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02566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企业管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国际企业管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国际企业管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国际企业管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国际企业管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企业管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企业管理教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国际企业概论,第一节 国际商务与跨国公司一、国际商务 1、国际商务:两国或多国卷入的全部商业交易活动 的总称。这里的商业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商品、劳务和资 本的国际间的转移。活动的主体是企业或政府。 2、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A、联合国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的定义P3 B、哈佛大学商学院弗农的定义与特征P3,第二节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一、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动机 1、扩大销售:销售量意味着利润。 2、获取资源:掌握了资源,就掌握了经营的主动权。 3、经营多元化:主要是经营、产品和市场的多元化。 二、国际经营的基本方式 1、商品进出口:这是国际商务活动的第一个台阶。 2、劳务进出口:包括

2、交钥匙工程、特许专营、管理合同、许可协议。 3、投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第三节 企业国际化的阶段性 一、第一阶段特点:间接的,(被动的)进出口贸易,甚至是安排少量 专业人员,依靠进出口公司来安排经营活动。 二、第二阶段特点:以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业务为主。主动、直接寻求贸易伙伴。但企业还是以国内的商务活动为主。 三、第三节阶段特点:直接参与国外的商品、劳务、生产、销售环节,在国外设立代表机构。 四、第四阶段特点:企业已将自己的战略目标从国内移向国外,寻求跨国经营。,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与发展一、经济全球化的现状 1、经济一体化:市场的一体化和生产的一体化。 2、世界经济趋势:A、发展中国

3、家快速发展,增幅超过发达国家。B、世界贸易的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率。见表1-3。C、国际投资活动日趋活跃,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二、“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1、原因:A、不是社会一体化,而是社会接替的力量。B、容易导致国家间、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不公正加剧。C、地球环境将遭到致命的破坏。,2、表现:A、贫富差距拉大。世界上有30亿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世界上最富裕的3个人超过了48个国家GDP的总和。B、物种消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重。C、跨国公司掌握了全球的经济命脉。主要由美国219家,欧洲158家,日本77家组成,占世界的90。8%。课堂讨论:谈谈对经济全球化的兴

4、起与发展的看法,第二讲 国际企业政治与经济环境分析,第一节 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 一、经营环境分为两部分 1、任务(工作)环境 2、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经济、技术、文化),第二节 国际企业经营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一、国际企业经营的政治环境政治制度是最重要的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因素的变化历来被认为是对国际活动影响最大、破坏性最强的辩护。 二、国际企业经营的经济环境 1、市场经济主要是解决供求矛盾,实现资源互补的一种过程。但市场经济在发达国家也会受到政府、大垄断公司和工会的制约和影响。 2、计划经济由国家按统一计划,对国家资源进行管理的经济运行模式。其核心是宏观的计划管理。但该模式统得过死,经济

5、效益和劳动积极性受到限制。3、 混合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公有和私有相结合。中国和、西欧是典型。 4、国际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国际商务应该注意的10个政治经济问题。P25,第三节 经济环境的国别差异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三个变化 1、初级产品经济已与工业经济分离。就是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性的生产象非原材料密集型发展,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依靠出口原材料获取经济收入的国家,收入减少,外债增多,无法实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2、生产中的劳动密集状况逐渐被技术密集所代替。由于技术的进步,工业生产转向知识密集和高技术方向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象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转移。 3、 在对世界经

6、济影响方面,资金运动比商品运动的作用更大。货币市场贸易的迅速增长对资本流动、通货膨胀、利率带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全球性的经济不稳定因素存在。,二、对国际企业带来影响的四大问题 1、经济的稳定与增长经济增长与稳定为一个国家带来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通货膨胀是十分重要的经济现象,也是一种货币现象。对利率、汇率、人民生 活水平,国家的政治、经济稳定有重要影响。 3、开放的局面开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济联系的一种方式。开放程度不同,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 4、债务问题由于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和发展战略选择不当,造成了拉美和非洲等一 些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

7、这将直接影响到国际 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可能导致债务国进口受到控制、外汇流出受限、经 济增长速度降低。课堂讨论:911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第三讲 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分析,第一节 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边界的确定人际环境与文化环境由于自然、地理、气候、历史、区域、信仰、 价值观、社会结构、语言、经济、教育、人种的差异,而表现出国家之 间、民族之间、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异。第二节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要素分析 1、有形特性:外表、肤色、重量、尺寸、五官 2、行为特性:价值、态度、言行、表情、思想 3、对文化与经济活动有影响的几种行为特性: 群体:性别、年龄、家庭、地位、财富、学历、户籍 工作认识:对成功和奖励

8、的看法、工作习惯、事业成功的追求、需求层次。 职业的重要性:职业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名声、威望相联系。 自我表现把握命运的态度: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与信心。表现为上下级关系、信任、相信命运程度、个人与群众关系。 沟通:语言、无声语言、肢体语言、传输与评价、道德与礼仪。,第三节国际企业对国际环境差异的调整 1、国际企业所需文化意识 (1)经营品种越多,文化差异越大,对他国文化需求的意识就越强 (2)跨国企业经营国家的数量越多,所需要的文化意识就强。 (3)国际企业本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差别越大,所需的文化意识就越强。 (4)经营方式和经营层次越多,所需文化意识越强。 2、多中心主义和中心主义 多中心

