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5260958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通信]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信息与通信]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信息与通信]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信息与通信]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信息与通信]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四 讲,测量数据处理,2,微机测控系统,被 测 参 数,传 感 器,数 据 处 理,信 号 调 理,显示,CPU,存储,传输,驱动,3,测量数据处理的作用,测 量 数 据 处 理,提高测量精度:,便于直观显示:,4.4 标度变换,4.2 量程切换,测量误差修正,随机误差修正:,系统误差修正:,4.6 数字滤波,4.1 零位灵敏度校正,4.5 非线性校正,4,4.2 量程自动切换 - 基本概念,量程: 指检测系统测量上限xmax和测量下限xmin 之代数差。,量程自动切换: 使测量过程自动迅速地选择在最佳量程上: 既能防止数据溢出和系统过载,又能保证一定的 测量精度。,5,4.2 量程自

2、动切换 - 切换方法,6,4.2 量程自动切换 - 切换方法,7,4.4 标度变换 基本概念,标度变换为能从显示器上直接读取带有被测量量纲的数值所进行必要的变换。,被 测 参 数,传 感 器,数据处理,信 号 调 理,显示,CPU,8,4.4 标度变换 硬件实现方法,模拟显示的标度变换将表头的刻度改换成按被测量刻度。,9,4.4 标度变换 软件实现方法,一、线性通道的标度变换,二、非线性通道的标度变换,1、非线性函数关系式算法适用于A/D转换结果与被测量 存在明确而简单的函数关系,2、非线性校正算法适用于A/D转换结果与被测量不存在 明确或简单的函数关系,被 测 参 数,传 感 器,数据处理,

3、A/D,显示,CPU,10,4.6 数字滤波技术-基本概念,随机误差: 由串入仪表的随机干扰、仪器内部器件噪声和A/D量化噪声等引起的,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同一量时,其大小和符号作无规则变化而无法预测,但在多次测量中符合统计规律的误差。 滤波方法: 硬件:采用模拟滤波器是主要硬件方法。 软件:数字滤波器,11,4.6 数字滤波技术-基本概念,数字滤波算法的优点: 1。数字滤波只是一个计算过程,无需硬件,因此 可靠性高,并且不存在阻抗匹配、特性波动、 非一致性等问题。模拟滤波器在频率很低时较难 实现的问题,不会出现在数字滤波器的过程中。 2。只要适当改变数字滤波程序有关参数,就能方便 的改变滤波特性

4、,因此数字滤波使用时方便灵活。 3。多输入通道可共用一个滤波程序,无须多个滤波 电路,节约大量成本。 4。计算机的高频时钟满足测控系统的实时要求。,12,4.6 数字滤波技术种类,限幅滤波法 中位值滤波法 算术平均滤波法 递推平均滤波法 加权递推平均滤波法 一阶惯性滤波法 复合滤波法,13,4.6 数字滤波技术常用数字滤波算法,一、克服大脉冲干扰的数字滤波法 1限幅滤波法 2中值滤波法 二、抑制小幅度高频噪声的平均滤波法 1算术平均 2滑动平均 3加权滑动平均 三、复合滤波法,14,4.6.1 数字滤波技术常用数字滤波算法,克服由仪器外部环境偶然因素引起的突变性扰动或仪器内部不稳定引起误码等造

5、成的尖脉冲干扰。 通常采用简单的非线性滤波法。,克服大脉冲干扰的数字滤波法,15,4.6.1 数字滤波技术限幅滤波法,限幅滤波法(又称程序判别法)通过程序判断被测信号的变化幅度,从而消除缓变信号中的尖脉冲干扰。 具体方法是,依赖已有的时域采样结果,将本次采样值与上次采样值进行比较,若它们的差值超出允许范围,则认为本次采样值受到了干扰,应予易除。,16,4.6.1 数字滤波技术限幅滤波法,已滤波的采样结果:,若本次采样值为yn,则本次滤波的结果由下式确定:,17,4.6.1 数字滤波技术限幅滤波法,a是相邻两个采样值的最大允许增量,其数值可根据y的最大变化速率Vmax及采样周期T确定,即 a =

