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诺模型分析移动通信市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301804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17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诺模型分析移动通信市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诺模型分析移动通信市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诺模型分析移动通信市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诺模型分析移动通信市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诺模型分析移动通信市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诺模型分析移动通信市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诺模型分析移动通信市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古诺模型对我国电信产业移动通信市场 寡头现象的分析,经济Q1241班 庹麒麟 12010231,本文运用古诺模型对我国电信产业移动通信市场存在的寡头进行分析,本文同时分析了2008年我国电信产业重组之前的双寡头现象和2008年我国电信产业重组之后的三寡头现象。根据本文的分析,无论是重组之前还是重组之后,我国电信产业移动通信市场都存在市场不均衡。与双寡头和三寡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过修正,引入不同成本下存在的寡头模型,我们发现在移动通信市场上存在市场势力不均衡是正常的。,至今为止,我国电信产业已进行了三次重组。在2008年第三次重组之前的中国电信业中,将移动通信业务作为主要业务的运营厂商为

2、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虽然还有其余四家厂商,但它们是以固话和互联网业务为主。一般认为,市场集中度CR430%的行业为竞争性行业。超过30%即为寡头垄断,超过75%垄断程度就非常高。,在2008年,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厂商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集中度就远远超过了75%,所以属于双寡头垄断格局。重组之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进行全业务经营的厂商寡头竞争的格局,垄断程度达到100%,移动通信市场由两家厂商变为三家厂商,属于三寡头的垄断模式。,一、古诺双寡头模型,前提条件有: 市场上仅有两家厂商。 这两家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共同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两个厂商相应的成本

3、相同,规模相同。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假设两个厂商1、2,它们的产量分别为q1、q2,总供给Q=q1+ q2 ,产品市场价格为p,两个厂商的固定成本都为c1 ,边际成本都为c2。 令P(Q)=abQ =a b(q1 + q2 ) -(1) 厂商1的利润函数为: 1=(p-c1)q1-c1=a b(q1 +q2 )c2 q1c1-(2),1/q1=-2bq1-c2+a-bq2-(3) 二阶函数小于0,所以厂商1的利润函数一定有最大值: 2=3=(5(a-c2)2)/144b。 令(3)式等于0,得到厂商1对厂商2产量的反映函数为: q1=(a

4、-c2)/2b-q2/2 q2=(a-c2)/2b-q1/2。,厂商1与厂商2应该平分市场供应产品的总量,即:q1=q2=(a-c2)/3b-(4) 带入(1)式得:p=(a+2c2)/3-(5) 将(4)和(5)式带入(2)式得: 1=(a-c2)2/(32 b)-c1。 对称性可知: =1=2=(a-c2)2/(32 b)-c1-(6),二、古诺三寡头模型分析,令 p(Q) = a bQ = a b(q1 + q2 + q3 )-(7) 1=( pc2 )q1-c1 =ab(q1+q2 +q3)-c2q1c1q2=(a-c2)/2b-(q1+q3)/2 q3=(a-c2)/2b-(q1+q2)/2 = 1= 2= (a-c2 )2)/(42 b)-c1,三、 实证分析,四、模型修正,设两个厂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成本分别为c3和c4。且前者大于后者。根据与前面相同的分析,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两个厂商的均衡产量分别是: q1=(a-2c3+c4)/3b q2=(a-2c4+c3)/3b,由于成本存在差异,所以不同厂商之间产量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所以进而两个厂商的市场份额也会存在不同的差异由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进入市场时的实力不对称,经过不断的竞争博弈,二者的主要业务指标(用户数)会稳定在2:1的水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