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0529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最新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最新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最新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最新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肝脏的影像诊断,检查技术(自学) 正常表现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H形,横裂第一肝门(胆总管、门静脉、肝动脉) 左纵沟前,肝圆韧带裂(含肝固有韧带、左门V、肝A、肝V)后,静脉韧带裂(含静脉韧带) 右纵沟胆囊窝下腔静脉,肝脏的影像诊断,正常CT表现 1.肝实质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CT值5070HU 2.肝动脉、门静脉、胆管进出肝门其密度低于肝质 3、增强扫描:A.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明显强化,肝实质开始强化B.肝实质期肝实质强化达峰值。,肝脏的影像诊断,正常肝脏的MRI表现 肝实质 1、信号均匀 2、T1WI像肝为中等信号略高于脾、 T2WI像肝的信号明显低于脾 门静脉主支及

2、肝静脉主干因流空效应而呈低信号 肝动脉、肝内胆管不显示 肝裂因含有脂肪T1WI像、T2WI像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肝实质均匀增强,肝血管增强明显,肝内胆管无增强,肝脏的影像诊断,1高位肝脏横断面: (1)以放射状排列的肝静脉为特征(显示肝左、中、右静脉向下腔静脉集中汇集) (2)肝包膜光滑、膈面弧形状、左肝外缘尖锐 (3)肝实质均匀光点,2经第一肝门横断面显示门脉及其分支为特征由于门静脉左支高于右支,不能同时显示,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脓肿 (环征),临床与病理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单发或多发,临床主要为发热、肝大和肝区痛 CT表现: 1.平扫 (1)圆形低密度,密度稍高于水,少数可见气体影 (2)

3、脓肿壁密度高于脓腔而低于肝脏, 2.增强扫描 (1)脓肿壁呈环状强化,环厚薄均匀,内外壁光整, (2)脓腔无强化,脓肿壁外周有低密度水肿带,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脓肿,MRI表现 1、形态及边缘:圆形、椭圆形边缘锐利 2、信号: T1WI像低信号、但不均匀,脓肿壁信号略高于脓腔而低于肝实质,厚薄均匀,外侧可见低信号水肿带 T2WI像大片状高信号、中心信号最高类似于靶征,部分脓肿为多房、腔内可见信号分隔3、增强扫描: A.脓肿壁轻中度增强,内壁光整可有分隔强化信号略高 B.脓肿周围肝实质因充血可有高灌注异常,B超声像图表现: 1、 肝形态改变:肝增大、增厚。 2、 肝内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团,壁厚、毛糙

4、,外壁圆整,内壁不平整,虫蚀样。,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概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无临床症状,个别有发热、贫血、腹痛等症状,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血管瘤,CT表现 A.平扫 1、境界清楚的低密度 2、较大的血管瘤中央有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形的更低密度(瘤内血栓形成、机化、纤维化、坏死、囊变、陈旧性出血等所致) B.增强扫描(特征为早出晚归) 1、早期病变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块状或棉絮状) 2、增强区域进行性向心性填充 3、延迟扫描呈高或等密度充填时间: 一般大于3分钟、通常715分钟、最高达2060分钟,平扫,门脉期,动脉期,延迟,CT平扫,CT强化,延迟扫描,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5、肝血管瘤,MRI表现:是最好的检查方法 1.形态及边缘类圆形、边缘清晰 2.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强度随TE时间延长(120ms)而增高,称为灯泡征,一般瘤灶信号均匀,大的病灶因血栓或纤维瘢痕而信号不均 3.增强扫描 周边结节样或棉絮样强化,逐渐向中心扩展,延迟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充填,B超声像图表现: 肝内出现实性光团,光团特点为: 边界清晰,呈圆形 或椭圆形,高或稍高回声为主。 光团边缘凹陷性缺损, 并见血管进入。 光团周边呈无边缘的 弱回声晕带,后方不增强。 加压后可变形,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临床:肝区疼痛、上腹肿块、消瘦等甲胎甲球(AFP)增高,

6、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大体病理: 巨块型:单个或多个,直径5cm 结节型:单个或多个,直径5cm 弥漫型:结节小,弥漫而均匀分布,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CT表现(平扫),形态及边缘 (1)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2)边缘清晰有假包膜(晕圈征-Halo sign) 纤维组织增生 病灶周围肝组织受压 (3)边缘模糊肿瘤浸润性生长,CT表现(平扫),密度 1)低密度: 2)等或高密度:(少见) 3)混杂密度:囊变、陈旧出血、坏死、钙化、脂肪变性,CT表现(增强),供血 1)正常肝脏供血:2030%由肝动脉供血、 7080%由门静脉供血 2)肝癌供血: 90%由肝动脉供血10%由门静脉供血 增强 1)动

7、脉期:增强明显,条状、结节状或片絮状。乏血管者无增强 2)门静脉期:轻或中度增强,病灶与正常肝脏对比明显,瘤中坏死出血区无增强,CT表现(增强),门静脉改变 门静脉主干或主支侵蚀破坏中断消失或腔内形成充盈缺损、肝动脉-门静脉短路 肝门及肝内胆管扩张 癌瘤侵犯或淋巴结压迫胆管形成梗阻性黄疸 肝门或附近淋巴结转移,肝癌MRI表现,信号 1、 T1WI像低信号、T2WI像高信号 2、瘤灶中心可有脂肪变性、囊变、坏死、出血等而出现不同的信号 假包膜(纤维组织和受压的肝组织): T1WI像肿瘤周围窄带状低信号 T2WI像显示不清 瘤周水肿: T1WI像显示不清、T2WI像高信号 静脉瘤栓:血管流空信号消

8、失呈T1WI像高信号、T2WI像低信号,B超声像图表现:1、 肝肿大,肝形态变化,局限性隆起,呈驼峰样,边缘凹凸不平。2、肝内回声不均, 并见实性光团,光团 边界不整,不规则, 内部结构紊乱,并多 样化表现:等回声型、 低回声型、增强型、 弥漫型、混合型、坏死液化型。,弥 漫 型,等 回 声 型,增 强 型,低 回 声 型,肝脏多发转移瘤牛眼征,肝囊肿:无壁强化的液性密度囊腔,肝硬化,CT表现为: 肝脏大小变化,各叶比例失常,肝左叶外侧段及尾状叶增大较为常见。晚期时,也可普遍萎缩。 肝脏形态及密度变化:肝表面凹凸不整,边缘变钝;肝裂增宽;肝硬化再生结节显示为相对高密度,门静脉期强化为主。 门静脉高压表现:脾大、脾静脉及门静脉曲张,扩张,侧支循环形成;胃短静脉、胃冠状静脉及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脾大,肝硬化结节癌变,脂肪肝,正常,脂肪肝,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检查技术(自学) 正常表现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正常表现,胆管 1、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分支伴行,平扫不能显示,直径0.2-0.3cm或小于伴行静脉的1/3 2、总肝管内径0.4-0.6cm,长3-4cm,平扫不能显示 3、胆总管内径0.6-0.8cm,长48cm 胆囊 1、空腹状态下胆囊壁厚薄均匀,正常厚度 2-3mm 、3.5mm为异常、5mm为肯定增厚 2、胆囊长径4-5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