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及名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5305209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及名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及名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及名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及名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及名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及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及名(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第 1 页 共 49 页 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 目录 目录1 隋唐1 一、隋朝1 1)知识要点1 2)名词解释2 3)简答论述2 二、唐朝3 1)知识要点3 2)名词解释5 3)简答论述9 五代辽宋西夏金元13 一、五代十国13 1)知识要点13 3)简答论述13 二、辽宋西夏金14 1)知识要点14 2)名词解释16 3)简答论述20 二、元朝22 1)知识要点22 2)名词解释24 3)简答论述26 明清27 一、明朝27 1)知识要点27 2)名词解释30 3)简答论述35 二、清朝38 1)知识要点38 2)名词解释40 3

2、)简答论述45 隋唐 一、隋朝 1)知识要点 (1)隋唐中央最高政权机关“三省”是中书(隋称为内史省、内书省)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审核驳正,尚书省掌行政。 (2)隋唐尚书省下具体行政执行机构是六部,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制一 直沿用到清末。 (3)科举制中的进士科是隋炀帝时开设的,对后代影响甚大。 (4) 开皇律是隋文帝时制定的刑律。 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第 2 页 共 49 页 (5)平地开工,长距离挖掘人工河道,大规模地构筑贯通南北、纵横东西的水运交通网, 始于隋代,这就是隋代大运河。 (6)均田制下隋代农民必须承担的封

3、建经济义务是租调力役, 其中 “调”指交纳粮食以外 的绢、棉、麻等产品。 (7)含嘉仓是隋朝廷在东都(洛阳)设置的规模巨大的官仓,直到现代,考古工作者在其 遗址仍发掘出大量粮窖和已经碳化的粮食。 (8)隋后期民众为了躲避因隋炀帝发动大规模对高丽战争而带来的灾难性兵役,不少人自 断手足,称为“福手”、 “福足”。 (9) 无向辽东浪死歌是隋末农民战争中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章丘境)首举义旗的王 薄所作。 (10)隋末大起义中最主要的三支起义队伍是: 翟让、李密统领的瓦岗军、 窦建德统领 的河北起义军、 杜伏威、辅公祏率领的江淮起义军。 (11)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此

4、句出自隋末瓦岗军领袖李密 的讨隋炀帝檄文。 (12)隋朝灭亡的标志是隋炀帝死于江都兵变。 2)名词解释 (1)大索貌阅:隋代搜刮人口并核实在籍人口的行动。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 585 年) , 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规模地检查户口,叫做“大索 貌阅” 。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 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2)输籍法:隋文帝时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亦称输籍定样。即将人民所输租税,依每 家资产情况作出缴纳标准,从轻定额。每年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共为一团,

5、根据标准定户等的上下。这样就弄清了户口和人民应纳税额,百姓固然不能逃脱,地方官 也不能随便舞弊,更重要的是所定赋税比世家大族对属民的剥削为轻,这样做既打击了世 家大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3)江南河:大运河的一段,始凿于春秋时的吴国,经秦、东吴、东晋多次疏浚整修。大 业六年(公元 610 年) ,隋炀帝下旨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的运河古道,连接京口和余杭,这 就是江南河。 3)简答论述 (1)怎样看待隋王朝的富裕和隋代社会的经济发展? 第一,隋朝建立时,南北朝经济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南北的统一和隋朝统治者 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使社会生产的进一步上升得到了更好的条件,也使前朝和当时经

6、济 发展的成果在短时期里很快体现出来,隋代社会经济迅速出现繁荣面貌。 第二,隋统一后,人口大量增加,一方面反映由于二十余年社会环境的安定和经济的 发展,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了;另一方面隋朝廷推行大索貌阅和输籍法等政策有效,使 朝廷获得了大量以往不控制的劳动人口,隋代人口暴增有相当一部分不是自然繁衍。 第三,劳动力的大量增加和均田制的推广,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获得了巨 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隋朝社会积累了空前的财富。 第四,隋朝统治者精于聚敛之道,从建国起就在各地设置了许多府库,将农民交纳来 的粮食、布帛等大量贮存。隋代短时期内物资储积富裕的程度超过了隋以前任何一个朝代。 但这种暴

7、富也在积累着社会矛盾的激化。 (2)评隋炀帝 应该客观地看待隋炀帝的功过。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 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将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进士科,促成 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今台湾) 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联系。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依仗国 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 芜,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离 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第 3 页 共 49 页

8、宫,从行的人几十万,严重骚扰地方百姓。他三次发兵进攻高丽,穷兵黩武,终于激起全 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3)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影响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 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 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从客观上看: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被许多 史家列为隋的暴政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凿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 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9、都发挥 了重要作用。 二、唐朝 1)知识要点 (1)617 年,隋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自立,这是次年唐朝建立的开端。 (2)626 年,唐朝皇室内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两派为争夺权力而爆发火并,李世民 杀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这就是 “玄武门事变” 。 (3)唐太宗李世民取得皇位后,实行开明的封建政治, 成效显著,被历代史家称誉为 “贞观之治” 。 (4)隋唐的宰相开始是三省长官,即内史(中书)省长官内史 (中书)令、门下省长官 纳言、尚书省实际长官左右仆射。后来唐朝的宰相又包括了戴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同中书门下三品” 、 “参知政事”等头衔的官员。 (5)唐前期的基本兵制

