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陈树《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527453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陈树《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医学]陈树《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医学]陈树《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医学]陈树《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医学]陈树《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陈树《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陈树《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科护理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陈 树,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十一章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病人的护理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病人的护理 第十三章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学习目标】 1.了解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定义及病因。 2.熟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临床特点,临床表现。 3.掌握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的评估与护理。,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第十一章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病人的护理,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进食障碍是指在心理因素、社会

2、因素与特定的文化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导致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第一节 进食障碍,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 1.神经性厌食 是指个体通过故意限制饮食,甚至极端限制饮食的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 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在1030岁之间,l0岁以前和30岁以后发病罕见。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病例:女,23岁,神经性厌食 大学二年级学生,因进食减少、消瘦两年入院。病人身高1.62米,病前体重52k,二年前以优异成绩考入某高校。上大学后开始较多关

3、注自己的身材,追求苗条。病人认为自己太胖,腿太粗,臀部太大,腹部赘肉太多,只有瘦下去才会达到苗条的标准。自此,病人的进食量逐渐减少:最初不吃肉类和油腻食物,减少米饭和面食等主食,不再吃零食,最后发展到吃饭时只喝少量菜汤、水果汁,还经常自己用手指诱吐以减少食物的消化吸收。病人的运动量很大,每晚睡前都要进行大量运动,早上还要跑步。病人十分关注自己的体重,每天都要测量体重。5个月前,病人出现眩晕,随后出现闭经。近2个月,情绪欠稳定,烦躁,乱发脾气,诉心里难受;睡觉时入睡困难。自患病以来,体重迅速下降,到入院时体重仅为415kg,身体状况明显变差,经常感冒发热,怕冷,头发脱落,体力明显下降,走路亦感吃

4、力。小便正常,大便燥结。,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神经性贪食 是指发作性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一餐可摄入大量食物(暴食),进食后以呕吐、导泻、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等方法来抵消体重增加的临床综合征。 该症病人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体重和体形,对发胖存在恐惧心理,因而易形成暴食与代偿行为交替出现的危险的行为模式,而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和各器官功能的严重损害。 本症多见于l820岁女性,患病率为l3,男性病人少见。,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病例:女,18岁,神经性贪食 高中学生,一年来进食量剧增无法控制而来

5、就诊。病人在班级里被同学嘲笑身材较胖,就开始节制饮食。但是同时又抗拒不了每周34次的“暴食冲动”,有时一餐可食一斤多米饭还有肉食、蔬菜,饭后又吃整盒饼干、冰淇淋和其他糖果,一直要吃得肚胀或呕吐出来为止。病人诉说自己有时突然很想吃,哪怕肚子胀得痛,心里还想吃,明知这样贪食不好,怕变胖,想少吃一些,但自己无法控制。由于对进食感到害臊而不在其他人面前进食,但又控制不住,所以经常在下课时躲在宿舍里暴食。有时还偷同学书桌里的东西吃。另外又经常吃泻药以防止营养过剩带来的肥胖。最近去看过医生,未发现有任何躯体疾病。,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神经性呕吐 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

6、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神经性呕吐病人无食欲障碍,常与心情不愉快、心理紧张、内心冲突等心理一社会因素有关,部分病人可有癔症性人格,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可有害怕发胖和减轻体重的想法。,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病例:女,38岁,神经性呕吐 主因恶心、呕吐1年,加重6个月病人于2003年8月4日就诊。病人自去年夏季开始出现恶心,食欲不振,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胃镜等均未见异常,给予维生素B6等对症治疗,病情未见改善,至今年初病情逐渐加重,除恶心外,经常呕吐,食即吐,不欲饮食,形体日渐消瘦,近4个月恶心频繁,食入即吐,基本不能进食,在家靠静脉输液

7、维持,1个月前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经多项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性呕吐。,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神经性厌食 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为175或更低。症状至少已持续3个月。 2神经性贪食 常有神经性厌食既往史,两者间隔数月至数年不等。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 3神经性呕吐 病人发作频繁,几乎每天都有,且至少已持续1个月。病人体重无明显减轻,体重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人类的睡眠和觉醒

