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01738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天然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天然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天然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天然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然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然有机化学,课程简介 1.计划学时:24. 2.参考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第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立军主编 3.主讲教师:李春远 博士 副教授 Tel: 15302290592 E-mail: chunyuanliscau.edu.n,第一章 绪论,天然产物是包括了存在于陆生动植物、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各类物质成分,甚至还可以包括人与动物体内许多内源性成分(包括天然药物、天然树脂、天然精油、天然高分子、天然香精、天然色素等等),是由各种化学成分所组成的复杂体系。,一、 天然产物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在陆生植物体内的主要成分就有:生物碱、萜类、甾体、苷类、黄酮类、蒽醌类、糖类、蛋白质、脂类

2、等等。,第一节 简介,天然产物的来源1、植物2、动物3 、微生物 、矿物,还魂草,青霉菌,眼镜王蛇,海葵,天然有机化学 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 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 取分离方法、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结构测定 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等。,生理活性成分并不一定真正代表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发展的 A. 不同类型成分,在不同天然药物中作用不同 例如: 鹧鸪菜中具有驱虫作用的是氨基酸;天花粉中起引产作用的是蛋白质;猪苓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是多糖。 B. 原来视为无效成分,可

3、能成为有效成分,正确理解成分的划分,C. 过去视为有效成分,被修正、完善麝香 炎成分 麝香酮多肽丹参 扩冠 丹参醌丹参酚酸D. 加工、代谢等过程,可转化非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二 、天然产物研究的发展史,1、1769年瑞典化学家舍勒从酒石分离出酒石酸。 苯甲酸 (1775)、乳酸(1785)、没食子酸(1786)等有机酸类物质。,2、明代李延的医学入门(1575)中记载了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得到没食子酸的过程。书中谓“五倍子粗粉,并矾、曲和匀,如作酒曲样,入瓷器遮不见风,侯生白取出。”,3、本草纲目卷39中则有“看药上长起长霜,则药已成矣”的记载。这里的“生白”、“长霜”均为没食子酸生成之意,是世

4、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比舍勒的发明早了二百年。,4、本草纲目卷34下详尽记载了用升华法等制备、纯化樟脑的过程。欧洲直至18世纪下半叶才提出了樟脑的纯品。,五倍子,没食子酸,5、从药用动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则始于19世纪。第一个被提取的成分是吗啡碱(一种异喹啉生物碱),于1806年由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自鸦片中提取。,7、20世纪50年代先后自印度萝芙木中获得降压活性成分利血平,以及从降血糖药长春花中获得抗癌活性成分春花碱,成为两个很有价值的药物,引起了各方的重视。,6、此后的数十年间发掘了大量民间药中的活性成分,如土根碱、奎宁、辛可宁、番木鳖碱、咖啡因、阿托品毛地黄强心苷、毒毛旋花苷、蟾蜍等,以

5、生物碱居多,都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可以代表其原生药,多数至今仍用作药物。但当时只能利用分馏和重结晶来纯化单体成分。,8、 1960年左右开始了对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9、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海星,某海洋微生物,天然有机化学的发展有两个转折点。其一是1930年前后,由于微量元素分析法的导入,试料量降至毫克水平,推进了天然成分的分析工作。其二是1960年代前后,各种层析方法的兴起,使微量天然新成分的分离纯化简便易行。同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新技术问世,结构研究工作趋向微量,快速和准确。新技术的兴起使研究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周

6、期大大缩短。,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速度大大加快例如: 吗啡: 150年; 利血平: 4年 (2)研究成果丰富例如:生物碱1952年以前 总共950种。19521962年 1100种;19621972年 3443种。迄今 10000多种。,(3)研究工作进入微量与超微量水平例如:从50万只蚕蛾中得到12mg有效成分蚕蛾醇.又如: 从500kg蚕蛹中才分离出25mg结晶的蜕皮激素.,(4)结构鉴定水平空前提高例如:沙海葵毒素,平均分子量达2680,分子式为C129H223N3O54,其中有64个C*,(5) 天然药物的合成研究蓬勃发展 例如:植物抗癌药物紫杉醇的全合成.,第二节

