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_17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72864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60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_17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精品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_17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精品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_17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精品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_17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精品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_17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_17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_17课件(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导 论,学习:4学时,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中医内科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重要 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全方位应用中医基础理论,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中医内科学研究的对象,内科疾病 以内科方法治疗的疾病,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如何研究,中医理论指导,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研究的方面,发病机理 诊断 辨证论治规律 转归 预后 康复 预防 调摄,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中医内科学定义,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

2、并阐述中医内科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转归预后、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教学体例,根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确定教学的内容和讲课体例几代人的努力完善,还在完善中。,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一、概述,包括病名、别名、来源与沿革等。 什么是病?病是内、外病因作用于人体,造成人体失去健康(不健康)的状态。即机体内的水火、气血、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而发生的违和状态。因每一疾病均有其内在的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故病名则是针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且有其限定的外延。 别名,指对本病古今医家提出的其它名称。中风、厥。

3、来源,限定于最先提出病名的医家论述。沿革部分,简洁地叙述该病的历史与发展概况。I,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二、病象,病象(中医独具)即疾病的外在表现,即广义的症,也包括检体所见之体征。 “症者,病之征验也“,“有诸内,必形诸外“,症即是内在疾病的外在表象(病为内,症为外)。它包括了自觉症状、他觉症状,也包括了检体所见,以及仪器检查等内容。它能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辨证、演变规律和分析病机等提供主要的依据。症有主次之异及不同组合等变化,临床诊断就是寻找这种变化规律,从而确定诊疗决策。(主线与辅线),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三、病位,病位即指病人患病的

4、具体部位。但病位有标本传变之异,且又与整体状态联系在一起。因此,病位对于中医内科学这一注重以五脏为核心的整体辨证理论与实践来说,意义十分重要。(引经药),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四、病性,病性是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内科病证虽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分,但在实际临床中往往是互相交错的,如上实下虚、阴阳错杂、表里相兼、寒热真假等。故古称内科为杂病、大方脉科等,即源于此。,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四、病类,病类即指疾病的分类。类有共性之意,所以病类的划分是依据病象、病位、病性等,找出共性的一面,以利于临床的辨证与论治。如喘分虚实,水肿分阴阳,咳嗽分内

5、外等等,这些都是从不同方面去探究疾病的变化规律。,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六、病,病程即指疾病的发生到向愈的时间。病程的长短说明了机体内在的正邪相争与病情状态,也是医生判断病人预后转归的依据之一。,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七、病因病机,金匮病因: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气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即发病的具体原因。内科病证主要是内外二因。 内因有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逸失调等,也包括了内生病邪

6、,如痰浊、瘀血、水饮与先天禀赋等。 外因多指六淫邪毒与疫疠之气。,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机即病理。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原理。说明疾病的正邪相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分析其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夹杂、气血津液的变化等机理。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其中列举了病机十九条,从各种不同证候中提示了分析疾病机理的例子。诊断疾病,必须掌握病机,才能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法。,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机关键是指发病机理中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于疾病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中医临床辨证,

7、首先要抓住病机关键。抓住了病机关键,就能提纲统目,辨证思维清晰,收效自然功倍,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八、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医生诊病后所作出的结论,即判断病人所患疾病及其病情程度。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病象(症状、体征)与理化检查。病史指病人患病的原因,发病的时间,伴随的症状、程度,以及疾病演变规律的总称。不是病人患病时间的先后罗列或叙述,而是需要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判断其演变规律。(提炼) 症状与体征是指病人通过医生的望、闻、问、切四诊所见到的疾病的外在征象。它是疾病诊断的核心内容。 理化检查是中医四诊的延伸,即运用现代诊疗仪器对人体的内在气血、脏腑与组织器官及其排泄物

8、的检测。因其具有客观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临床的辅助诊断。鉴别是指已诊断的疾病与易于混淆的其它疾病的区别。如心痛有表现胃痛者,当与胃痛鉴别之;咳血与吐血,二者皆有血自口出,亦当析而别之等等。临床运用好鉴别,自然能提高诊断的水平。,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九、辨证论治,证,是指患病时出现的互有联系的一群症状,也称信息群。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辨证是指将四诊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的过

9、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治则,即治疗原则,亦即法则。它的确立必须立足于病机关键与辨证结果,指出该病的治疗方向。内科治则主要包括治病宜早、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脏腑补泻、异法方宜、正治反治等,临床需结合具体病证而定。 治法,是具体的治疗方法。它上承治则,下启方药。治法主要分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多本古人之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八法之变可生众法;外治法古人有八十七法之多,诸如涂、敷、针、灸、蒸、熏、浴、刮等,亦常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独特的疗效。,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方药,即方剂、药物。“可准之谓法