8、是自然界昼夜变化大致同步的一种生物节律。睡眠是大脑的一种高级功能。睡眠的发生和调节机制非常复杂,至今没有完全清楚。,第二节 睡眠障碍,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一、失眠,是指在有充分睡眠机会和良好睡眠环境的情况下,主诉睡眠始动、维持困难或醒得太早,或长期存在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或质量令人不满意,并伴随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到日间的社会、职业功能。失眠在一般人群中非常常见,有1/3以上的人一生可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失眠。,(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1.适应性失眠(急性失眠) 起病与明确的应激有关,病期相对短暂,从数天到数周,在脱离或适应了特定的应激后失眠即缓解。,精神科护

9、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心理生理性失眠 是较高的生理性唤醒水平引起的失眠,伴随清醒时的功能下降。起病形式可以是隐匿的,病人诉小时候或成年早期即有失眠;也可以是急性的,由适应性失眠(急性失眠)没有及时缓解演变而来。 3.矛盾性失眠 也称睡眠感缺失,主诉严重失眠,但没有客观的睡眠异常的证据,日间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和所诉的睡眠缺乏的程度不相符。,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三)治疗原则 1.心理行为治疗 2.镇静催眠类药物治疗,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二、过度嗜睡,是指日间睡眠过度,或反复短暂睡眠发作,或觉

10、醒维持困难的状况,并无法用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且影响到职业和社会功能,(一)病因 常见于发作性睡病和病情较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也可见于脑炎等躯体疾病和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特发性过度嗜睡,其病因不清。,(二)治疗原则 了解病因,对因治疗。 对特发性过度嗜睡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预后尚好。发作期间可给予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对部分病人可减轻嗜睡对社会功能的影响;莫大芬妮疗效与哌甲酯相同,而安全性和依赖性可能更有优势。,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三节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病人的护理,一、进食障碍的护理程序,二、睡眠与觉醒障碍的护理,(一)护理评估 (二)

11、护理诊断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诊断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如何指导病人应对失眠症? 1.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病人说明失眠的原因,帮助病人找出病因并自行调节。 2.据统计全世界6亿失眠者中有1亿5千万都是由于不舒适的枕头造成的。所以指导病人挑选适合的枕头。 3.指导病人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指导病人运用保健疗法: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数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5.身心松弛,有益睡眠: 睡前到户

12、外散步一会儿,放松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个沐浴,或热水泡脚,然后就寝,对顺利入眠有百利而无一害。 6.睡眠诱导:聆听平淡而有节律的音响,例如:火车运行声、蟋蟀叫、滴水声以及春雨淅沥淅沥声音的磁带,或音乐催眠音带,有助睡眠,还可以此建立诱导睡眠的条件反射。 7.指导病人慎服安眠药。,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学习目标】 1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病因。 2熟悉临床分型与特点、治疗与预后。 3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病人的护理。,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1936年,加拿大学者塞里(Selye)提出了“应激”学说,此后,医学、

13、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也从不同的侧面对应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致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应激概念有较大的差异。在医学领域中,应激的含义可概括为三大类:,第一节 概述,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一、应激源 应激源又称应激因素,指任何能产生应激反应的有害刺激。心理应激源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及或生理反应的刺激或情绪。按其属性可将应激源分为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和文化性应激源四类。,决定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因素除刺激的性质(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强度、个体的身体功能状况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价。

14、,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二、正常生理应激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这里重点讲述应激的生理反应。应激的生理反应涉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三、心理应激 适度的刺激对人体身心健康是有利的,可提高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行动敏捷,有利于调动潜能,增强应付能力。但过度的刺激会给机体健康带来损害,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表现某些症状。,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二节

15、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指个体由突如其来且异乎寻常的严重的精神应激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 如危及生命的自然灾害;交通事故;严重的生活事件,如引起深切悲痛的亲友死亡;遭受重大冤屈;财产重大损失;严重纠纷、斗殴等。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可完全缓解。,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的精神事件后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多于精神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多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和数年,临床表现如下。,1. 闯入性在体验或闪回,2.回避,3. 警觉性增高,精神科护理学第八讲:,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