”的尴尬,很多会展院校在会展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课程讲授空洞,缺乏针对性,我国会展教育师资建设策略,会展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加强会展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会展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建设“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一、建设“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的必要性,二、会展院校“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三、会展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特质,一、建设“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的必性,会展学历教育是会展市场对专业人

11、才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培养直接面向会展市场与会展企业所需的各级项目管理或应用型人才而服务的。会展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以下特质:,1) 行业性。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一味追求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是应该根据我国会展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构建行业的要素理论及知识体系,2) 应用性。会展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能策划会展项目方案并能付诸实施的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具有宽厚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 会展应用型人才迫切要求建立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干、 富有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 会展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

12、落实的关键,缺失认定“双师型”会展教师的合理标准与内涵,二、会展院校“双师型”会展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缺乏“双师型”会展师资的科学培养规划,存在重学历轻实践的现象,缺失“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三、会展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1.加强对“双师型”会展师资的组织与管理,4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2.加大会展专业师资的培训力度,3.加快对“双师型”会展师资的研究步伐,会展教育模式如何创新,在我国会展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压力下,学校教育归根到底是素质教育。由于会展业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隐性知识”的积累大大高于“显性知识”的学习。因此,会展教育的重点应强调实践性,会展本科类教育需逐步形成会展高职本科教育体系;专科类会展教育要为会展市场、会展企业量身定制人才,重点打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关键环节,加强会展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