6、 Vmax T 实现本算法的关键是设定被测参量相邻两次采样值的最大允许误差a.要求准确估计Vmax和采样周期T。,18,4.6.1 数字滤波技术中值滤波法,中值滤波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滤波器,它运算简单,在滤除脉冲噪声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保护信号的细节信息。 对某一被测参数连续采样n次(一般n应为奇数),然后将这些采样值进行排序,选取中间值为本次采样值。 对温度、液位等缓慢变化的被测参数,采用中值滤波法一般能收到良好的滤波效果。,19,4.6.1 数字滤波技术中值滤波法,设滤波器窗口的宽度为n=2k+1,离散时间信号x(i)的长度为N,(i=1,2,N;Nn),则当窗口在信号序列上滑动时,一维中值滤

7、波器的输出: medx(i)=x(k) 表示窗口2k+1内排序的第k个值,即排序后的中间值。,原始信号 中值滤波后的信号 对不同宽度脉冲滤波效果,20,4.6.2 数字滤波技术平均滤波,抑制小幅度高频噪声的平均滤波法,小幅度高频电子噪声:电子器件热噪声、A/D量化噪声等。 通常采用具有低通特性的线性滤波器:算术平均滤波法、递推平均滤波法、递推加权平均滤波法等。,21,4.6.2 数字滤波技术算术平均滤波,N个连续采样值(分别为X1至XN)相加,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本次测量的滤波值。即,22,4.6.2 数字滤波技术算术平均滤波,设 滤波效果主要取决于采样次数N,N越大,滤波效果越好,但系统的

8、灵敏度要下降。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慢变信号。,Si为采样值中的有用部分 ni为随机误差。,23,4.6.2 数字滤波技术递推平均滤波,对于采样速度较慢或要求数据更新率较高的实时系统,算术平均滤法无法使用的。 递推平均滤波法把N个测量数据看成一个队列,队列的长度固定为N,每进行一次新的采样,把测量结果放入队尾,而去掉原来队首的一个数据,这样在队列中始终有N个“最新”的数据。,24,4.6.2 数字滤波技术递推平均滤波,为第n次采样经滤波后的输出; 为未经滤波的第ni次采样值;N为递推平均项数。,平滑度高,灵敏度低;但对偶然出现的脉冲性干扰的抑制作用差。实际应用时,通过观察不同N值下滑动平均的输出

9、响应来选取N值以便少占用计算机时间,又能达到最好的滤波效果。,25,4.6.2 数字滤波技术加权递推平均滤波,增加新的采样数据在递推平均中的比重,以提高系统对当前采样值的灵敏度,即对不同时刻的数据加以不同的权。通常越接近现时刻的数据,权取得越大。,26,4.6.4 数字滤波技术复合滤波,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既要消除大幅度的脉冲干扰,又要做数据平滑。因此常把前面介绍的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形成复合滤波。 去极值平均滤波算法:先用中值滤波算法滤除采样值中的脉冲性干扰,然后把剩余的各采样值进行平均滤波。连续采样N次,剔除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再求余下N2个采样的平均值。显然,这种方法既能抑制随机干扰

10、,又能滤除明显的脉冲干扰。,27,5.1.7 数字滤波技术复合滤波,为使计算更方便,N2应为2,4,8,16 常取N为 4,6,10,18。,28,测量数据处理的作用,测 量 数 据 处 理,提高测量精度:,便于直观显示:,4.4 标度变换,4.2 量程切换,测量误差修正,随机误差修正:,系统误差修正:,4.6 数字滤波,4.1 零位灵敏度校正,4.5 非线性校正,29,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基本概念,系统误差: 由于测量仪器结构本身的问题、刻度不准确或测量环境改变等原因,在多次测量时所产生的,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它带有规律性,经过校正和处理,通常可以减少或消除。,30,消

