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厌学的个案研究

上传人:liy****100 文档编号:55267301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青少年厌学的个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青少年厌学的个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青少年厌学的个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青少年厌学的个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青少年厌学的个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青少年厌学的个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青少年厌学的个案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青少年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对青少年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王文志王文志前言前言: : 当今社会变革急剧,学生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发达的现代文明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次地受到冲撞。生活于其中的学生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我国教育界 1977 年内完成的一项调查得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结果,84%的中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两个字“冷漠”来形容,在回答“你平时早上上学的心情怎样”时,小学生谈不上愉快不愉快的占 28%,不太愉快的占 7%,很不愉快的占 5.1%1;据 2000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所与北京师大教育系曾在全国所做的中小学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

2、的统计数据,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只有 8.4% ;根据广州市现代教育研究中心于 1996 年 7 月对广州 1000 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其中 38.2%的小学生有轻度厌学心态,8.3%的小学生的厌学心态较严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被研究者称为教育危机的“冰山一角”。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如今已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状态上共同潜在的问题,这对学生健康的、自主的、有活力的成长发展构成了一种伤害、一种威胁,尤其是对小学生。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无不提醒我们中国的教育事业要从孩子抓起。分析研究影响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消除小学生厌学的对策是当前摆在我们

3、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一、一、个案描述个案描述李源,今年 14 岁,男孩,初二学生,独生子女。出生以来,大家都一直认为他很聪明。李源学习新事物的速度比一般小孩快。可是,就是坐不住、贪玩,听不进老师说的。李源的母亲反复地强调一句话:“这孩子老师都说聪明,如果能把一半的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肯定会在班里数一数二的。通过李源所在学校的反馈信息得知,李源上课经常讲话,一开始老师说说还可以,现在不狠狠地批评他根本就没用,有时就罚他站。李源学校的老师比较重视考试成绩,上课方式单一、枯燥无味。学校的作业很多,据了解,他们每天写作业快的学生也要写到晚上 9:30,仅英语一门就有六、七份作业。李源经常作业写不完,

4、老师就会发短信告诉家长。他们学校经常考试,考不好的学生就要抄试卷,而且是很多遍。李源特别反感这种方式,他说:“我错的叫我抄,我会的还要叫我抄,这些老师有病啊!”。从和李源的长期接触和对相关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李源是一个比2较外向的男孩,意志力不够坚强,做事不能坚持到底,特别是对不喜欢做的事情,尤其是做作业。作业也很马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都很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看得特别紧,一味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限制孩子玩乐,节假日也不例外,经常把孩子反锁在家里抄书,有时会突然来抓孩子,经常发现孩子的桌子上面是英语书,下面盖着所谓的大书,这时孩子总免不了受皮肉之苦。在老师和父母的训斥之下,他于 2008

5、 年 5 月 21 日离家出走。其父母焦急万分,广泛发动亲友四处寻找,在父母的全力搜寻之下,5 月 22 日重回学校。但是他情绪低落,学习热情不高,对学校生活依然厌倦。二、二、个案分析个案分析(1)诊断李源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把学习看作一件痛苦的事,希望逃离学校,由这几点可以诊断为厌学情绪。(2)分析1、学习上一而再的失败体验让他对学习失去信心,没有人在他失败时鼓励和帮助他,渐渐地他在学校里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只是不得已坐在课堂而已。学习上的失败他已习以为常,所以他也就不在乎分数了。由于成绩差,他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

6、、内疚,继而发展为不在乎自己,与此同时,还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老师对着干,混学、闹学,直至弃学。 2、父母的责骂,尤其是父母的棍棒相加是李源经历的强烈的现实刺激。李源的内心冲突是强烈的,从逃学这一现象就可以进行判断。李源注意力的不集中是心理受到影响的表现之一。人是有感情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带着情感的,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并进行的。学习也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活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爱,父母的鼓励。需要情感的交流,也需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况且,“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只有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其实,不是每一

7、个孩子都能够读好学校的书,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的考试科目上取得好成绩。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智能多元化的观点,认为“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认知能力,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每一个人都有多种智能,而且每一个人又各有所长,每一种智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个智能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一种智能的培养和发展3可能会促进另外一种甚至几种智能的发展。因此,教育应该因人而异。三、疏导厌学心理的基本对策三、疏导厌学心理的基本对策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是学校的一项主要的经常性工作。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

8、,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形成长远的间接性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兴趣之芽萌生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志趣的参 天大树。 2、减轻学业负担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

9、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

10、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5、善待差生差生也有自尊心,我们要保护他们,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我们要善于利用良机,把握机会,不失时机的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儿。错了给他们纠正,对了给他们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确定辅导目标四、确定辅导目标1、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42、树立学习自信心五、辅导策略五、辅导策略1、制定合适目标,不断激励学习。李源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在一切需要意志努力的学习活动面前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又很快表现出急躁、动摇、退缩。我就引导他制定一些恰当阶段性目标等,从较低要求开始,让他“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 , “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然后,再逐步加大力度,让他“拾级而上” ,并肯定他每一次的进步。这样,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兴趣。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父母要调整好心态,考上大学与成才之间不是等号。应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特长等,要重视孩子全面发展,不可只用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有了学习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大的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5”父母对孩子的意志力的培养应采取监督执行手段,父母可要求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并时时检查监督,根据子女执行情况,

12、采取奖励或惩罚措施,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力得到锻炼提高。3、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妙;有了兴趣,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地享受。我建议他更多的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可以愉悦身心,丰富校园生活,同时也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多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五、反思五、反思学生的主要任务和活动是学习,学习是学生赖于发展的根本。厌学是一种心病,庄子曾说过哀莫大于心死。学生对主要活动感到厌烦、疲倦、失去了兴趣,并产

13、生厌恶行为,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教育悲哀。厌学作为一种心理性学业失败,可能会是一种消极心结,持续影响厌学者的一生。小学生厌学不仅是教育危机的预警,也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威胁,更是对整个中国发展的威胁。如果我们不忍心看着我们的儿童所遭受的磨难,那就要毫不留情地反思治理我们的教育了。斯宾塞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论述,他认为,儿童厌恶学习的欲望并不是5天生的,而是不良教育的后果。青少年厌学不仅是学生个体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环境,并不断从正面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给予强化。不过由于每个学生厌学的起因、程度和表现各不相同,心理辅导工作仍应从厌学学生的内心出发,关怀和理解他们,使每一个厌学者能够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学习心态,主动愉快地对待学习。参考文献1 郭志诚,减负与中小学生的权益,教育探索,2001 年第 11 期2陈向明.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苏达礼.救救孩子素质教育的呼唤.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4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