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0颌骨关节病及涎腺疾病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53459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8.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10颌骨关节病及涎腺疾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项目10颌骨关节病及涎腺疾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项目10颌骨关节病及涎腺疾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项目10颌骨关节病及涎腺疾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项目10颌骨关节病及涎腺疾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10颌骨关节病及涎腺疾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10颌骨关节病及涎腺疾病课件(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颌骨疾病,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孙雪梅,第一节 颌骨非肿瘤性疾病,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 of jaws) 定义: 指发生于颌骨骨膜、骨质及骨髓的炎症. 常与颌面部软组织炎症同时存在。 病原菌: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金葡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 可见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临床上。少数由结核杆菌引起特异性炎症。,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 of jaws),化脓 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 主要为牙源性感染,如急性牙槽脓肿、冠周炎、拔牙创的感染、牙周炎等。多发生于青年人或成年人,下颌比上颌多见。 继发于严重的口炎 颌骨附近软组织的疖肿 副鼻窦炎 外伤的直接感染 血源性感染少见,主要

2、为新生儿或婴幼儿。,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acute suppurative ostemylitis of jaws),临床表现: 起病急,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颅内感染。局部剧痛,出现多个牙松动。 上颌可并发上颌窦炎。 下颌者炎症较弥散,且广泛,可出现下唇麻木,炎症侵犯咀嚼肌时,出现开口受限。 全身有高热,白血球增高,且出现核左移现象。,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acute suppurative ostemylitis of jaws),病理表现:初期血管扩张、充盈,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逐渐组织溶解形成脓肿,骨小梁周围的成骨细胞减少或消失。 炎症

3、可沿血管及淋巴管蔓延,广泛侵犯骨松质和骨髓腔。 大量脓液可从骨内向外破溃或经切开引流而缓解,也可由急性转为慢性。,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临床表现: 较多见,可由急性期治疗不当,或由于牙感染引起。临床上多个牙松动及牙周溢脓,相应的面部有炎症浸润块,瘘管流脓,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 当瘘管堵塞时,炎症可急性发作。,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临床表现: 镜下见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炎症致骨髓腔压力增大,血管栓塞等导致骨的营

4、养障碍,发生骨的坏死。 表现为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形成无结构的死骨,骨小梁周围缺乏成骨细胞,死骨周围有炎症性肉芽组织存在,使死骨分离,小块死骨可从瘘管排出,大块死骨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围绕。 有时可见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形成肉芽组织。 死骨摘除后,纤维组织增生活跃,分化出成骨细胞,并形成新骨。,慢性骨髓炎伴增生性骨膜炎 (chronic osteomyelitis with proliferativeperiotitis),又称Garre骨髓炎 本病为低毒性细菌感染,与不适当地运用抗菌素有关。 病原菌潜伏于骨质及骨膜下,刺激骨膜增生,新骨形成,并发生骨硬化性病变。临床上多

5、见于身体健壮的男性青年,炎症性症状不明显,下颌骨比上颌骨多见,表现无痛性颌骨肿胀,质地坚硬,病程发展缓慢。 X线片:骨密质外有不规则骨质增生,形成双层或多层骨密质,骨髓腔内可有点状破坏。,慢性骨髓炎伴增生性骨膜炎 (chronic osteomyelitis with proliferativeperiotitis),病理表现: 在骨膜下骨密质表面有反应性新骨形成 骨小梁周围有许多类骨质和成骨细胞 新生的骨小梁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 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慢性局灶性硬化性骨髓炎 (chronic focal sclerosing osteomyelitis),又称致密性骨炎(condensi

6、ng osteitis);骨硬化症(bone sclerosis);硬化性骨炎(sclerosing osteitis)是轻度感染导致骨的局灶性反应,临床上患者较健壮,以青壮年多见,下颌第一磨牙常受累,少数见于第二磨牙或前磨牙根尖区,牙拔除后,病变遗留于颌骨内。 本病一般无任何症状及体症,相应的牙常有大的龋环,此时由于牙髓感染而发生轻度疼痛。X线见骨硬化局限于一个牙或两个牙的根尖区,可为圆形界限清楚的阻射区,与其周围正常骨的骨小梁形成鲜明的对比。镜下见病变区骨小梁比周围的正常骨组织致密,骨髓腔窄小,腔内有纤维组织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有时致密的骨小梁和正常骨组织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或者仅为一团致