11、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基本概念,系统误差的特点:, 系统误差是一个非随机变量,即系统误 差的出现不服从统计规律而服从确定的函数规律。, 重复测量时,误差的重现性。, 可修正性。由于系统误差的重现性,确 定了它具有可修整的特点。,31,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基本概念,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恒定系统误差:校验仪表时标准表存在的固有误差、仪表的基准误差等; 变化系统误差:仪表的零点和放大倍数的漂移、温度变化而引入的误差等;(4.1小节) 非线性系统误差:传感器及检测电路(如电桥)被测量与输出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4.5小节),32,4.1

12、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基本概念,理想的线性测试系统:输出读数x与被测量的真值y:,k0为该通道的标称灵敏度或增益,33,4.1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基本概念,实际的线性测试系统 存在“零位误差”和“灵敏度误差”,“零位误差” 输入y为零时的输出 : x0 “灵敏度误差”指实际灵敏度k与标称灵敏度k0的偏差,34,4.1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基本概念,35,4.1.1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软件校正算法,误差校正算法:,36,4.1.1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软件校正算法,需要输入增加一个多路开关电路。开关的状态由计算机控制。,37,4.1.1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软件校正算

13、法,在每一个测量周期或中断正常的测量过程中,把输入接地(即使输入为零),此时整个测量输入通道的输出即为零位输出(一般其值不为零)N0;再把输入接基准电压Vr测得数据Nr,并将N0和Nr存于内存;然后输入接Vx,测得Nx,则测量结果可用下式计算出来。,38,4.1.1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软件校正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测量基准参数,建立误差校正模型,确定并存储校正模型参数。在正式测量时,根据测量结果和校正模型求取校正值,从而消除误差。 需要校正时,先将开关接地,所测数据为X0,然后把开关接到Vr,所测数据为X1,存储X0和X1,得到校正方程: Y=A1X+A0 A1=Vr/(X1X0) A0=V

14、r X0/(X0X1) 这种校正方法测得信号与放大器的漂移和增益变化无关,降低了对电路器件的要求,达到与Vr等同的测量精度。但增加了测量时间。,39,4.1.2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硬件校正算法,一、零位调整电路,1、传感器调零电路,40,4.1.2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硬件校正算法,2、电桥调零电路,2、电桥调零电路,41,4.1.2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硬件校正算法,3、放大器输入偏移调零电路,42,4.1.2 零位和灵敏度的误差校正 硬件校正算法,二、灵敏度调整的硬件实现,1、调整传感器本身的灵敏度,2、调整传感器电桥电源电压,3、调整放大器放大倍数最常用,4、调整A/D转换

15、器的基准电压,43,4.5 非线性校正算法,传感器的输出电信号与被测量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 ;仪器采用的测量电路是非线性的 。,模型方法来校正系统误差的最典型应用是非线性校正。,44,4.5 非线性校正算法校正函数法,如果确切知道传感器或检测电路的非线性特性的解析式y = f(x),则就有可能利用基于此解析式的校正函数(反函数)来进行非线性校正。,校正函数法,例:某测温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RT为热敏电阻在温度为T的阻值;,45,4.5 非线性校正算法校正函数法,和为常数,当温度在050之间分别约为1.4410-6和4016K。,46,4.5.1 非线性校正算法查表法,在规定的实验条

16、件下,给测试系统的输入端逐次加入一个个已知的标准的被测量y1,y2yn, 并记下对应的输出读数(A/D转换结果)x1,x2xn。 这样就获得n对输入/输出数据(xi,yi), (i=1,2n)这些“标定”数据就是y=f(x)的离散方式描述,47,4.5.1 非线性校正算法查表法,一、工作步骤:,1、通过标定实验,获得n对“标定”数据(xi,yi),(i=1,2n)。,2、在存储器中建立了一 张“标定数据表”:xi作为存储器中 这个存储单元的地址,对应的yi值作为该单元的存储内容。,3、实际测量时,让微机根据输出读数xi去访问该 存储地址,读出该地址中存储的yi作为输出给显示 器或控制器的数据。,48,4.5.1 非线性校正算法查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