7、生物合成 一、一次代谢与二次代谢1、一次代谢过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将CO2与H2O合成为糖类代谢出ATP、NADPH、核糖、丙酮酸等 代谢成核酸、蛋白质、脂质类等。,例如: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辅酶A 三羧酸循环有机酸、丙二酸单酰辅酶A 固氮反应氨基酸2、二次代谢过程 一次代谢产物在特定的条件下,或作为原 料或作为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 生成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的过程。,二次代谢过程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 发生。 二次代谢产物结构富于变化,其中不少 物质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 二、生物合成假说的提出 1、二次代谢产物众多,必须分类研究。 2、凡结构相似者可能意味着在生物合成上 为同一起源

8、。,罂粟碱,小檗碱,木兰碱,多巴,三、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常见的生物合成基本单位: (1)C2单位(醋酸单位)如构成脂肪酸; (2)C5单位(异戊烯单位) 如形成萜类、甾类等; (3)C6单位 如形成香豆素等; (4)氨基酸单位如形成生物碱等 (5)复合单位:由上述四种单位复合构成。,(一)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1、脂肪酸类:天然饱和脂肪酸类均由AA-MA途径生成。 偶数饱和脂肪酸的出发单位是乙酰辅酶A.奇数饱和脂肪酸的出发单位是丙酰辅酶A. 碳链的延伸是由缩合与还原两个步骤交替来完成的.,2、酚类:出发单位也是乙酰辅酶A,但碳链延伸过程中只有缩合过程. 3、蒽酮类:可归入聚酮类化

9、合物中,也是由AA-MA途径生成。 (二)甲戊二羟酸途径 (mevalonic acid pathway,MVA途径)1、萜类物质由MVA途径生成。2、MVA途径说明:, 出发单位是乙酰辅酶A; 中间产物是MVA. MVA转变为IPP(焦磷酸异戊烯酯) 与DAPP(焦磷酸二甲烯丙酯),这两者 (IPP是DAPP的异构体)是生物体内真正的异戊烯基单位。 IPP与DAPP相互以头-尾相接或尾-尾相接,,再经过氧化、还原、脱羧、环合或重排,即生成各种萜类物质。 萜类化合物不符合异戊二烯法则者多因 在环合过程中发生了重排。 (三)桂皮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1、苯丙素类化合物,包括具有C6-C3骨架 的香豆

10、素类、木质素类与黄酮类(C6-C3-C6) 物质,是通过桂皮酸途径生物合成的。,2、桂皮酸途径说明: 出发单位是苯丙氨酸; 经PAL(苯丙氨酸脱氨酶)脱去氨后生成桂皮酸; 苯丙素类与丙二酸单酰辅酶A结合, 可生成黄酮类物质; 两分子苯丙素类通过-位聚合可生成 木质素类化合物., 桂皮酸途径以前被称为莽草酸途径, 现在已更正为桂皮酸途径(因为莽草酸也是 酪氨酸、色氨酸的前体化合物,而酪氨酸、 色氨酸又与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关系密切)。 (四)氨基酸途径 1.出发单位是氨基酸,包括鸟氨酸、赖氨酸 、苯丙氨酸、酪氨酸与色氨酸等。,莽草酸,苯丙氨酸,鸟氨酸,酪氨酸,色氨酸,2. 有些氨基酸是先经过脱羧成为

11、胺类,再 经过一系列反应(包括甲基化、氧化、还原、 重排等)后再转变为生物碱的。3.有些生物碱,从其结构可看出前体氨基酸的轮廓。 (五)复合途径1.结构稍为复杂的天然化合物,其分子中不同部位将来自于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2.复合途径主要有: AA-MA桂皮酸途径; AA-MAMVA途径; 氨基酸MVA途径; 氨基酸AA-MA途径; 氨基酸桂皮酸途径。,四、有关生物合成说明 1、少数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可能循几种途径; 2、生物合成是天然药物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了解目的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可大大提高目的物质的收率。,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精制,第一步:提取 水蒸汽蒸馏法:挥发性 升华法 :升华性 溶