7、密的骨岛,混有稀少的纤维组织。成骨活动停止,成骨细胞消失不见。 致密性骨炎可视为一种防御性反应,与健康无害,无需治疗。本病需与根尖周牙骨质结构不良;骨瘤;成骨细胞瘤及牙骨质增生病鉴别。,结核性骨髓炎 (tuberculous osteomyelitis),少见,常为结核的继发病。感染来源可通过血行感染侵入颌骨,这种情况较多见;其次为牙龈及口腔粘膜的结核性溃疡直接侵犯颌骨;结核杆菌还可经拔牙创、开放性龋洞或在牙萌出期侵入颌骨。一般多见于儿童,上下颌骨均可发生。 本病大多伴发一般化脓性感染,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经血行感染的颌骨结核,可形成广泛的颌骨病变,且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骨内的结核

8、性病变波及皮肤表面,可形成无热脓肿,或破溃形成瘘管。 X线见颌骨膨胀病变部位边缘模糊,不整齐,下颌骨可形成囊肿样腔洞,洞内可见不清晰的死骨影象。病理:颌骨骨髓腔内形成结核性肉芽组织。周围可见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有时还可见到干酪样坏死物质及死骨形成,但颌骨病变不易找到典型的结核结节。继发一般化脓性感染时,除淋巴细胞浸润外,还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密集,有时可形成脓肿。当病变侵犯骨周围组织时,可在骨旁形成结核性脓肿。如果感染侵犯牙及牙胚,则牙槽窝的骨质破坏,周围组织中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感染的牙及牙胚如未经处理,则创口可经久不愈。,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

9、),一种常见的骨内纤维组织增生病变(骨发育异常),临床特征,年龄:青少年多见 部位:上、下颌骨,可单发,多发 症状:缓慢,青春期后可停止,偶有疼痛 体征:骨膨隆,不对称,牙移位,咬合紊乱 x线:囊性区,毛玻璃样区,斑块状高密度区,病理改变,肉眼:骨膨隆,骨密度变薄与骨松质界线不清,骨髓腔呈灰白色,有出血,囊性变。 镜下: 1 正常骨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细胞分化较好,梭形。 2 骨小梁形态不一,周围缺乏成骨细胞。 3 界线不清。,生物学行为,瘤样病变,良性,手术后常复发 少数可发展成为骨肉瘤或纤维肉瘤,同义词:骨纤维结构不良,褐色斑综合症( Albright syndrome): 多骨性骨纤维异

10、常增殖症+色素沉着斑+性早熟,家族性巨颌症 (cherubism),病因:不明,本病较为少见。 年龄:多发生于幼儿,颌骨增大出现于2-4岁之间,7岁以前病变发展较快,到青春期发展渐缓或停止进行。 性别:男性约为女性的二倍。,家族性巨颌症 (cherubism),病变主要侵犯下颌骨,常为颌骨对称性肿大,下颌牙槽突膨胀,使舌抬起,影响言语、咀嚼、吞咽和呼吸。 上颌也可被侵犯,若侵犯眶底,可将眼球抬高,露出巩膜。颌下区由于淋巴结肿大,使面颌部更加丰满。 颌骨表面光滑或呈不规则形,乳牙移位,牙列不整,牙间隙增大或牙缺失,恒牙也可发生移位,萌出困难。,家族性巨颌症 (cherubism),X线: 显示颌

11、骨对称性膨胀,有多囊性密度减低区,界清,有少量骨间隔, 早期病变仅限于下颌磨牙区或下颌角,继而可向升支及喙突发展,骨密质变薄以至消失 上颌骨、上颌结节及上颌窦均可被侵犯,但上颌病变不如下颌清晰。,家族性巨颌症 (cherubism),病理: 病变处骨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纤维纤细,排列疏松,其间有大量多核巨细胞,巨细胞大小不一,胞浆内含细小的嗜酸颗粒。 病变后期纤维成分增多,并有成骨现象(fig.6)。,病变处骨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纤维纤细,排列疏松,其间有大量多核巨细胞,巨细胞大小不一,胞浆内含细小的嗜酸颗粒。,血管丰富,壁薄,在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物质环绕呈袖口状,多核巨细胞常围绕或紧贴血管壁,

