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员培训常见救护知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80765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员培训常见救护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急救员培训常见救护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急救员培训常见救护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急救员培训常见救护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急救员培训常见救护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员培训常见救护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员培训常见救护知识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mergency rescue Training,应急救援培训,Orthmed EHS,主讲内容,一、 急救的主要技术 二、人工呼吸 三、外伤性出血 四、正确搬运伤员的方法 五、骨折的固定技术 六、触电的急救 七、烧伤的急救与护理 八、眼外伤急救方法 九、化学物品伤害急救,一、急救的主要技术,1、现场评估在现场救助伤者,首要的问题是评估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如有危险,应尽可能解除。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设置路障,在火灾现场需防止房倒砸伤。还要注意到意外事故的成因,防止继发意外发生。,一、急救的主要技术,2、检查反应,首先向意识清楚的伤者表明身份。如无反应,可用“摇或叫”的方法,轻摇伤者肩膀及在

2、耳边叫唤,测试伤者神志是否清楚。如有回应,则表示气道仍然畅通。如伤者人事不省,应立即请旁人协助报警申请救护车服务。,一、急救的主要技术,3、检查及打开气道 如伤者意识不清,喉部肌肉就会松弛,舌肌就会后坠,阻塞喉咙及气道,使呼吸时发出晌声(如打鼾声),甚至不能呼吸。因舌肌连接下颚,如将下颚托起,可将舌头拉前上提,防止气道阻塞。,压额提颏法,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创伤推颌法,如怀疑伤者头部或颈部受伤,首先须固定颈椎。压额提颏法可能会移动颈椎,增加脊髓神经受伤的可能,所以要用创伤推颌法来畅通气道。将颈部固定在正常位置,并同时用双手手指托起下额角

3、。,5、清除异物,检查气道包括口腔。如有明显异物:松脱的假牙,食物或呕吐物等,可用手指钩出,6、检查呼吸,将脸颊靠近伤者口鼻,距离大约3厘米,检查10秒: 观察:胸腹起伏 聆听:呼吸声 感觉:呼吸气流 如伤病者没有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7、检查脉搏,意识不清的伤者,检查脉搏应在颈动脉。颈动脉位于咽喉两侧,在喉结与邻近肌肉带之间。如颈椎没有受伤,应保持头后仰,用食指和中指感觉喉结的位置。然后将指头顺着救助者自身方向下滑约25厘米至颈动脉处,观察10秒,同时观察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及眼睛、肢体的活动。 。,8、复原卧位,如伤者意识不清,但有呼吸、脉搏,而脊椎又没有受伤口,应将伤者摆放成复原卧

4、位。这姿势可防止伤者舌头后坠,阻塞呼吸道,同时方便口腔内的分泌或呕吐物从口腔流出,减低气道阻塞或吸入异物的危险。 在转动伤者之前,应先取下伤的眼镜,并将身上的物件取出,避免咯着伤者。 救助者应跪在伤者胸旁,放平伤的双腿,将伤者靠近自己那边的上臂向外横放,手肘呈直角弯曲,手掌向上。 将伤者另一只手臂横放于胸前,手背贴在对面的脸颊侧。 一手握着伤者离救护者较远那边的前臂,另一手抓着伤病者同一边的大腿外侧,拉起及提高其膝部口直至,脚掌平放在地面,然后向自身方向拉动,使伤病者侧卧。 调整伤者在上方的腿,把髋关节和膝关节摆成直角,以防止身体前倾。若伤者肢体受伤不可屈曲,可用卷起的毛毯或其他支撑物放在伤者

5、胸前,支撑身体。 注意上面的手膏不要压着下面手臂的动脉,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保持气道畅通。如有需要,可调整垫在脸颊下的手,以保持头部后仰。 如伤者可能有脊椎受伤,现场又没有足够人手,或救助者自觉训练不足,非必要时切勿移动伤者。,9、复原卧位示意图,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采用人工方法使呼吸骤停者获得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帮助伤者恢复呼吸的一种急救方法。常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如不能经伤者的口,可通过鼻(口对鼻),婴幼儿则可通过口及鼻(口对口、),两者都能取得满意的通气效果。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如下:,二、人工呼吸,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

6、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伤者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者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二、人工呼吸,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伤者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伤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伤者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

7、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二、人工呼吸,2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伤者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换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二、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1)伤者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

8、者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伤者肩膀将成一直线,二、人工呼吸,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伤者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者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

