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保健及健康档案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91881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孕产妇保健及健康档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孕产妇保健及健康档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孕产妇保健及健康档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孕产妇保健及健康档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孕产妇保健及健康档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孕产妇保健及健康档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孕产妇保健及健康档案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 二、服务内容 (一)孕早期健康管理 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 1.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孕产妇健康管理,2.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孕产妇健康管理,3.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

2、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4.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孕产妇健康管理,(二)孕中期健康管理 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1.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孕产妇健康管理,2.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外,还应进行预

3、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3.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孕产妇健康管理,(三)孕晚期健康管理 1.督促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1次随访。 2.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3.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随访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孕产妇健康管理,(四)产后访视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

4、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孕产妇健康管理,1.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 2.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 3.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查、诊断和治疗。 4.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孕产妇健康管理,(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 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2.通过询问、观察、一般

5、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3.对产妇应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孕产妇健康管理,三、服务流程,孕产妇健康管理,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孕产妇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孕产妇保健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孕产妇全程追踪与管理工作。,孕产妇健康管理,(三)加强与村(居)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 (四)加强宣传,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示免费服务内

6、容,使更多的育龄妇女愿意接受服务,提高早孕建册率。,孕产妇健康管理,(五)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和检查或随访记录上,并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如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产后康复等),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五、考核指标 (一)早孕建册率=辖区内孕12周之前建册的人数/该地该时间段内活产数100。 (二)孕妇健康管理率=辖区内按照规范要求在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三)产后访视率=辖区内产后28天内的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孕产妇

7、健康管理,附件1 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 填表日期、孕周、 孕妇年龄 、丈夫年龄、孕次、产次、身高、体重、血压、听诊:(心脏 肺部)妇科检查、 阴道分娩次、剖宫产次、末次月经、预产期 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 孕产史,孕产妇健康管理,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ABO Rh ) 血糖、肝功能、肾功能、阴道分泌物、 乙型肝炎五项、梅毒血清学试验、 B超 HIV抗体检测 保健指导 下次随访日期 年 月 日,孕产妇健康管理,附件3 产后访视记录表: 随访日期、体温、一般健康情况、一般心理状况、血压、乳房、恶露、子宫、伤口、其他 健康指导(个人卫生、心理、营养、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与喂养、其

8、他)下次随访日期 随访医生签名,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

9、(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1.辖区居民到

10、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2.通过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居民电子健

11、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三)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1.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机构应同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3.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三、服务流程 (

12、一)确定建档对象流程图,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图,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四、服务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二)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

13、健康档案信息。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应保证居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能自动汇总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四)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五)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六)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

14、康档案完整、安全。电子健康档案应有专职人员维护。,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七)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健康服务,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管理。健康体检表的中医体质辨识内容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医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其他医务人员填写。 (八)电子健康档案在建立完善、信息系统开发、信息传输全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五、考核指标 (一)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二)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三)健康档案合格率=抽查填写合格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四)健康

15、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注: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1年内有符合各项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附件3个人基本信息表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工作单位、本人电话、联系人姓名、 联系人电话、 常住类型、 民 族、血型、 RH血型、 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药物过敏史、暴 露 史、既 往 史(如有请填写疾病名称、 确诊时间 )、外 伤史(如有写出名称、时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输 血史(如有填写原因、时间)、家 族 史(如有请填写与本人的亲属关系、疾病名称 )、残疾情况(如有请填写残

16、疾名称) 生活环境、饮水、厕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附件4 健康体检表 姓名、体检日期、症状、一般状况(体温、脉率、次、血压、身高、体重、腰围、体质指数) 老年人健康状态自我评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评估、老年人认知功能、老年人情感状态、老年人抑郁评分检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生活方式、体育锻炼(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间、坚持锻炼时间、锻炼方式)、饮食习惯、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脏器功能(口腔、口唇 、齿列 、咽部 、视 力、听 力)、运动功能、查体 (眼底、皮肤、巩膜、淋巴结、肺桶状胸、呼吸音、心率 、心律、杂音、腹部检查、下肢检查、肛门检查指)、乳腺检查、妇科检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心电图、大便潜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胸部X线片、B超、宫颈涂片、其他)现存主要健康问题(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血管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住院治疗情况(住院史、家庭病床史)、主要用药情况(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用药时间、服药依从性)、健康评价、健康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