9、主义过分强调文化、法律、经济、政治、历史的差异性,可能导致忽视自身优点和管理模式,给公司经营带来障碍。 中心主义过分自我的优势,忽视文化的差异性和各国的特殊性,不尊重别国的利益和文化,导致东道国政府和人民不满。,3、调整 价值体系 企业的成本和利益 对过多变化的阻力 参与 成果共享 意见领袖的选择 选择推进变革工作的恰当时间 努力向别国、别的企业和员工学习课堂讨论:如何认识人文环境对国际企业的影响?,第四讲 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1、亚当斯密(英)的绝对优势理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因为这样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成本绝对低,在对外贸易方

10、面比其他国家处于优势地位。各国生产各自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会使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地利用,进而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他1776年国富论主张放任自由的经济,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成本说,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2、大卫李嘉图(英)的比较优势理论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发展和修改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分工中,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起决定作用。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将生产和应该生产哪种产品。当两个国家都分别只专门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那么两个国家都能从贸易中获益。,3、赫克歇尔-

11、俄林(瑞典)的要素禀赋理论20世纪20年代提出比较优势的另一种解释,即: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商品流向的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挑战。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要素禀赋的差异。两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两国生产两种不同产品的差异。当本国把所有资源都投入生产某种产品时,本国资本的丰裕使它生产的产品量大大超过外国;而外国把全部资源都投入另一产品生产时,其产量也远远超过本国。因而,贸易就在此基础上产生。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各国生产同种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是由成本差异造成的,成本的不同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造成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则是由生产要素的丰裕

12、程度决定的。正是由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同,决定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或价格优势。,4、波特的钻石模型1990年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国家的竞争优势中针对现有的国际贸易模式提出了决定国际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根据10个国家的100个产业集群的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以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是决定一个国家某一行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并对相关要素作了说明(P60)。四个因素构成了一个钻石,公司最有可能在钻石条件最为有利的行业取得成功。认为要素分为基础要素(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口和气候)、高级要素(通信设施、高技术的熟练劳动力、科技设施和技术

13、诀窍),而且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是最为重要的。课堂讨论:如何利用比较优势促进欠发达国家企业的成长?,第五讲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第一节 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贸易保护理论 1、重商主义主张国家敢于经济生活保证金银流入国内。早期重商主义:增加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国际贸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唯一手段。 2、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最先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的思想。要维护落后国家经济和政治的独立,就要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地位。19世纪中叶德国李斯特,反对自由贸易,只谋求民族利益,而不是全世界的福利。提出经济发展五阶段。在农业和工业时期要采取限制商业政策

14、,而进入农工商时期,再恢复自由贸易。,二、现代贸易保护理论 1、凯恩斯新重商主义保持贸易顺差,扩大国外投资,增加投资需求和有效需求,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繁荣,需要国家对经济生活全面干预,实行贸易保护,保持贸易顺差,改变国际收支状况,提高一国的国民收入。,第二节 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主要形式 一、关税壁垒1、关税: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其出入关境的货物所征的税。是对付进出口的武器,保护本国民族产业。 二、主要关税税种 1、根据商品流向: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2、根据目的: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3、根据优惠程度:普通税、最惠国税和普惠税 4、按课税的依据:正税、附加税、差价税 5、按

15、课税标准: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选择税,三、非关税壁垒 1、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2、分类:直接非关税壁垒和间接非关税壁垒。 3、直接非关税壁垒:进口国政府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或金额直接加以限制或规定。包括: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限额及进口许可证等。 4、间接非关税壁垒:进口国政府未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或金额直接加以限制或规定。包括:最低限价、外汇管制、进口押金制、海关估价核技术障碍。 5、进口配额制:在一定时期,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6、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以限制而对规定配额的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对超过配额的商品则征收较高税收、附加税

16、或罚款。,7、自动出口配额制:在出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进口国自动规定某一时期某种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配额,在限定的配额以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8、进口许可证制度:政府加强对进口的管理,规定商品进口必须领取许可证,否则一律不许进口。分定额进口许可证、无定额进口许可证。 9、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控制商品进口、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分为:数量性外汇管制、成本性外汇管制。此外还有进出口国家垄断、歧视性政府采购、最低限价、进口押金制技术壁垒、海关估价、绿色壁垒、社会壁垒(如保护儿童权利条约、男女同工同酬公约),四、调整出口的政策手段 1

17、、出口信贷:一国鼓励出口,提高其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的进口商提供的贷款。分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2、出口国家信贷担保制:为了鼓励出口,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象国外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贷款。 3、政策手段还包括出口补贴、商品倾销、外汇倾销等,第六讲 外国直接投资理论,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兴起 1、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主要理论: 60年代前: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等。 70年代:折衷理论,对上述流派总结。 80年代:对折衷理论的突破和新兴理论的崛起。 3、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一国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跨国企业获得了垄断优势,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