10、,不易之谓方”,“方以类聚”,也就是说方为承法而组、合药而妙用的充分体现。方有大、小、缓、急、奇、偶、复7类。组方之法必备君、臣、佐、使之妙道充分体现中医学术之特色。用药必重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炮炙诸法。,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十、转归与预后,转归,是疾病、证候转化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预后:是疾病最终结果亦即善恶的预测。,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十一、预防与调护,调护,指调摄与护理。有道是“三化医治,七分调养“,可见调护历来为中医学所重视。内容包括生活起居,劳逸结合,情志调节,饮食节制等。 预防:是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已患疾病防止恶化、传变的措施,

11、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之义。,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十二、小结,小结,为各病证教学内容的扼要总结,特别要指出本病证的重点,难点与疑点。,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怎样学好中医内科学?,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1、基础知识 西医三大支柱 中医学的基础。越多越好。复习。 经络、腧穴 诊断学(脉学、舌诊等) 中药(四百味) 方剂(汤头歌),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2、阅读,可读性强、有巨大兴趣、临床家之书。 *所以: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不读其书)、研究

12、生平,晚年多可信,有文字之医,要注意。 一段话。出自王三尊医权初编,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夫石室秘录一书,乃从医贯中化出。观其专于补肾、补脾、舒肝,即医贯之好用地黄汤、补中益气汤、枳术丸、消遥散之意也。彼则补脾肾而不杂,此又好脾肾兼补者也。此乃读书多而临床证少,所谓文字之医是也。惟恐世人不信,枉以神道设都教。吾惧其十中必杀人之二三也。何则、病之虚者,虽十中七八,而实者岂无二三,彼只有补无泻,虚者自可取效,实者即可立毙医贵切中病情,最忌迂远牵扯。凡病毕竟直取者多,隔治者少,彼者用隔治弃直取,是以伐卫致楚为奇策,而仗义执言为无谋也。何舍近而求远,尚奇而弃正哉。予业医之初,

13、亦执补正则邪去之理,与隔治玄妙之法,每多不应。后改为直治病本,但使无虚虚实实之误,标本缓急之差,则效如桴鼓矣。,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可读: 古典:临证指南医案、医学衷中参西录、内经知要、血证论、医林改错 现代:壶天散墨、医案助读、任继学、施今墨、张琪、朱良春等,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3、多思,病因与病机的关系 每一种病的特点 相似疾病的鉴别 一药用于多病(异病同治),一病用多方治疗(同病异治)-支撑点 与其它学科知识互补。金匮、温病、伤寒,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4、活学活用,方剂的借用,大黄牡丹皮汤、四妙勇安汤、升

14、陷汤、,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5、勇于实践,中医的存在得益于疗效,是长处、离开临床空 抓住实践机会:课间实习、毕业学习(夜间、休息日) 模拟实战 不可作文字之医。,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座右铭,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34,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复 习,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病因,1 六淫 2 七情 七情太过,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3 饮食 4 内生五邪 5 痰饮 6 瘀血 7 劳逸太过 8 外伤:枪弹、金刃、跌打、持重努伤、烧烫、冻伤、虫兽、食物中毒、药物中毒。,2018/9/26

15、,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气病证候虚,病因:劳伤过度,久病失养而耗伤元气者,皆属气虚。 表现: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倦怠乏力,食少,小便清或频,脉虚弱或虚大等。内脏下垂及阳虚。,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气病证候实,病因:多由痰火、食滞、湿热、郁结等所致或外感治疗不当而引起。 表现:胸闷脘痞,痰多喘满,气粗,腹胀,大便秘结,脉弦滑或弦数等。 气实可化火,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气虚治疗,气虚者,其补气主要是补肺、肾、脾之气,因脾胃为元气生化之源,脾胃虚衰则元气不足,其它脏腑亦因元气不足而虚弱。 肺为脾之子,脾气不足,最易

16、导致肺气出入升降失常,加重病情的发展。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又为气化之司,故肾气不足,则可引起一系列水液气化失调的病证。 因此,气虚的治疗,一般是根据气虚的不同病机,以补肺脾肾之气为主。补脾胃气虚,常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肺气常用补肺汤;补肾气常用大补元煎、金匮肾气丸等。如果出现兼有痰火等虚中挟实证候,则须根据情况,分清主次,视其轻重缓急进行治疗。,2018/9/26,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气实的治疗,至于气实证,主要因气郁、气滞、气逆以及外邪侵犯所致,与肝、肺、脾三脏关系较为密切,故多采用泄肝、理脾、宣肺、降逆、散寒、化结等法。一般气实之证多较复杂,故当分别其与脏腑的关系,针对性治疗。如肺气郁阻者宜开,胃气积滞者宜导,肝火上逆者宜降,肝气郁结者宜疏,胆气壅滞者宜和,肝胆火盛者宜泄,气滞而痛者宜调。如湿、食、痰、火夹杂为患,则当分清轻重缓急进行调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