10、是在隋代基础上更完备的府兵制。府兵之外,在戍守和征战时征募 的兵募是另一个数量庞大的兵种。 (6)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古代封建法典是唐律疏议 。 (8)唐代的赋役制度是建立于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法。 (9)唐代租庸调法中,每年必须服国家劳役的男丁可以用交纳一定数量绢或布等实物的方 式代替服役,称为“庸” 。 “输庸代役”发端于隋,制度化于唐。 (10)武则天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唯一的女皇,她代唐称帝后改国号为“周” 。 (11)科举制中专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科目称武举,中国古代武举开始设置于武则天 时期。 (12)武则天时期用三大酷吏来翦除异己,他们是:索元

11、礼、周兴、来俊臣。 (13)武则天时期选拔了一批干练之臣,著名的有: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 (14)唐玄宗李隆基在其统治的前半期励精图治,唐王朝达到鼎盛,被史家称为“开元之 治” 。 (15)唐玄宗开元之治时最出色的良相是:姚崇、宋璟。 (16)唐人记载、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使用的曲辕犁是中国古代耕犁铁农具成熟定型的重 要标志。 (17)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陶器在陶胎上涂以铅黄、绿、青 (或蓝)烧制而成,称为唐三彩。 (18)唐代城市居民区的基本划分和基层单位称“坊” 。 (19)唐代城市商业区称“市” 。 (20)唐代宰相集体议政场所是政事堂。最初设在门下省,高宗时迁到中书省,玄宗时改 称中

12、书门下,下设办事机构。唐中叶起政事堂遂成为施政处理军国大事的宰相机关。 (21)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本是唐初用来加给已退休的元老重臣的临时名号,为使他们在 身体许可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参与宰相决策。唐中叶后,逐渐固定化为正式的宰相名号,只 有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者才被认为是真正的宰相。 (22)唐府兵制是在玄宗天宝八年正式废止的。 (23)唐玄宗时府兵制瓦解后替代府兵的是卫戍京师的彍骑(原称长从宿卫)和戍守边区 中国古代后期史各段复习思考习题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第 4 页 共 49 页 的长征健儿,他们都是雇佣兵。 (24)为改善边防态势, 开元天宝年间, 唐廷陆续在沿边设置了范阳、平卢、河

13、东、朔 方、河西、安西、北庭、陇右、剑南九处节度使和岭南一处经略使(后改节度使) ,史称天 宝沿边十节度。 (25)唐玄宗天宝末年,爆发了一场在统治机器破坏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背景下由唐 边镇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大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6)马嵬驿事变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从长安出逃至马嵬驿时发生的随行将士哗变。 事 变导致宰相杨国忠被杀, 唐玄宗被迫缢死杨贵妃。 (27)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28)唐后期藩镇割据指的是安史之乱后以河北、山东、河南各地节度使为代表的拥兵自 重、对抗中央的军阀割据势力。 (29)安史之乱后降唐的河北安史旧部被唐授以卢龙、成德、魏博三地节度

14、使,史称“河 朔三镇” ,他们是割据性藩镇的最主要代表。 (30)唐后期朝廷对藩镇斗争成果最大的是唐宪宗时平定淮西镇吴元济之役。 (31)唐后期朝臣与宦官之间经常爆发激烈争斗,史称“南衙北司”之争。 “南衙”指以宰 相为首的朝臣官府机构,因中央朝官衙署位于皇城的南面,故名之;“北司”指宦官衙署, 因位于皇城北面的宫城而名。 (32)唐后期宦官专权的基础是宦官控制了中央禁军神策军并把持了掌管朝廷核心机密的 枢密使职务。 (33)唐后期朝臣官僚之间朋党斗争的代表是“牛李党争” 。 (34)唐末王仙芝、黄巢大起义之前的两次反唐起义:裘甫起义和庞勋起义,揭开了唐末 大起义的序幕。 (35)黄巢起义军占

15、领长安后建立的政权国号是“大齐” 。 (36)隋唐时期北方和西北重要的少数民族有突厥、 薛延陀、 吐谷浑、回纥、黠戛斯。 (37)隋唐时期西南、东北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吐蕃、 南诏、 渤海,部落有室韦、奚、 契丹。 (38)突厥人同时和先后建立过厥、西突厥、后突厥等汗国。 (39)讫今所知,我国北方民族中第一个创造和使用自己文字的民族是突厥人。 (40)唐代先后有两位公主出嫁吐蕃, 对唐蕃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她们是文成公主和金 城公主。 (41)唐朝时期,日本的行政制度、 田制、赋税制、法律制度、建筑、工艺、佛教等都是 仿效和学习唐朝的。日本的文字“假名”是唐代时采用了汉字而形成的。 (42)

16、日本大量派出的前往唐朝学习和交往的人员叫遣唐使。 (43)唐代文明西传中对西方影响最大的事物是造纸术。 (44)唐代西行求法高僧中影响最大的是玄奘和义净 (45)唐代有许多外来宗教传入,其中主要有: 祆教、 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 (46)唐武宗会昌年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禁止打击佛教的行动,并涉及到当时唐朝境 内除道教外的其他宗教,史称“武宗毁佛” 、 “会昌毁佛” ,佛教界称“会昌法难” 。 (47)由宰相监修,组织御用史馆编写本朝及前代国史,即官修正史的制度确定于唐朝并 为后代王朝继承。 (48)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是传奇。 (49)唐代先是作为佛教徒传教布道的通俗宣传文本,后又被民间艺人利用讲唱民间传说 和历史故事的夹叙夹唱的文学体载叫变文。 (50)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是隋朝所建赵州桥。 (51)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的活动是由唐人僧一行组织完成的。 (52)唐代书法家中所称的“颜筋柳骨”指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53)唐代草书二绝指的是张旭和怀素。 (54)唐代被称为“画圣”的是吴道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