9、伤、肋骨骨折伤者不宜使用。,二、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1)伤者仰卧位(脸朝上),解开衣领,清除口咽部一切异物和分泌物。如有假牙应取出,以免妨碍疏通气道。 (2)抢救者一手掌按于前额,并以食指与中指捏紧伤者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伤者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伤者的口吹一口气,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伤者从鼻孔呼气,再进行下一次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4次。,二、人工呼吸,(3)向伤者口中吹气时,眼睛注意病人胸部,每次人工呼吸吹气时间1秒钟以上直到胸部隆起。 (4)如果伤者心跳正常,则继续按上述人工呼吸速度吹气,直到呼吸恢复或医务人员赶到为止;假如心脏停止跳动,则需立即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0、,三、外伤性出血,外伤性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者称为外出血,常见于刀割伤、刺伤、辗压伤等。外出血较为复杂,处理也较困难,多需去医院诊治。把血止住,是救治外伤性外出血的主要目的。根据外出血种类不同,止血方法也不同。,1、一般止血法,一般止血法: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2、压迫与填塞止血法,(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创面或创口四周渗出,出血量少、色红,找不到明显的出血点,危险性小。这种出血常能自动停。通常用碘酊和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后,在伤口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手帕

11、、布片,扎紧就可止血。 (2)静脉出血:暗红色的血液,缓慢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其后由于局部 血管收缩,血流逐渐减慢,危险性也较小。止血的方法和毛细血管出血基本相同。抬高患肢可以减少出血,如在出血部位放上几层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3)骨髓出血:血液颜色暗红,可伴有骨折碎片,血中浮有脂肪油滴,可用敷料或干净多层手帕等填塞止血。 (4)动脉出血:血液随心脏搏动而喷射涌出,来势较猛,颜色鲜红,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动脉出血急救,一般用间接指压法止血。即在出血动脉的近端,用拇指和其余手指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在动脉的走向中,最易压住的部位叫压迫点,止血时要熟悉主要动脉

12、的压迫点。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因手指容易疲劳,不能持久,所以只能是一种临时急救止血手段,而必须尽快换用其它方法。,动脉出血间接指压法常用压迫部位 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3、加垫屈肢止血法,四肢膝、肘以下部位出血时,如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将一个厚棉垫、泡沫塑 料垫或绷带卷塞在窝或肘窝部,屈曲腿和臂,再用三角巾、宽布条、手帕 或绷带等紧紧缚住 。,4、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分橡皮止血带、布制止

13、血(大 三角巾、大手帕叠成条状)和临时止血带 等。方法是,将止血带放置于出血部位的 上方,将伤肢扎紧,把血管压瘪而达到止 血的目的。此种止血法只适用于四肢部位 血管的出血。止血带止血法虽较牢固,但 应用必须慎重,并应按操作规程办事。,四、正确搬运伤员的方法,(一)徒手搬运 单人搬运法: 适用于伤势比较轻的伤病员,采取背、抱或扶持等方法。 双人搬运法:一人搬托双下肢,一人搬托腰部。在不影响病伤的情况下,还可用椅式、轿式和拉车式。 三人搬运法:对疑有胸、腰椎骨折的伤者,应由三人配合搬运。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四、正确搬运伤员的方法,两下肢三人同时把伤者轻轻抬放到硬板担架上

14、。多人搬运法:对脊椎受伤的患者向担架上搬动应由46人一起搬动,2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使善始终保持与躯干成直线的位置,维持颈部不动。另2人托住臂背,2人托住下肢,协调地将伤者平直放到担架上,并在颈、国窝放一小枕头,头部两侧用软垫沙袋固定。,四、正确搬运伤员的方法,(二)担架搬运自制担架法常在没有现成的担架而双需要担架搬运伤病员时而自制担架。 用木棍制担架用两根长约7尺的木棍,或两根长约6到7尺的竹杆绑成梯子形,中间用绳索来回绑在两长棍之中即成。 用上衣制担架用上述的木棍或竹杆两根穿放两件上衣袖筒中即成。常在没有绳索的情况下用此法。,四、正确搬运伤员的方法,用椅子代担架用扶手椅两把对接,用绳索固

15、定对膁处即成。,五、骨折的固定技术,(一)固定方法:固定技术在急救中占有重要位置,及时、正确的固定,对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有极好作用。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时,常不能按医院那样要求(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等),而常就地取材,代替正规器材。如各种23cm厚的木板、竹杆、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者可作为固定代用品。,五、骨折的固定技术,1、颈椎骨折固定: 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 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睛、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 用木板放置头至臀下,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固定于木板上

16、,使之稳固。 2、锁骨骨折固定:用绷带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于颈上吊托前臂。,五、骨折的固定技术,3、肱骨骨折固定:用代用夹板2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4、前臂骨折固定:用两块木板,一块放前臂上,另一块放背面,但其长度要超过肘关节,然后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5、股骨骨折固定:用木板2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两块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五、骨折的固定技术,6、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7、脊柱骨折:脊柱骨折和脱位是常见伤害之一,常常是骨和脊髓伤情比较严重而复杂脊柱骨折由各种暴力使颈椎、胸椎、腰椎、尾椎骨折或错位,以及脊髓损伤,常使致残废,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正确地急救。,五、骨折的固定技术,(二)固定注意事项 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复苏措施,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