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69027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课件_1(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0-6、7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伊始到上小学之前(3-6、7岁)的儿童。,学前儿童的概念,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0-6岁)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内容体体系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理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心理过程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以及社会性的发展。,第一章 绪论,内容体系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等。 二、生理的发展 脑和神经系统日益发展,脑的结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

2、 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动作:和身体的发育紧密相连,由粗笨向精细的方向递进 活动: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游戏为主导,在游戏中生活、学习和成长。学习和劳动是实践性活动。,四、心理过程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情绪和情感等。 五、个性的发展 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 六、社会性的发展 言语的掌握和运用、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和性别角色等。,第一章绪论,研究任务一、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动作的发展、掌握记忆的时间等 探讨其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年龄特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一章 绪论,二、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指伴随着心理发展而产生的生理、心理结构的变化以

3、及 心理发展的条件、影响因素等问题。,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为唯物辩证论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意义,充实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心 理学的发展。,研究的意义,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儿童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心理学知识的指导。,第一章绪论,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等。,第一章绪论,詹姆斯:注意是心理以清晰而又生动的形式 对若干种似乎同时可能的对象或连续不 断的思维中的一种占有。它的本质是意 识的聚焦、集中。它意指离开某种事物 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其他事物。,第二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从众多事物中选择出要注

4、意的对象。集中性:是指把心理活动聚集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二者密不可分。,一、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第二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它总是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心理过程也离不开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存在离开心理过程的单纯的注意。,(三)注意的种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1.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是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

5、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客观因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对比性、运动变化等。 主观因素:人本身的状态。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情绪 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等。,2.有意注意(1)概念 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意志努力。合理的活动组织。,二、婴儿注意的发生和发展(一)婴儿注意的发生1.出现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先天的、无条件的定向反射 2.对刺激物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反应图形、线条分明和边缘清晰的图形、人的面孔,(二)婴儿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才

6、刚刚萌芽。 1. 01个月:注意选择性的发展。 2. 13个月: (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多于简单刺激物 (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3)偏好不规则的图形多于规则的图形 (4)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多于密度小的图形 (5)偏好具有同一中心的刺激物多于无同一中心的刺激物 (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刺激物,3. 36个月奥尔森和费尔德等的研究表明: (1)婴儿头部运动自控能力加强。 (2)婴儿的视觉注意更加发展,视觉搜索平均时间变短,更加偏好复杂的和有意义的视觉图像。 (3)婴儿增长了对日益扩展的外部世界的好奇,探索和学习的驱动力活跃。 (4)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得到发展,提高了注意的质量。 (

7、5)大量的新信息扩大了婴儿的知识基础。,4. 612个月(1)半岁以后,婴儿觉醒时间的增长是大脑成熟的标志。此时的婴儿有更长的时间去探索事物和获得更多的新信息的机会。 (2)婴儿能够独立坐、爬行、站立和试图行走,使得其活动的范围和视野明显扩大,注意的对象更加广泛。 (3)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受经验的支配。,5. 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12岁:言语产生和发展23岁: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周围事物、别人的谈话、事物的变化,三、幼儿注意的发展(一)幼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1.无意注意占优势,并高度发展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仍然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幼儿需要、兴趣、生活经验等密切相关的事

8、物,逐渐成为引起幼儿 无意注意的原因。,2.幼儿有意注意的初步发展水平低、稳定性差 (1)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未能充分发展。 (2)在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会一些有意注意的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二)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1.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2.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 3.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4.注意的转移能力不断发展,(三)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防止1.分散的原因 2.防止(1)无关刺激的干扰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疲劳 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注意不善于转移 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4)无意注意和有意注 灵活的交互运用无

