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生物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26084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生物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生物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生物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生物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生物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生物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3生物群落的演替课件苏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目标导读 1.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 2.结合教材图323、324、325,描述群落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 3.阅读教材内容,了解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重难点击 理解群落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课堂导入 方式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有关群落演替图片。 提出问题:大火之后的公园土地上的种群有什么变化?如何一步一步地变回森林? 学生回答:大火后的土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不同的植被,由低级到高级,生物的种群一个替代另一个,最后成为森林。 教师总结: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群落结构受到干扰,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这种现象就叫做演替。 提问:

2、通过预习,大家讨论回答演替的种类有哪些? 学生回答: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问题导入:既然群落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演替,那么演替如何进行? 展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图解,学生讨论回答初生演替的过程。,方式二:创设情境: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资料。 并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1)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从6 000年前的伊甸园变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荒山秃岭? (2)这样的荒山秃岭千百年后会形成茂密郁葱的森林吗? 学生讨论回答: (1)由于地质原因,外加人类的乱砍乱伐,导致黄土高原植被减少,失去原来的森林。,(2)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也有可能恢复成森

3、林。 教师:多媒体展示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资料。 提出问题:裸露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初生演替的过程。,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当堂检测,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内容索引,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 在生物群落发展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另一个群落的演化过程。 2.特点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往往会发生 的变化。 (2)主要标志 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 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代替,知识梳理,有规律,逐步替代,3.类型 (1)初生演替 概念: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 上发生的演替,称

4、为 演替。 过程: 群落阶段 群落阶段 群落阶段 群落阶段 群落阶段。 实例: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新岛上开始的演替,冰层融化而暴露的地区上开始的演替。,裸地,初生,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草本植物,灌木,乔木,(2)次生演替:在群落中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而消失,但原有的 基本保留,甚至原有植物的 或其他 (如地下茎)有可能存在的地方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如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土壤条件,种子,繁殖体,(3)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原有植被,缓慢,长,短,人类活动,较快,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答案,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

5、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在某山区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出现了针叶林取代灌草丛进而成为优势种的过程,其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结果逐渐取代了地衣。针叶林比灌草丛更容易获取阳光。,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答案,能。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4.群落的演替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吗?都能演变成森林阶段吗?为什么?,答案,不能,任何环境下

6、的演替都是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最后终止在一种稳定状态。并不是所有群落演替的顶极群落都是森林,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群落演替的顶极群落是草原,这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降水量等环境条件有关。,(1)上述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 (2)该演替过程的突出特征为: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5.下图为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次生演替,土壤条件,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

7、原、森林、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群落阶段渐变为灌木群落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答案,解析,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答案,解析

8、,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其最初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旅游时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该岛屿上发生的初生演替为漫长的演替过程。,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是初生演替。 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生物群落的演替是 与 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群落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2) 和 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

9、3)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及群落本身对环境作用而引起的环境变化,也常成为引发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群落内部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知识梳理,内部环境的变化,种内关系,种间关系,2.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环境因素。 (1)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 的,对自然环境因素、群落内部因素具有促进、抑制、 或重建的作用。 (2)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 置于人为控制之下。,目的,改造,方向和速度,1.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材料1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99年为25.7%,2008年为18.7%,2015年仅为8.35%,并且因地面遮盖程度大大

10、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绝灭,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材料2 近年来,我国野生甘草面积已减少70%,若不加以控制,我国总体的野生甘草在10年后将趋于绝灭,另外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物种也濒临绝灭。 材料3 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近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1)从以上材料说明人类_ _等活动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2)以上材料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_进行。 (3)在以上群落演替中生物种类会逐渐_。,材料4 据国家林业局

11、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乱捕滥猎、乱采滥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围湖造田,速度,方向,减少,(4)结合上述分析完成下面的不同方向的演替比较,复杂,增加,降低,活学活用,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使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答案,解析,人类活

12、动对群落演替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从而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答案,解析,A. B. C. D.,弃耕的农田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生物量应越来越多。在弃耕的农田上存在着生物,故各曲线均不能从原点开始。从演替过程看:物种丰富度由少到多; 总光合量逐渐增加,后期稳定。,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课堂小结,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当堂检测,2,3,4,5

13、,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森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另一些生物不一定形成了新的群落,A项错误; 如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森林,故C、D两项错误。,答案,解析,1,2.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答案

14、,解析,2,3,4,5,1,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的环境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等,人类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 A.人类活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 B.人类活动会延缓演替的进行 C.人类活动往往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 D.人类活动会降低群落的丰富度,2,3,4,5,1,答案,解析,在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会沿着自身的规律,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如果有了人类的干预则会加速或者减缓演替的速度,当然对于群落的丰富度的影响也应该是两方面的。,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2,3,4,5,1,答案,解析,2,3,4,5,1,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短。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但不明显; 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