12、有新旧出血及少量的炎症细胞。,病变后期纤维成分增多,并有成骨现象。,涎腺,腺泡导管,被膜、小叶间隔,闰管 分泌管 排泄管,第一节 涎腺发育异常,涎腺发育异常较为少见,大小涎腺均可发生。头颈部发育畸形时常伴有涎腺发育异常。 包括涎腺先天缺失与发育不全、涎腺异位及迷走涎腺、多囊涎腺、涎腺导管缺失、导管口闭锁、先天性导管扩张、副涎腺和先天性涎腺肥大。,涎腺异位,为部分腺体远离正常腺体的位置。 颌下腺异位最常见,常异位于扁桃体窝及舌下间隙。 一般无症状;可发生涎瘘,继发炎症、发生囊肿或肿瘤。,X线显示颌骨内有边界清楚的椭圆形透影区,易误认为颌骨囊肿或囊性肿物。,颈部异位涎腺,第二节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13、一、涎腺炎,主要发生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涎腺少见。 涎腺炎主要为细菌(化脓菌、结核菌及放线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少数为变态反应引起。 按发病过程分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或复发性炎症。,(一)急性涎腺炎(acute sialadenitis),多见于腮腺。 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病因: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抵抗力降低 1.腹部大手术后,引起反射性腮腺分泌功能降低,多在1周后发生手术后腮腺炎; 2.涎石、异物等使涎腺导管阻塞也是发病因素之一。 3.口腔致病菌从导管进入腮腺,发生逆行感染。 4.血源性者较少见,与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有关,多见于新生儿。,常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发生。

14、早期症状为腮腺部疼痛、肿胀,腮腺导管口红肿,唾液分泌减少。进一步进入化脓坏死期,疼痛加剧,导管口有溢脓。患者多有发热,血中白细胞升高,唾液涂片见中性粒细胞及细菌。,病理 腺导管扩张,管腔内、导管周围及腺实质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涎腺组织坏死,形成多个化脓灶。急性炎症消退后,形成纤维性愈合。,(二)慢性涎腺炎,多发生于颌下腺及腮腺。 病因: 1.可由结石、异物、瘢痕挛缩等堵塞导管继发感染而发病。 2.急性涎腺炎转为慢性。 3.长期口腔内压力增高如口吹乐器等,可逆行感染发生慢性涎腺炎。,常为单侧发病,涎腺局部肿大、酸胀感、进食时加重。挤压患侧涎腺,导管口流出少量粘稠而有咸味的液体。,涎腺造影主导

15、管呈蜡肠状,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病理 腺导管扩张,腺实质及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形成淋巴滤泡。 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组织代替;导管扩张。,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有时可鳞状化生。,(三)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又称Kuthner瘤。 病因不清,与逆行性感染,异物和涎石引起的唾液排除障碍或自身免疫疾病有关。,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中青年,多数为单侧发生; 2.单侧颌下腺无痛性肿胀,或仅有轻度不适; 3.挤压颌下腺有脓性分泌物流出。,4.颌下腺造影 :显示腺泡消失和导管扩张。,病理表现: 1.导管扩张,上皮可出现增生及鳞状化生; 2.小叶内导管周围纤维化及玻璃样变; 3.腺泡萎缩消

16、失为淋巴细胞取代,并形成淋巴滤泡。,二、涎石病,又称涎石症,指涎腺导管或腺体中发生结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以颌下腺最多见 (可能与颌下腺主要分泌粘液,导管长而不规则,导管口开口位于口底,异物容易进入有关)。 其次为腮腺、舌下腺和小涎腺。,临床表现: 1.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2.小的不造成导管堵塞,可无症状; 3.大的发生阻塞,合并感染时出现一系列症状:进食时腺体出现肿胀、疼痛,半小时后消失;导管口红肿、溢脓;,4.X线检查可见钙化的结石影像。,病理: 1.肉眼观,结石可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淡黄色或黄褐色,质地松软或坚硬,剖面呈同心圆层板结构; 2.主要成分为无机物,包括磷酸钙,少量有机物; 3.电镜下显示颌下腺结石中有类似牙齿硬组织中磷灰石的板状结晶;,4.结石部位腺体内导管扩张,上皮增生、鳞化,或糜烂脱落,周围炎性肉芽组织形成;腺体内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腺实质萎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