9、意注 意没有灵活并用 意和有意注意,鲍勃伊登斯一出生即失明。在51岁的时候,他忽然复明了。他谈到自己恢复视力的震撼的时候这样说:“我从来没有想到黄色是如此的黄!黄色太让我感到惊讶了,难以形容。红色是我最喜爱的颜色。但是,我难以相信这是红色。天不亮,我就迫不及待的起床,想去看一切我能看见的东西。夜晚,我遥望天空中的星辰和闪烁的光。有一天我看见一些蜂蜜,它们美极了。我看到一辆卡车流星似的在雨中驶过,在空气中留下了一道水雾,太美了!我还看见一片凋零的叶子在空中飘荡,让人难以忘怀,世界上的一切对于我都是那么的美!你们能理解吗?”,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和知觉概述(一)感觉 1.含义

1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是意识和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外界事物: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软硬等。 内部状态:饥饿、疲劳、眩晕等。,2.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3.感觉的规律感受性是指人的感觉能力,它表示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反应水平。 (1)感觉适应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视觉适

11、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嗅觉适应: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闻其臭 触觉适应:针 肤觉适应:冷水,(2)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月明星稀、万绿从中一点红 先后对比:先吃甜点再吃苹果 (3)感受性的训练对某种感觉做长期的、精细的训练,能使人感受性提高。(品茶、听电话号码、分辨几十种不同的黑色) (4)联觉现象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颜色最容易产生联觉。 红色:感到庄严威武或热情。 绿色:青春、健康、活力。,(二)知觉1.含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苹果)实质?2.知觉的种类(1)根据在知觉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视知

12、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触知觉等。,(2)根据知觉的对象 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的知觉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3)根据知觉内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正确的知觉和错觉。 错觉:视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图片),3.知觉的规律(1)选择性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从而使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看PPT)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差异越大,对比越明显,对象 越容易被感知。差异越小,越不容易被感知。,对象的活动性:在相对于静止的背景上,活 动的对象容易被感知。 对象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对象与

13、主体的关系:知觉者的兴趣、爱好和情绪状态。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2)整体性 知觉总是把对象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对一个事物的知觉往往取决于他的关键性强的部分。 知觉的整体性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3)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理解性和人的经验密切相关。 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性有较大作用。(图片),(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相

14、同: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 物的反映,反映的都是物的外部特征 和外部联系,同属于感性认识。 区别:感觉 个别属性、个别感觉器官知觉 整体属性、多种感觉器官 知觉比感觉复杂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 入。不存在孤立的感觉和知觉。,二、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1.婴儿视觉的发生和发展(1)发生:新生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 (2)发展:新生儿 20/1504个星期 20/1008个星期 20/6056个月 20/20 (关键期) 课本上的数据有所不同,另一种说法: 新生儿的视力在20/20020/600的范围内,只有正常成人视敏度的十分之一。6个月时,婴儿的视敏

15、度已发展到大约20/70左右,1岁时与成人相当接近。,2.幼儿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敏度、颜色视觉 (1)视敏度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一定距离物体的能力。 45岁 210厘米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敏 56岁 270厘米 度不断提高。 67岁 300厘米 (教师),(2)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能力。初期:初步辨认基础色,不能很好地辨认混合色和近似色,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中期:基本认识基本色,区分一些近似色,并能 经常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晚期:认识颜色,运用颜色,说出颜色。,(二)听觉的发展1.婴儿听觉的发生和发展(1)婴儿听觉的发生胎儿对

16、声音的反应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胎儿听觉感受器官在6-7个月时已基本成熟,对声音有所反应。新生儿听觉的发生新生儿对拖长的纯音反应较明显;新生儿已经出现了视觉上的偏好,最爱听母亲的声音。,(2)婴儿听觉的发展纯音听觉 语音听觉出生后,尤其是对母亲的高频率、语调夸张、似唱歌节律、缩短的音节和重复性用词等特殊的“婴生儿语”更为敏感。2个月的婴儿可以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以及同一个人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4个月的婴儿即显示出对成人的“儿语”注意倾听,对成人间的对话则无此反应。 乐音听觉,(三)触觉的发展婴儿触觉的发生和发展,1.口腔探索(早)2.手的探索(晚),1.触觉的发生研究认为,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