12、剂提取法:最常用,溶剂提取法 1.选择溶剂考虑因素:,溶剂尽可能多地溶出有效成分,杂质少溶或不溶 有效成分、杂质、溶剂的极性:相似相溶原理 溶剂的安全性、价廉易得、回收方便等,2. 常见溶剂的种类及其特点,环己烷,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极性: 亲脂性: 亲水性: 比水重的有机溶剂: 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 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 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 常用来从水中萃取苷类、水溶性生物碱类成分的有机溶剂: 溶解范围最广的有机溶剂:,溶剂选择与被提取成分对照表, 3.常用溶剂提取方法,浸渍法: 水/稀醇,冷提 渗漉法: 乙醇,冷提提取

13、效率高,但溶剂用量大 超声提取:各种溶剂,可加热,但所需温度低 煎煮法: 水 回流提取:有机溶剂溶剂用量大 连续回流提取:有机溶剂,索氏提取器溶剂反复利用, 4.影响溶剂提取效率的因素,溶剂 方法 粉碎度 温度 时间,提取液的浓缩方法 (1)常压蒸馏 一般是浓缩低沸点有机溶剂时使用 (2)减压蒸馏 浓缩较高沸点溶剂时可以使用 (3)旋转蒸发 浓缩较高沸点溶剂如甲醇、乙醇、正丁醇、水等时使用。,(4)薄膜蒸发 一般是浓缩较大量溶剂时使用此法,并可 用于大生产。 (5)喷雾干燥 工业化生产经常采用喷雾干燥浓缩水溶液。 (6)冷冻干燥 一般是浓缩水溶液时使用此法,由于是低 温干燥,尤其适用对热敏感化

14、学成分的浓缩.,第二步、分离与精制,分离依据:共存成分的性质差异 1. 溶解度差异 2. 分配比不同 3. 吸附性差异 4分子大小差异 5离解程度不同,1.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调节温度 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 调节PH 加入某种沉淀试剂,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1)调节温度,温度不同溶解度改变 结晶、重结晶,加另一种极性相差较大的溶剂混合溶剂极性改变部分物质沉淀析出A 水/醇法:除去水提液中的水溶性杂质B 醇/水法:除去醇提液中的脂溶性杂质C 醇/醚法(醇/丙酮法):纯化皂苷,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2)改变混合溶剂极性,A 水/醇法除去水提液中的水溶性杂质,B 醇/水

15、法:除去醇提液中的脂溶性杂质,C 醇/醚法(醇/丙酮法):纯化皂苷,酸、碱、两性成分 调节PH改变的分子存在状态改变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3.调节PH,解离型/离子态,H+,BH+,B,OH-,H+,A-,HA,OH-,脂溶性,水溶性,酸、碱、两性成分 调节PH改变分子存在状态改变溶解度 A酸/碱法(酸提取碱沉淀法):生物碱的提取、纯化 B碱/酸法(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蒽醌等酚性成分的提取、纯化 C. 调节PH至等电点,沉淀蛋白,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3.调节PH,A酸/碱法(酸提取碱沉淀法)生物碱的提取、纯化,B碱/酸法(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蒽醌等酚性成分的提取

16、、纯化,酸、碱成分加入某种沉淀试剂水不溶性盐 A酸性成分 Pb2+、Ba2+ 、Ca2+ 水悬浮,通H2S 母液() B. 碱性化合物 苦味酸/苦酮酸,磷钼酸/磷钨酸/镭氏盐 强H+ ,Et2O萃取 H2O层(),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4)加沉淀剂,2.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分配比K K=CU / CL 分离因子 =KA / KB (KA KB)100 1次萃取,基本分离 10100 1012次2 100次以上1 无法分离,(1)简单液液萃取法 (2)逆流分溶法( CCD, countercurrent distribution) (3)纸色谱(PC,paper chromatography) (4)液液分配柱色谱 (5)液滴逆流色谱(DCCC,droplet countercurrent chromarography)(6)高速逆流色谱 (HSCCC,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rograph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