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黄疸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304471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南医学院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黄疸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赣南医学院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黄疸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赣南医学院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黄疸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赣南医学院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黄疸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赣南医学院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黄疸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南医学院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黄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南医学院儿科学课件 新生儿黄疸(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王玲,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掌握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因及特点。,一 概述定义生理性 病理性 二 正常胆红素代谢1、 胆红素的来源衰老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占7080%旁路性胆红素 占3%其它 占20%左右,2 胆红素的运输 3 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Y蛋白胆红素+ 复合物+葡萄糖醛酸基结合胆红素Z蛋白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葡萄糖醛酸基结合胆红素 肠细菌B 葡萄糖醛酸苷酶 胆红素 尿胆素原大部分 作用下尿胆素 粪 肠道门V 肝 大部分小部分经肠粘膜

2、重吸收 血 肾 尿小部分,三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生成较多 a RBC寿命短 b 旁路性和其它来源胆红素 c RBC数量 d 血红素加氧酶在生后1-7天内含量高。 2 转运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a 酸中毒 b 早产儿白蛋白量较足月儿低。 3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均不足。 4 肠肝循环的特点 a 肠道细菌少 b 肠腔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下列因素常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饥饿 失水酸中毒 血管外出血缺氧 便秘,四 新生儿黄胆的分类 1 生理性黄胆 2 病理性黄胆 生理性 病理性 出现时间 生后足2-3天 早3-5天 生后24小时内 程度 轻 重或较重 持续时间 足2

3、周 早4周左右 较长,或退而复现 血清胆红素 足 221 早 2 57(umol/L) 早85 血清结合胆红素 34umol/L 其他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好 较差,有原发病症状,正常 黄疸,黄疸儿,正常足月儿,3、病理性黄胆原因间胆升高:新生儿溶血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酶的缺陷 母乳性黄胆 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陷症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胆 家族性暂时性高胆红素血症 围产因素。直胆升高: 胆道阻塞: 新生儿肝炎 胆道闭锁 胆总管囊总、结石。 遗传代谢稳乱:1 抗胰胆白酶缺乏症 囊性纤维性变 先天性持续性郁胆 获得性肝内郁胆。间胆、直胆升高:新生儿肝炎、细菌、病毒等感染。,胆红素生成过多

4、: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血管外溶血 同族免疫性溶血 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 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巨结肠、饥饿、喂养延迟 母乳性黄胆 红细胞酶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及黄疸:红细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 .红细胞结构异常引起的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缺氧和感染 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陷症(Crigler-Najjar综合征) 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胆(Lucey-Driscoll综合征) 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Gilbert综合征) 药物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胆汁排泄障碍: 新生儿肝炎(T

5、ORCH感染、细菌感染及药物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代谢及遗传性疾病: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半乳糖血症。 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非溶血性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Dubin-Johnson综合征),母乳性黄疸(breast jaundice)60年代 12 1960年首先由Arias报道80年代 20(De Angelis,1982)82(Lascair, 1986年),病因: 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增加 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加 摄入热量不足 临床表现: 黄疸,一般情况良好 诊断: 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停母乳35天,黄疸消退50,新生儿肝炎 (Neonatal hepititis) 病因 TORCH病毒

6、感染 发病机理 1、胆汁郁积:毛细胆管和肝管阻塞 2、肝细胞受损,临床表现 1、阻塞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2、生理性黄疸退后又出现或持续加深 3、尿色深黄,大便色浅 4、消化道症状:纳减,呕吐、 腹泻 5、贫血 6、肝脾大,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 2.实验室: 1胆红素增高,呈双相,直胆为主 2肝功能SGPT增高,白蛋白降低 3病原学:乙肝三对、CMV IgG/M、 TOIgG/M4甲胎蛋白1月后仍增高,胆 道 闭 锁 病因: 多由宫内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1 黄疸进行性加重,皮肤搔痒,大便黄 白色黄色;2 肝脏进行性增大,3月后肝硬化,脾大;3 肝功能改变,直胆高;预后: 多于1岁前

7、食道静脉出血 肝昏迷 脓毒血症死亡。治疗: 手术。,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ABO血型不合 85.3% RH不合 14.6%ABO溶血病 1、第一胎即可发生,约50 2、ABO不合中约20发病 3、多为O型血母亲,婴儿为A或B型 Rh溶血病 1、第一胎不溶血(有流产,母输血史例外) 2、外祖母学说 3、Rh抗原性依次为DECce,RhD溶血 最常见。,临床特点 1、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程度重 (Bi18-20mg/dl) 2、贫血:重者心衰;可有后期贫血 3、肝脾肿大 4、水肿:胎儿、胎盘水肿,

8、实验室检查 1.提示溶血指标: 1RBC、Hb降低 2Ret增高,6 3有核RBC10 4间胆增高 2.母子血型不同: 1母O,子A、B; 2母Rh阴性,子Rh阳性,3.三项试验 1Rh溶血病 Coombs:直接阳性, 间接阳性 2ABO溶血病 Coombs直接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游离抗体试验,诊断: 病史:母既往生产史:高胆患儿、贫血、 死胎、胎儿水肿 产前诊断 1 Rh阴性的母亲于孕28、32、36周 测Rh抗体 2羊水检查:母亲Rh阴性,且抗体增高, 测羊水Bi 出生后:黄疸,三项试验,并发症 : 胆红素脑病警告期: 1224小时痉挛期: 1248小时恢复期: 2周后遗症期 : 核黄胆四

9、联症,预防 Rh阴性母亲第一胎娩出后,3天内母亲肌注抗D免疫球蛋白300ug。五、诊断 见表,体格检查,观察黄疸的分布情况,估计黄疸的程度,六、治疗光照疗法(光疗)是降低血清UCB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 换血疗法 其他治疗 防止低血糖、低体温 纠正缺氧、贫血、水肿和心力衰竭等,光疗,原理 UCB 在光的作用下,转变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 波长425475nm的蓝光和波长510530nm的绿光效果较好,日光灯或太阳光也有一定疗效; 光疗主要作用于皮肤浅层组织,皮肤黄疸消退并不表明血清 UCB 正常;,设备和方法 主要有光疗箱、光疗灯和光疗毯等; 光疗箱以单面光160W、双面光32

10、0W为宜,双面光优于单面光;上、下灯管距床面距离分别为40cm和20cm; 光照时,婴儿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裸露; 照射时间以不超过3天为宜。,指征 血清总胆红素 一般患儿205mol/L (12mg/dl)VLBW103mol/L (6mg/dl) ELBW85mol/L (5mg/dl)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生后血清总胆红素85mol/L (5mg/dl) 也有学者主张对ELBW生后即进行预防性光疗 应根据不同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的胆红素值而定,副作用发热、腹泻和皮疹,可继续光疗 蓝光可分解体内核黄素,超过24小时可引起核黄素 红细胞谷胱苷肽还

11、原酶活性 加重溶血光疗时补充核黄素每日3次,5 mg/次;光疗后每日1次,连服3日 血清结合胆红素68mol/L(4 mg/dl),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停止光疗,可自行消退; 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药物治疗,白蛋白 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白蛋白1g/kg或血浆每次1020ml/kg。 碱化血液 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 5%碳酸氢钠3-5ml/kg提高血pH值。,肝酶诱导剂 增加UDPGT的生成和肝脏摄取UCB能力; 苯巴比妥每日5mg/kg,分23次口服,共45日。 尼可刹米每日100mg/kg,分23次口服,共45日。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红细胞;用法为1g/kg,68小时内静脉滴入。,六 护理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心力衰竭 2、知识缺乏,七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胆红素脑病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神经系统表现实施光疗、换血遵医嘱给予治疗 2、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 3、健康教育,谢 谢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王 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